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红色联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七:玉液醇香浆醉邢襄(组图)
作者:江山、陈胜
浏览次数:
2025-07-02 14:25:5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位于邢台市的邢台酒文化博物馆。

1992年,邢台市南小汪出土的铜爵。

位于邢台宁晋的泥坑酒文化旅游产业园。

酿酒车间里,工人协作拌料,将谷物与技艺融合。

酿酒车间内,师傅正进行润粮工序,将水泼洒在谷物上。

宽敞酒坊里,整齐的发酵区静静孕育酒香。

酒具,有古朴金属壶、精致瓷瓶杯。

    在华北平原的腹地,太行山麓的怀抱之中,邢台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以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闻名,更以醇厚绵长的美酒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被誉为“酒城”。邢台的酿酒历史,如同陈年佳酿,越品越有韵味,承载着千年的时光记忆与人文风情。

    千年酿酒史,岁月沉淀的醇香底蕴

    邢台酿酒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这片土地上出土的青铜觚、爵等大量酒器,无声诉说着当时酿酒业的繁荣。商周时期,邢台作为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祭祀活动频繁,酒作为祭祀用品,其酿造工艺随之不断发展。当时的人们已掌握谷物发酵酿酒的基本方法,虽技术原始,却为邢台酒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代,邢台酿酒业迎来新发展阶段。农业生产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增,为酿酒提供充足原料;酿酒技术显著提升,以曲酿酒的工艺出现,极大改善了酒的品质与口感。这一时期,邢台酒不仅在本地广泛流传,还通过贸易渠道远销周边,成为当地重要特产。

    唐宋时期是邢台酿酒业的鼎盛期。彼时邢台城商业繁荣,酒肆林立,邢州美酒声名远扬,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品尝。在宁晋,当地泥坑酒独树一帜。传说唐代诗人李白修太白渠时路过宁晋,品到当地作坊自酿的泥坑酒,醇厚口感与浓郁酒香令其赞不绝口,挥毫写下“十里闻香三里醉,一杯进口五云飞”。这一佳话让泥坑酒声名远播,更体现了邢台美酒在文人雅士心中的地位。宋代时,邢台酿酒业更为发达,“邢州坊”“顺德坊”等著名酒坊崛起,其酿造的美酒以醇厚口感和独特风味深受喜爱。

    明清时期,邢台酿酒业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酿酒技术更趋成熟,酒品种日益丰富,除传统粮食酒外,果酒、药酒等新品种涌现;酿酒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提升,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酿酒企业。这一时期,邢台酒不仅畅销国内,还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远销中亚、欧洲,成为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

    独特酿造工艺,自然与匠心的完美融合

    邢台美酒独具风味,源于独特的酿造工艺。首先,邢台地处太行山东麓,西高东低的地势形成独特小气候,充足阳光、适宜温湿度为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理想环境;同时,地下水水质优良,富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为酿酒提供优质水源——这正是酿造美酒的关键,不仅影响口感品质,更赋予酒独特风味。

    在酿造工艺上,邢台酿酒师传承千年传统技艺并不断创新。以粮食酒为例,从原料选择到发酵、蒸馏、陈酿各环节均有严格标准:选用本地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的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将粮食与酒曲充分混合,在适宜温湿度下发酵,微生物将淀粉转化为酒精与风味物质,这是决定酒质的关键环节。

    以宁晋泥坑酒为例,其工艺更为独特:宁晋古为东海之滨黑龙港区,基底为火山岩,发酵窖池采用黑龙港流域特产的狗头胶泥层层夯实而成;窖壁胶泥通过传统培泥工艺与现代培菌技术培养,富含己酸菌群与多种香味前驱物质,经多轮发酵使泥坑酒窖香浓郁,窖池中已查明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物质达四百余种。

    蒸馏环节,酿酒师采用传统设备与工艺,精心控制温度、时间,确保酒液品质纯正、口感醇厚;陈酿环节,新酒需在阴凉干燥通风的酒窖中以陶坛储存,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酒中成分缓慢反应,口感更柔和、香气更浓郁,陶坛中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亦与酒相互作用,丰富风味。

    此外,邢台果酒以当地苹果、梨、葡萄等水果为原料,经榨汁、发酵、调配而成,果香浓郁、口感清爽;药酒则融入中药材,经浸泡、蒸煮等工艺制成,兼具滋补养生功效,体现传统医学与酒文化的融合。

    美酒文化传承,融入生活的精神寄托

    邢台酒文化不仅是酿造技艺,更是融入生活的精神寄托。在邢台,酒是社交活动不可或缺的佳品。亲友聚会、商务宴请、婚丧嫁娶等场合,酒是表达情感、增进友谊的媒介,人们借饮酒交流感情、分享快乐、化解矛盾,酒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

    在邢台乡村,酒文化根基深厚:每逢节日庆典,村民自发组织酿酒活动,从备料到成酒的全过程充满欢乐温馨,既传承传统技艺,又增强村民凝聚力与归属感;部分乡村仍保留“敬酒”“划拳”等古老饮酒习俗,增添饮酒乐趣的同时,展现邢台人热情好客、豪爽豁达的性格。

    邢台酒文化与民俗、艺术文化深度交融:梅花拳、招子鼓等民间艺术表演中,常见饮酒场景——演员表演前饮酒壮胆、结束后饮酒庆功,酒成为表演不可或缺的元素;民间故事、传说中亦处处有酒的身影,通过口口相传,推动酒文化传承发扬。

    现代社会,邢台酒文化不断创新:酿酒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元素融入酒品包装设计,使酒成为文化艺术品;同时举办酒文化节、酿酒工艺展示等活动,向更多人展现酒文化魅力,提升邢台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众多酿酒企业中,既有知名品牌传承传统工艺,又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企业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通过参加国内外酒类展会、举办品鉴会等,将邢台美酒推向更广阔市场。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邢台高度重视酒文化传承保护:政府将代表性酿酒工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培养扶持传承人;鼓励企业建设酒文化博物馆、酒庄等设施,这些场所不仅成为展示酒文化的窗口,更成为旅游热门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展望未来,邢台将继续发挥“酒城”优势,推动酿酒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酒文化旅游线路,串联酿酒企业、酒文化博物馆、酒庄等景点,让游客在品尝美酒的同时,领略邢台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进一步加强酿酒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提升邢台酒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让邢台美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联播-李俊平:《渡江战役在无为》记实(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头条:中红网在潍坊举行《山东红网编辑部》授牌仪式(组图)
·红色联播-李俊平:《渡江战役在无为》记实(组图)
·红色联播-李学光:山西左权王艾甫抗战工作室用抗战图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红色联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六: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红色联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五:牛城精神传古今(
·红色联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 面面观之四:山川演绎天地情(
·红色联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三:百泉奔涌润泉城(
·红色联播-李俊平:两个“渡江第一船”史考(图)
·红色联播-李俊平:关于《渡江战役在无为》电视记录片第四次拍摄方案(2022年-20
·特稿:让红军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第九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
红色联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
中红网在潍坊举行《山东红网编辑部》授牌仪
红色头条:中红网在潍坊举行《山东红网编辑
中国,正在定义21世纪人类文明新形态
红色联播-李俊平:《渡江战役在无为》记实(
江南烟雨中走来的杜丽娘——单雯——谈著名
红色诗词-李永海:满江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匠心载道:崔旺应《高风亮节》紫砂壶入藏中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