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孝道家风的传承者,拓片誊文,让百年孝道精神在家族生根;他是保家卫国的践行者,军旅四载,于文书管理与仓库守护中书写荣光;他是商海弄潮的开拓者,转型创业,以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回馈社会;他更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扎根基层,让村庄焕新、村民安居。杨孝峰,以孝、忠、仁、义之道,在不同人生赛道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奋斗印记。

杨孝峰
孝传家
杨孝峰是寿光市稻田镇杨家村人,生于1976生。杨家村杨氏乃寿邑六大姓之一孙家庄杨氏支系。据《杨氏宗谱》记载:杨氏先祖杨有德于明万历年间由寿光城北孙家庄徙居桂河村北,以姓氏立村,名为杨家村。此后瓜瓞绵延,支派离析。其中,长房杨普泽后人杨安清一支,尤为兴盛,世人尊称为“车门里杨”。
时光穿梭至2018年,杨家村出土了两块节孝碑碑框,其上镌刻对联:“凤诰特颁,德门衍庆;龙光独荷,彤史流辉。”“凤诰特颁”,彰显朝廷对贤德家族女眷的特殊诰封;“德门衍庆”,寓意德行之家福泽绵长。“龙光独荷”,道尽家族承蒙皇恩浩荡;“彤史流辉”,则预示其事迹荣耀千古。
那么,节孝碑的主人是谁?又为何获此殊荣呢?经考究《杨氏宗谱》,方知此碑是杨氏始迁祖有德公十三世孙杨安清之妻于氏节孝碑——十九岁嫁入杨家的于氏,在丈夫早逝后,含悲忍痛,以承先启后为己任。她侍奉婆婆至孝,为其亲尝汤药、衣不解带;延请名师教导独子湘云,助其以耕养读。湘云离世后,她又悉心抚育孙辈国栋、国祯,教诲子孙勤勉持家、诗书传家。国栋、国祯恪守祖母训,或读或耕,家道蒸蒸日上。后迁居寿光县城,开设当铺、油坊、长顺东钱庄。杨氏门楣有庆,家道日昌,离不开于氏塑造的良好家风。
杨孝峰是杨安清七世孙,碑框现世后,他深觉责任在肩,精心制作拓片,请书家工整誊写《于氏行实序文》,装裱悬挂于家族厅堂,让后辈直观感受先祖孝道精神。在生活中,杨孝峰更是以身作则践行孝道:每日悉心问候母亲起居,时刻关注其身体状况;定期安排体检,为母亲健康保驾护航;更常伴母亲游历山水,以旅途风光为母亲增添生活乐趣。他热心家族事业、为重修族谱出资、联络、搜集资料。不仅如此,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孝峰“老吾人之老”,村里长辈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将“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的家风从家庭延伸到整个村落,让百年家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重新誊写的《于氏行实序文》和碑框拓片
忠报国
居家孝,事国忠。当国家蒙难之时,杨氏一族又执戈披甲,以血肉之躯卫社稷安宁,护山河无恙。国栋长孙杨广义,是中共寿光早期党组织成员,1935年至1936年任寿光县城里支部书记,曾领导寿光县立中学驱逐反动校长的学生运动。1938年毕业于中央航校第八期轰炸组,曾任空军第一大队第四中队中尉三级飞行员,1941年殉职。之后,杨广礼、杨广信又考入中央军校,二人毕业后皆投身抗日战争,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孝峰的爷爷杨广顺是一位抗战老兵,他生于1923年,1945年1月入伍,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28军82师245团三营八连副连长。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参与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大小战斗20余次。荣立一等功一次,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19年,他的名字与28军老战友一起被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的纪念墙上,永垂不朽。
杨孝峰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革命家庭,小时候爷爷经常跟他讲那段光荣岁月,他也从小立下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志向。1994年,19岁的杨孝峰,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被分配到河北邢台训练大队。训练三个月后分到海后秦皇岛办事处,成为了抚宁综合仓库保管二队的一名文书。文书工作要求严谨、细致,杨孝峰踏实认真,很快得到领导的认可,升为班长。作为军队中的班长,他既是班里的“主心骨”,肩负着统筹全班日常训练、生活管理、思想教育等繁杂事务,带领团队完成各项任务、提升战斗力的重任;又是十几个仓库的“大管家”,承担着物资清点、维护、调配、安全保障等工作,时刻紧绷责任之弦,确保仓储物资万无一失。四年间,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出色的统筹能力,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军旅篇章。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获三次嘉奖。
退伍后的杨孝峰,始终将红色文化传承作为重要使命,先后走访28集团军副军长商锡坤、副政委李剑锋,以及新华社高级记者、中红网总编江山等老一辈同志。通过与他们深入交流,聆听革命往事与奋斗历程,从鲜活的红色记忆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红色文化积淀,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基因的赓续与弘扬。

杨孝峰爷爷杨广顺
仁济世
1999年1月,杨孝峰告别了挥洒四年青春的军营。那段峥嵘的军旅岁月,不仅锻造出他坚韧如钢的意志、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更将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镌刻进他的骨子里。“军人”二字,自此成为他生命中永不褪色的鲜明标签。即便脱下军装,他依然以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退伍返乡后,杨孝峰与姐姐携手投身钢材生意。凭借在部队练就的过硬品质,以及刻苦钻研、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生意很快步入正轨。创业初期的艰辛历历在目,盛夏时节,面对近40℃的高温炙烤,他常常在烈日下连续忙碌数小时,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因为在部队锤炼出的强大意志力,早已成为他攻坚克难的底气。
随着钢材行业迎来转型升级的浪潮,公司发展逐渐遭遇瓶颈。但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杨孝峰在资金储备、经验积累与视野格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他敏锐捕捉到新的机遇,毅然萌生自主创业、谋求转型发展的想法。作为寿光人,他更想在家乡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他最终选定服装行业,拿出全部积蓄,于2018年创办了“一个红扣服饰有限公司”、“一个红扣洗护生活馆”。2025年,他又开设“一个红扣洗护铁路花园分店”、“美邻友便利店”。
在企业经营中,“踏实、拼搏、责任”成为杨孝峰始终坚守的核心理念。公司以私人订制为特色,同时承接各单位工装制作业务。创新采用“互联网+服装订制”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方式,有效缩短中间环节,让工厂与客户直接对接,让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穿衣体验。
事业蒸蒸日上的杨孝峰,始终怀揣着一颗回馈社会的赤子之心。军旅生涯对他的影响深入骨髓。自2019年起,每逢“八一”建军节前夕,他都会发出暖心通知:退伍军人凭退伍证可到店免费领取T恤。截至2025年4月,已有7000 余人次领取了这份饱含敬意的纪念礼物。他还规定,凡是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进店消费,一律享受五到八折优惠。2022年,“一个红扣服饰有限公司”和“一个红扣洗护生活馆”成为拥军优属合作单位。2023年,杨孝峰荣获“寿光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庆“八一”,免费领纪念衫活动现场。 杨孝峰获“2023年度寿光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义兴乡
事业有成的杨孝峰,始终心系家乡。2021年,他毅然选择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立志带领全体村民走出一条共富新路子。
杨孝峰对乡土的赤诚与担当,离不开父亲杨乐平的经历和影响。1966至1992年间,杨乐平历任村小队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集体时期,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在贫瘠土地上开辟希望;改革开放时,他引领百姓敢为人先,以多种经营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浪潮中,他推动蔬菜大棚建设,让产业扎根乡土;建设进程里,他统筹新农村规划,使村庄焕发崭新容颜。二十余载春秋奉献,让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任后,杨孝峰以父亲为榜样,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村里无论大事小情,总能看到他冲锋在前的身影。2023年,为彻底解决村庄大棚雨水倒灌难题,他多方协调,启动了排水渠的疏通改造工程。四年多的基层工作,早已让服务百姓成为他的本能。看着村庄环境日益改善,村民生活蒸蒸日上,杨孝峰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在村‘两委’的团结带领下,杨家村定能实现人居环境再提升,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3年,杨孝峰在杨家村排水渠改造工程现场。
从军营里的钢铁战士,到市场浪潮中的打拼者;从锐意创新的创业先锋,到扎根乡土的基层领航人。三十余载时光流转,杨孝峰的人生舞台不断转换,角色定位持续更新。然而,无论身份如何更迭,那颗赤诚为民的初心始终滚烫,那份矢志奉献的担当始终坚实。他以 “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深耕每个领域,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跨越重重挑战,将军旅生涯铸就的坚韧品格,化作推动事业发展、回馈社会、带领群众共富的磅礴力量,在时代发展的壮阔征程中,生动描绘出退役军人敢为人先、勇毅前行的奋斗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