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路,神州尽英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及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在长汀的革命事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在长汀大地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毛泽东:擘画宏伟蓝图
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七次到长汀,领导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擘画宏伟蓝图,是我党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定海神针。
1929年3月14日,朱毛红军首次入闽第一战长岭寨大捷,解放汀州古城。成立闽西赣南第一个县级革命委员会和县工农赤卫队。
1929年3月20日,毛泽东在长汀辛耕别墅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提出创建闽西、赣南二十余个县武装割据的伟大战略构想,描绘了闽西赣南中央革命根据地宏伟蓝图。
1929年5月20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在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红旗跃过汀江”,随后三打龙岩城,攻克上杭县城,闽西革命根据地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长汀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针对红四军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1930年6月下旬,毛泽东、朱德在长汀南寨广场召开大会宣告:红四军、红三军和红十二军合并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毛泽东任军团政治委员,朱德任军团长。
1932年3月29日,毛泽东在长汀中华基督教堂召开会议,对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作了周密部署。漳州战役,是红军对驻守龙岩、漳州地区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
1932年秋天,毛泽东到长汀福音医院治病,但他不顾身体有病,花了大量时间在汀州进行社会调查。对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提出了“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伟大论述。
毛泽东在长汀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百年党史,成为全党全国珍贵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毛泽民:开创金融新征途
毛泽民出生于1896年,比毛泽东小三岁,是毛泽东的大弟弟。1931年初,毛泽民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1932年,毛泽民任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他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金融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准备金、苏区内多种货币混乱流通等困难和问题。他被誉为坚贞不屈的“红色大管家”。
1931年秋末冬初,为筹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毛泽民受中央政府的委托,从瑞金来到长汀考察。
毛泽民重点考察设在长汀的“闽西工农银行”,对闽西工农银行“调剂金融,保存现金,发展社会经济,实行低息借贷”的银行方针作了充分的肯定,毛泽民鼓励闽西工农银行职员:“你们制定的方针政策很有启发借鉴,要继续摸索经验,做好金融工作,办好工农银行。”
毛泽民在长汀了解到,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长汀城内金融秩序混乱,所以,对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采取观望的态度。毛泽民发现,只有群众持苏区纸币来兑换银圆,而用银圆、手饰兑换苏区纸币的根本没有,存款的人也极少,这样下去,能有多少银圆让群众兑换呢?毛泽民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
毛泽民问行长阮山:“银行里银圆储存量还能兑换多长时间?”
阮山回答:“照这样的兑换最多只能兑换一个星期。”
毛泽民说:“我们要鼓励劳苦大众都使用苏区纸币。我建议举办一次金银首饰的展览,让群众看到工农银行有雄厚的实力,增加群众对银行的信赖。”
大家听后,都觉得毛泽民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在闽西工农银行成立一周年之际,在长汀举办为期一周的金塔、银塔展览会(亦被称为“金山银山”展览会)。
11月7日,金塔银塔展览会正式开幕。所谓金塔银塔,就是用金条堆砌起一座高高的金塔,用银圆堆砌起一座大银塔。用其他金银首饰玛瑙等作为衬托,拼搭成各式图案。
开幕后,参观者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老百姓称赞说:“从来没见过闽西工农银行有这么多金银财宝,苏区银行的家底好雄厚啊。”
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闽西工农银行在群众中的信誉。从此,闽西工农银行业务快速回升,持纸币来兑现银圆者日渐减少,为携带方便,不少苏区百姓愿收纸币不收银圆。
1932年初,毛泽民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
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第二次来到长汀,帮助组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毛泽民来到长汀后,亲自深入水东街考察,最后由毛泽民亲自确定,福建分行行址设于长汀县城水东街屙尿巷黄宅。
在毛泽民的关心支持下,不久后福建省分行正式成立,福建苏区的金融事业迈向了新的航程。
毛泽覃:甘洒青春热血
毛泽覃是毛氏三兄弟中奔赴战场与敌战斗的第一人。毛泽覃生于1905年,比毛泽东小12岁。受到长兄毛泽东的影响,坚定走上革命道路。在战争炮火中,毛泽覃迅速成长为胆大心细、英勇善战的将才。毛泽东也笑称:“泽覃是我们家第一位将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毛泽覃临危受命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他与陈毅一起留在闽赣边界中央苏区长汀四都区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毛泽覃转战于四都乡的崇山峻岭,风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作为红军将领,毛泽覃率领着独立师战斗。在敌人的极限压迫下,他和他的战士们在长汀四都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1934年底至1935年3月,国民党第三、十、三十六、五十二、八十三师,对闽西游击队进行大规模清剿。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及地方保安团对长汀四都地区进行收网式包围,把福建省党政机关和红军游击部队围困在四都山区狭小的圈子里。
面对险恶的形势,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提出将四都的4000余名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抗击国民党围剿,争取打个胜仗,为红军杨威。
毛泽覃不同意万永诚的建议,指出:“现在我们的处境太危险,决不能死守在这里,我们应趁敌人还未站稳脚跟之际,放弃四都,将省委、省军区转移到深山老林中去,将部队整编,分散行动,四处打击敌人,扰乱敌人部署。”
毛泽覃的建议却遭到万永诚拒绝,毛泽覃反复劝说始终无效。
几天后,宋希濂第三十六师及地方保安团向长汀四都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万永诚、龙腾云、毛泽覃等全力组织抵抗,福建军区4000余名红军游击队,伤亡极为惨重。
毛泽覃当机立断立即组织疏散突围,避免全军覆没。毛泽覃对万永诚说:“永诚同志,你赶快带领队伍向南突围,我在后边掩护!”此时,万永诚心中十分悔恨,他眼含泪水对毛泽覃说:“我悔不该没有听取你的意见,才造成如今的局面,你一定要多多保重!”万永诚说完便同司令员龙腾云率领部分红军战士向南突围。
毛泽覃带领部队掩护万永诚突围后,立即向西突围。
1935年4月25目,冷风嗖嗖,细雨濛濛。毛泽覃率部突围来到了瑞金黄鳝口红林山区,当晚便在山顶的一个纸槽过夜。战土们由于几天穿山越岭,十分疲惫,一躺倒就睡着了。 此时,毛泽覃安顿好警戒后,就坐在一旁,思索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26日凌晨,毛泽覃派战士小何下山去侦察敌情,不想被路过的国民党毛炳文的二十四师一个排长抓住,何叛变投敌,供出了毛泽覃及其部队的情况。敌人立即派一个排的兵力包围了纸槽。
毛泽覃立即指挥突围,并把敌人引向自己,掩护游击队员脱险。不料,一个国民党兵绕到后面向他开了一枪,子弹打进了他的胸膛,毛泽覃英勇牺牲,时年30岁。
2009年,毛泽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长汀有幸!毛泽东三兄弟在长汀的革命斗争事迹,千秋万代,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