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正文
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述历史壮举、传递奋进力量——狮脑山上,英雄浩气贯长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刘鑫焱 郑洋洋
浏览次数:
2025-08-10 11:13:4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图①:百团大战纪念馆序厅浮雕。
  图②:讲解员石玮(左一)向参观学生讲述百团大战发起时间。
  张哲远摄
  图③:馆内雕塑呈现八路军指战员破击日军炮楼场景。
  刘 胜摄
  图④:百团大战纪念碑。
  图①④由百团大战纪念馆提供

  山西阳泉市狮脑山上,40米高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如同一柄直插云霄的锋利刺刀,傲然矗立。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怀着崇敬之情,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缅怀先烈。

  1940年8月,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历时5个多月的百团大战,投入兵力多达105个团。这是全面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一页。

  纪念碑向西200米,便是百团大战纪念馆。馆内,不时有观众在珍贵的文物与展板处驻足沉思,他们向讲解员追问史料中的细节,沉浸在对那段伟大历史的探寻之中……

  敢于亮剑  中流砥柱

  “我们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不畏强暴”

  “百团大战是我们八路军的一次主动进攻!”在百团大战纪念馆,来自山西财经大学的研究生苗柳明在战役的动态示意图前,坦言刷新了自己以前的认知。

  几张黑白照片,把参观者的思绪带到历史深处。照片中,能看到日军在抗日根据地密布铁丝网、疯狂抢掠的场景。1939年冬至1940年,日军在华北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利用重要交通线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和“扫荡”,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总部认为,为了坚决反对投降,振奋抗战军民,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应当组织一次以大规模地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的战斗,以扭转全国局势。

  展厅内,有一面巨大的台历,标识着1940年8月20日。中间巨大的怀表,将时间定格在了星期二晚8时,这是百团大战的发起时间。右侧墙上展陈着三面红旗,分别代表着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彰显着百团汇集、蓄势待发之意。

  破袭正太路、血战狮脑山、攻坚娘子关……在一块块展板前,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浮现出来。展厅一角,有一处仿真复原场景,引起游客的好奇。只见在一截铁轨两侧,八路军与老百姓正使劲推拉,把长长的铁轨掀翻了起来。

  “面前我们看到的是破袭正太铁路的场景。”讲解员石玮讲述道:“8月20日晚,随着一颗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长空,八路军战士犹如猛虎下山扑向铁路线。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煤矿工人、农民在正太线上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的口号响彻天际。正太线在军民齐心协力下陷入瘫痪。”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火车长鸣的笛声混杂着机械化部队的步伐,观众的视线随着光影变化不断挪转着……这是纪念馆二楼还原的八路军鏖战狮脑山的场景。

  狮脑山是控制正太铁路的战略高地。1940年8月20日晚,为掩护破袭正太铁路部队的顺利推进,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4团和769团奉命连夜占领狮脑山,和日军激战六昼夜,指战员靠吃黑豆、啃苞米、喝菜汤坚守阵地,成功掩护了阳泉以西的正太铁路破袭作战。

  “这么艰苦的条件,还能对抗住敌人猛烈的炮火,这种坚韧、坚定的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课本背后的那些不容易。”苗柳明说。

  “我们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作战2174次,拔除据点2900多个,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瑞萍介绍,“百团大战的胜利,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英雄正气  千秋凛然

  “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纪念馆里,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十旅旅长范子侠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浮雕墙上,铮铮誓言让无数参观者动容。

  范子侠生前手拿两把驳壳枪,被称为“双枪将军”。在百团大战打响后,他带领部队在距敌60多米处开炮,经过一个半小时连续3次攻击,攻克桑掌大桥。石玮讲述道:“大家可以看到,这盏锈迹斑驳的马灯和黑釉瓷罐,就是范子侠生前使用的。这些随身之物,伴随范子侠夜袭桑掌桥、智取火车站、强攻草帽山,并留下了这三句誓言,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战士前赴后继。”

  这样的英雄事迹,在纪念馆随处可见。在一面烈士墙上,闻允志、马振华、岳勇、赵亨德……一个个名字,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董天知是八路军决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石玮告诉大家,“百团大战打响当晚,他率部破击白晋路,在潞城县王郭庄与日军通宵血战。在多于我方六七倍的强敌面前,他奋勇抗敌,击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最终壮烈殉国,年仅29岁。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的事迹,让许多远道而来的观众流下眼泪。左权将军与妻子刘志兰的书信温柔动人、充满家国情怀,左权将军在农村的母亲等了26年却等来儿子牺牲的消息……听到这些情节,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党员表示,“一定要再专程去左权将军陵园祭拜、瞻仰。”

  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有一面长227米的英烈墙,上面镌刻着4860位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还有许多烈士,至今不知姓名……

  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是对捍卫正义与和平的坚定承诺。在展馆中,一张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合影,让游客们感受到八路军这支正义之师所展现的凛然正气和人道主义光辉。

  在娘子关战斗中,晋察冀军区中央纵队负责摧毁井陉煤矿。战火中,一名叫杨仲山的小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出两名日本遗孤。5岁的姐姐美穗子和不满周岁的妹妹兴子受到聂荣臻和八路军战士的精心照顾。后来老乡将两个小姑娘安全送还日方,美穗子长大后一直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

  “不少游客参观后,都会由衷感慨,面对侵略者,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但是面对无辜的、热爱和平的民众,却始终秉持一颗友好善良之心。”石玮说。

  军民同心  砥砺前行

  “这些滚烫的记忆,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关家垴,抓把土,炮弹片片划破手,炮弹出自马岚头,炸得鬼子脑浆流,日伪清剿蟠龙住,咱造炮弹没停过。”在一门太行50小炮前,石玮念起了一首山西武乡民谣《咱造炮弹没停过》。

  这是抗战时期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柳沟铁厂研制的一种轻型迫击炮(掷弹筒)。它总长85厘米,手工打制而成,是首批试制成功的十门掷弹筒之一。

  “对比日军,我们装备悬殊,但是在我们自己的柳沟铁厂仍然生产了一批有威力的武器。”石玮说。

  物资匮乏条件下,每一场战斗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

  狮脑山战斗中,阳泉矿工、周边乡村民兵和乡亲们在枪林弹雨中运送粮食弹药、抢救护理伤员,宁肯自己挨饿,也要给八路军送饭。

  娘子关战斗中,当地百姓趁着夜色的掩护,对这一带的铁路、公路、桥梁及通信线路等进行彻底破坏,并将磨河滩铁路大桥及敌人的堡垒、工事全部炸毁,配合八路军给日寇以重创……

  近日首次公开的《正太战役晋中各县动员情况统计》记录,仅晋中一地动员的民兵数量就达到万余人,老乡们还为部队准备了蔬菜、鸡、羊、炒面等。

  八路军将士拼死杀敌、浴血奋战,民兵、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战斗。他们与八路军将士一起撬铁轨、烧枕木、砍电杆、收电线,冒着炮火运送伤员,把拥军鞋、拥军衣送上前线。

  “百团大战已成为历史的壮丽篇章,其中蕴含的军政军民团结伟力,始终闪耀着跨越时空的光芒。”石玮说,“一定要讲好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去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百团大战纪念馆每年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

  7月7日,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队员专程来到这里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前,队员们肃立默哀,深深鞠躬,并敬献鲜花,表达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先辈为民族独立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深深震撼了我们。”药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辅导员王虹丹说,“在新征程中要以先辈为榜样,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动力,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黄土地上续写传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下一篇:无
·百团大战胜利的有力注脚——日军冈崎支队覆灭始末
·百团大战:举世瞩目的战略性进攻
·百团大战:不畏强敌敢亮剑
·山西阳泉电视台访谈百团大战及陈锡联指挥的狮脑山阻击战(组图)
·百团大战之阳泉鏖战(组图)
·百团大战档案中的抗战记忆
·习近平在山西阳泉市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鉴往知来丨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组图)
·时政画说丨山河铭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述历史壮举、传递奋进力量
百团大战胜利的有力注脚——日军冈崎支队覆
永不褪色的战旗
谱写“军民一家亲”的时代赞歌
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深厚伟力
红色联播:芦花会议会址五代红色守护传承人
红色联播:纪念长征胜利89周年 纪念长征193
芗城芝山: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点燃报国志(
红色诗词-宋有荣:立秋吟(外一首)
一老一小工程在行动之促进中国青少年儿童健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