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红色联播:芦花会议会址五代红色守护传承人简介(组图)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2025-08-08 16:35:0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第一代:泽旺(1886-1965)

    解放前是一位头人,有两个职务,一是梭磨土司轮值宜,二是芦花地区法官,精通藏语,本地话四土话草地话,汉语等几种语言。

    1935年7月10日,红军(中央军委纵队)进驻会址,他带领全家逃到了山上,7月10日-12日,在山上观察红军的举动,红军每天都有一支小分队在山上来喊话:(我们是你们的队伍,是你们的兄弟红军,回家吧!)听到每次喊话和看到这每天红军的一举一动。7月13日早,他抱着一种试探的心情,独自一人回到家,当时就被红军首长的热情款待而感动,完全消除了对红军的误解和敌意,马上回到山上,当天中午把全家大小接回了家。当他了解到红军缺粮困难后,于7月14日就到处动员亲朋好友为红军捐粮捐物,共筹粮几十万斤,物、肉类、等。一直到7月22日,还把自家的16头耕牛,5头猪,5000斤余粮送给了红军,7月23日上午,红军离开会址北进。他为红军带路送到上达古,7月25日才返回家,他的所作所为,让红军首长们非常感动,临走时送给他一副马鞍,一支枪和两张布币作为纪念,并握着他的手说:“非常感谢你对红军的帮助,解放全中国的劳苦民众后,也会有你的一份功劳”。后来还有一位红军首长(高个)借了一把镰刀走。(后证实是毛泽东)

    泽旺(头人)是藏汉人民互助团结的象征。

    这位前辈为(权作)家族争取了一份最珍贵的精神财室。这位前辈为后代传下了世代相传的“守护接力棒”

    在抗日战争期间泽旺头人代表黑水藏族人民两次(1941年-1942年)赴重庆为抗日捐款。

    第二代:王扎(1919-1959)

    1935年7月,红军进驻会址期间,跟着父亲(泽旺)到处为红军筹粮,为解放黑水做工作,1952年继承父亲的革命精神,参加工作组,下多宣传党的政策。1956年黑水叛乱,作他积极为平叛部队带路,劝说争取叛乱分子,1956年9月调任政协黑水县委员会常委至1959年病逝。

    第三代:仁真(1943-2005)

    他接受父辈的重托,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芦花会址”。改革开放后曾到印度探亲,探亲期间向在国外的藏胞宣传国内的民族政策,劝他们回家,共劝回了500余人,本县就有10多位,并亲自带回2位,一位老人(南基)已去逝,另一位是若巴杨初嘛,在政协黑水县委员会担任副主席,他的举动当时得到省、州、各级政府的奖励,后曾任政协阿坝州委员会委员。

    第四代:彭初(生于1973年)

    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军人,从部队退伍回家,继承家族的家业(一份非常光荣的精神财富,国家级革命文物“芦花会议会址”)在这几十年里为这份精神财富付出了一切,学习传播红色文化,爱国精神,收集“革命文物”整理“红色故事”走访老革命和老革命后代,从中追求革命精神真谛!在这期间得到了很多老革命、部队首长、地方领导、全国各大媒体记者的尊敬和鼓励,还获得了“第四代红色守护人”的殊荣。

    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1990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回家后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份光荣家业,承担起了会址维护、守护、传颂革命精神的重任.……并为了更广、更细的挖掘红色文化,创力了“黑水县上芦花红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来传播宣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推动走向共产主义事业作一点贡献。经历了这一切后,更加激励了我为党和国家,全国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更加广泛的挖掘、整理传播、红色文化爱国精神。我认为红色文化不是红色和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的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与近代,形成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第五代传承人彭初之子泽郎旦木真

    第五代传承人彭初之子旦木真。18岁。党的培养对象。2025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被西南理工大学录取。他从小在家庭及父母言传身教影响下,在泽旺家族家风影响下有信仰有追求,主动接受红色历史文化及红色革命精神教育下,从十岁就可以接待前来学习的客人。在学校也常向同学们介绍长征历史及长征故事。学习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

    今年七月,彭初、旦木父子二人被邀请出席中国红专后纪念活动。

    彭初在纪念会上还做了题为“守护红色根麦 续写长征新章”的发言。收到与会者好评。

    彭初在发言中说“……在这特殊的时刻,我深感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家族与红军的深厚情谊,以及传承红色文化的故事。

    回溯到 1935 年 7 月,那是改变我家族命运的重要时期。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大的革命先辈走进了我家。7 月 18 日、21 - 22 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会议——芦花会议在此召开。那时,我的曾祖父泽旺、爷爷王扎与红军相遇相知,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团结之情,他们和红军互信互帮互助,宛如亲如一家的兄弟。

    起初,由于受过国民党军队的残害,曾祖父泽旺早早地就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山上,暗暗观察红军的一举一动。他看到红军并没有侵扰当地藏民的家,而是在寨子附近扎满了帐篷,寨门口的 4 个帐篷前还各竖着一面红旗,这与国民党军队的一路杀烧抢砸的形象截然不同。7 月 13 日,他壮着胆子独自回到家中,不仅看到家里的东西没有丝毫损坏,而且一位红军首长还和蔼亲切地和他进行了交谈,向他详细介绍了红军的意图和民族政策。当天,他就放心地把全家人带了回来,并主动将自家寨楼让了出来供红军居住,当时居住在我家的有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博古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主要成员,还有与党中央寸步不离中央军委二局。徐向前在此第一次见毛主席,朱老总他们,毛主席代表苏维埃政府授予徐向前一枚红星金质奖章。

    曾祖父深知红军是一支仁义之师,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而奔波战斗,他毫不犹豫地打开自家粮仓,慷慨地将 5000 斤粮食、16 头耕牛和 4 头猪送给了红军。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自己头人的威望,动员附近的寨民下山回家,给红军捐粮捐物。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百姓积极响应,为红军在黑水等地筹集到 710 万斤粮食、上万斤肉类等物资给于很大的帮助。他们的举动,展现出了少数民族同胞对红军的信任与支持,也体现了各民族之间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伟大精神。

    红军离开时,为了表达对我家的感恩之情,赠送了三件珍贵的礼物:一幅马鞍、一支步枪、两张红军布币。从那一刻起,这三件礼物便成为了我们家族的传家宝,毛主席借廉刀及朱老总在我家后山上挖野菜等。承载着红军与我们家族的深厚情谊,也成为了那段光辉历史的见证。而红军住过的这栋楼,更是被我们家族奉为圣殿,四代人接力守护,从未间断。

    时光荏苒,如今这栋楼已成为全国民族团结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006 年,它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这不仅是我们家族的荣耀,更是党和国家对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每一块古老的砖石,每一道斑驳的墙壁,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红军与我们族人亲如一家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几十年来,为了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和发扬,我踏上了寻访红色记忆的征程。我走遍了大江南北,拜访了无数的老红军、红军后代、长征史专家和红色文化爱好者。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决心。

    我倾尽所有的积蓄,投入全部的精力,四处征集红军长征史料。如今,我们基地已经拥有上万册珍贵的史料和上百件红色文物。这些史料和文物,是历史的瑰宝,它们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加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通过举办展览、开展讲座、组织培训等形式,将这些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基地已经成为了全国小有名气的红色景点。每年,有 20 - 30 万人次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我们以最低的运营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教学。在当地,我们成为了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资金短缺、专业人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守护和传承它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幸运的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和团队的帮助。红传会组织专家团队赴黑水县考察,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吴本立教授和杨志教授等爱心专家团队,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我们支持,还为红色基地量身定制了“三步走”帮扶计划,从基础设施完善、红色 IP 打造到文旅融合推广,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远见。杨志教授通过实地调研,为基地的课程设计、党史教育模块提出了创新性建议。还有我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恩之情,想和大家讲讲红军后代何丽阿姨的故事。

    在我们芦花会议会址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老红军后代,如今已经84岁的何丽阿,姨宛如一座温暖而明亮的灯塔,20多年以来,在精神和物资等各个方面,给予红色基地和红色守护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她的善举,意义远不止于此。她用实际行动传承着长征时期,红军与少数民族互帮互助的民族团结精神。重新带回我们身边,让这份民族团结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

    现在,为了培养好第五代守护人,今天我也把儿子旦木真带到了活动现场……让他深刻体会到我们家族与红军的这份深厚情谊,传承好民族团结的精神…..做好红色传承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奋斗精神,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我们要将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对泽旺家族长征芦花会议遗址守护传承人的祝愿:

庚续红色基因,坚守信念理想,
坚定红色情怀,发扬优良作风,
提倡勤俭节约,培养吃苦耐劳,
树立科学态度,坚定文化自信,
宣传红色文化,创新社会文明,
引导社会审美,跟上时代脚步,
不负历史使命,追寻红色历史,
书写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我们共同努力,携手推进青少年向上、勤奋、健康、茁壮成长,做好红色传承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联播:纪念长征胜利89周年 纪念长征1935年7月中央政治局芦花会议90周年(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联播:纪念长征胜利89周年 纪念长征1935年7月中央政治局芦花会议90周年(组
·特稿:践行红色足迹 传递老兵力量(组图)
·红色联播: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振兴篇章——店子底村党员赴延安、梁家河开展红色教
·特稿:探访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艺术学院“艺寻红根”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特稿:躬身三线陵园,赓续红色血脉——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润乡土,画启
·特稿:“寻迹 乡韵红影”——晋鲁豫革命根据地调研(组图)
·特稿:“赓续红色血脉,青春对话烽火”志愿宣讲团在安阳市马氏庄园缅怀革命先烈
·特稿: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昌吉学院师生共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组图)
·特稿:革命老区镇——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召开筹办“红色文化”展览座谈会(组
·特稿:南雄市樟树下村:中共南雄中心县委党员训练班旧址(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联播:芦花会议会址五代红色守护传承人
红色联播:纪念长征胜利89周年 纪念长征193
芗城芝山: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点燃报国志(
红色诗词-宋有荣:立秋吟(外一首)
一老一小工程在行动之促进中国青少年儿童健
一老一小工程在行动之第十六届公益冬令营(
一老一小工程在行动之玉海园里的“别样”春
一老一小工程在行动之全国现代物业管理人才
一老一小在行动之全国首家社区治理服务联盟
特稿:践行红色足迹 传递老兵力量(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