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当地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盐铁论》有云:“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这一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治政箴言,深刻揭示了“大道至简”的治理真谛。当下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正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生动实践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基层,以身先示范的政治担当,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基层减负工作。曾在《河北青年》杂志社工作的周伟思同志,在《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中,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推出了“约法三章”的务实举措,为基层松绑减负。这些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周伟思回忆了习近平当年下乡镇的情形:“他每天马不停蹄,经常到乡村去调研、现场办公。他发现乡镇干部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出席会议、看各种文件、接待上级部门的各种视察检查。而且,下来的领导不管事情大小,都是要找乡镇的‘一把手’,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还有多少时间做正事、务实事呢?这类问题实在太影响效率了。”
乡镇干部深陷“文山会海”的行政窠臼和“迎检文化”的形式主义怪圈,大量精力耗费在会议传达、文件处理和接待陪同等程序性事务中,更为突出的是“一把手依赖症”普遍存在,下来的领导任何事情都要找“一把手”,这些问题无不暴露出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治理困境。基层工作者沦为“会议干部”“材料干部”,陷入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恶性循环,基层“一把手”更深陷陪同困局,如此种种,严重挤占了基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履职空间。
如何让基层领导干部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真正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落到实处?青年习近平以“为政贵简”的施政智慧,给出了系统解决办法!
周伟思讲道:“他迅速反应,跟各部门约法三章:除了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外,其他部门一律不许发定期简报;各行政单位每周必须保证2到3天的‘无会日’;必要的工作考核和检查,必须轻装简从、对口接待。”
习近平通过“约法三章”的刚性约束,直击基层治理中的三大顽疾。其一破除文牍主义,将简报发放权限严格限定在核心部门,将基层干部从繁重的文牍和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其二建立“无会日”制度,为基层干部腾出宝贵时间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三规范检查考核,通过“轻装简从、对口接待”的要求,既确保工作监督不缺失,又避免层层陪同的接待负担。
这三项措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既破除了积弊如山的陈规陋习,又构建起高效运转的新机制。习近平抓住了基层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通过制度性约束为干部松绑,让基层工作者能够真正把精力用在服务群众的“刀刃”上,彰显出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治理智慧。
周伟思讲道:“‘无会日’执行起来很难。虽然要求很明确,大多数部门开始执行,但还是有实在憋不住的悄悄突破。少数部门仍旧按期发简报。习近平警告他们说:‘你们要再这么搞,处分相关负责人,没收打字机,就是要让你们难受难受,养成新的习惯!’习近平通过各种方式,终于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实打实地去抓生产、抓经济、抓群众生活改善。”
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非一蹴而就,其艰巨性如同“逆水行舟”。从“无会日”遭遇“憋不住”的隐性反弹,到简报照发不误,这些现象深刻揭示了“破心中贼”的治理难题。习近平以坚定决心,通过“处分责任人”“没收打字机”等雷霆手段,成功将干部从会议室“解放”到田间地头,从文山会海转向民生实事,生动诠释了“治顽疾需下猛药”的新时代治理智慧。
从在正定工作期间与各部门“约法三章”,到2024年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在习近平总书记数十年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治理理念始终如明灯般指引着改革方向。这条贯穿始终的治理主线,既体现了习近平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零容忍态度,更展现了他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从“文山会海”到“田间地头”,从“层层加码”到“轻装上阵”,推动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来。这种持之以恒的作风建设,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生动写照。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减负工作必须久久为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既要以“徙木立信”的决心破除积弊,更要以“愚公移山”的韧劲久久为功,让基层干部真正卸下包袱、轻装前行,让实干担当的新风正气在新时代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