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走进村民家中了解脱贫攻坚情况,并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俗语有云:“船小好调头”。试点是探索改革的重要路径和实现形式,既尊重实际,又避免蛮干,是“稳中求进”的关键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试点工作,他曾多次强调:“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其实,早在正定任职期间,习近平就已经坚持以试点推进工作。对此,在《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中,曾任正定县委组织部长、正定县委副书记、正定县委书记王玉廷深有体会。
先行试点,再全面推开。王玉廷告诉记者:“近平刚到正定时,有一段时间由他来主抓改造‘连茅圈’,把农村的厕所和猪圈分开。县里的主张是‘一刀切’,快刀斩乱麻,到农民家里直接强制性地改造,改完就完成任务了。但近平并没有这么做,他首先在两个村搞试点。近平觉得,这个事,直接铺开搞,突击搞,肯定会有反复,强制性地把老百姓家的猪圈和厕所隔离开,人家肯定反感,人一走,老百姓马上就可以拆掉——拆几块砖头还不容易吗?这个事要想办好,首先是让大家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才行。所以,应该先搞两个试点,让大家都能看到好的效果,然后再全面推开。后来,我们在吴兴和塔元庄这两个村搞了试点,效果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两个村为标杆,进行宣传和推广,让各个村的群众慢慢接受。”任何涉及民生的工作都应该尊重群众意愿,避免强制推行。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只会引发抵触情绪。强制隔离猪圈和厕所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群众不理解、不接受,执行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习近平深谙其理,“以点带面”,先让群众看到实际效果,再逐步推广,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稳扎稳打、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既降低了实行的阻力,又提高了改造的可持续性。这也是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一贯作风。
勇于担当,坚持稳步推进。王玉廷回忆说:“过了一段时间,地区开汇报会,我和近平去了,也把实际情况说了一下。地委领导因为我们没有大刀阔斧地改造‘连茅圈’,点了正定的名,要求我们加紧搞。从会上下来,我跟近平说:‘你看,上面催得紧了,咱们开始弄呗。’近平摇摇头说:‘那种“运动式”的弄法,肯定劳民伤财,推广越大,损失越大,群众也不会满意的。咱们国家在这方面吃的亏还少吗?’我说:‘那怎么办?’他说:‘没关系,我去跟地委领导汇报,把情况讲清楚。’近平后来具体怎么跟地委领导谈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我们正定后来就是按照近平主张的这种方式,通过试点稳步推进,后来县里各村‘连茅圈’改得都很好,反复也很小,而那些‘一刀切’改造的县,后来都有很大反复,老百姓的意见也很大。”“运动式”推进工作往往追求短期政绩,忽视实际效果,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群众反感。历史上不乏“一刀切”的教训,习近平很清楚那些盲目推广、强制改造、脱离群众意愿的决策最终难以持久。因而,面对“上面催得紧”,他并没有把“领导满意”凌驾于“群众满意”之上,而是敢于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问题,坚持以试点为关键抓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用实际效果说服群众。其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这也是我国基层治理的智慧结晶。
如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试点工作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实践路径,能够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制度创新、验证政策实效,为全局改革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突破,到新时代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的实践创新,试点工作正以“破冰船”之势劈波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这要求我们以“一域试点”激活“全域改革”,在破解改革难题中蹚出新路,让改革“试验田”结出更多惠及民生的“幸福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基垒台、积势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