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吕晶怡:畲乡红迹,青史赓续(组图)
作者:吕晶怡
浏览次数:
2025-07-18 10:26:5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衢州龙游沐尘畲族乡,是浙西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自康熙年间畲族同胞从福建、广东、丽水一带迁居至此,数百年繁衍生息中,既沉淀着畲族婚庆、山歌、貔貅舞等璀璨民俗,更镌刻着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红色记忆。革命年代的烽火淬炼出不屈的精神脊梁,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

    7月10日,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音乐学院多专业学生共同组成的“青旅红途”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衢州龙游沐尘畲族乡,探寻红色展馆中的历史印记,感悟志愿故事里的精神传承。从往昔军民同心的峥嵘岁月,到当下实践探索的发展图景,再到日常点滴的奉献坚守,一条跨越时空的红色脉络清晰展现,既延续着精神根脉,也彰显着时代新篇。

    沐尘畲族乡红色历史文化展示馆内,泛黄的照片与村干部的讲解交织,将一段畲乡儿女的革命壮歌缓缓铺展。

    展馆一隅,粟裕将军的史料字句滚烫。80多年前,他率领部队从衢州转战湖州,浙西大地上留下“我军所到之处,都是大批大批的群众跟着,簇拥着,复仇的呐喊声,胜利的欢呼声,山鸣谷应,日夜不绝”的壮阔场景。这份军民鱼水情深的力量,在畲乡化作了共产党员直面生死的勇毅。

    以周樟福为代表的畲乡党员,在党组织遭破坏后身陷敌人追捕,却始终挺直脊梁。1948年8月9日,因叛徒出卖,周樟福与通讯员在蓝阿发家被捕。押送途中经沐尘渡时,他纵身跳溪试图逃生,虽肩部中枪、被捆的身躯难敌急流,却用行动诠释了革命者的不屈。狱中,铁丝穿锁骨、老虎凳等酷刑轮番上阵,敌人妄图逼迫他们供出组织与同志,但周樟福与钟光荣、雷金连、包长福、祝樟财等同志无一屈服,血肉模糊中守住的是党的机密,是对信仰的绝对忠诚。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祝樟财的狱中斗争。在暗无天日的牢笼里,他组织15 名难友联名写下《控诉书》,字字泣血揭露狱吏克扣物资、暴力虐囚的暴行。尽管国民党当局不仅不予受理,反而加刑迫害,但这份在绝境中仍敢与黑暗对峙的勇气,让革命火种在狱中不曾熄灭。1948年,周樟福、祝樟财等英烈先后就义,他们用生命在畲乡大地树起“宁死不屈”的精神丰碑,正如馆口纪念他们五人的雕塑般,历经岁月冲刷依然清晰可辨。

    “英烈们倒下的地方,如今已长满希望。”讲解员的声音带着敬意,“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信仰,至今仍在指引我们前行。”

    离开展馆,“石榴红大妈”志愿者团队代表方秋莲的故事,让红色精神有了更生动的当代实践。

    “从 2017年到现在,每周做志愿,下雨下雪都没断过。”方秋莲的话里,藏着与革命先烈一脉相承的执着。疫情期间,她带领队伍为武汉返村隔离家庭送物资,那家有3岁和5岁的孩子,她们不顾风险坚持帮扶一个月;村里86岁老人无人照料、满身污渍,她主动上门清理,此后定期帮扶从未懈怠;平日里捡烟头、协助老人体检,去年大雨时组织人员帮村民转移避险…… 这些琐碎日常,正是“为人民服务”最朴实的践行。

    在她带动下,100 多人的“爱心大妈”队伍成了沐尘的红色风景线。“我们没报酬,但做事不含糊。”方秋莲的自豪里,是对责任的担当,对奉献的坚守。更动人的是“儿童队长”称号背后的故事——她教孩子们学畲歌时,总把英烈事迹和志愿故事讲给他们听,如今孩子们看到垃圾会主动捡,见到老人会主动扶。红色的种子,正在稚嫩的心田生根发芽。

    “老一辈说,畲族人抱团取暖才有今天。先烈们为我们拼出了太平日子,我们做志愿,就是把这份互助精神传下去。”方秋莲的话,道破了红色传承的内涵。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成员深有感悟。接下来,团队将整理调研资料,结合专业所长制作红色主题短视频、图文内容,让周樟福等英烈的事迹走出畲乡、广为人知;同时计划联动高校开展“畲乡红色故事分享会”,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力量,以青春行动延续红色根脉,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持久光芒。

    从粟裕将军笔下“山鸣谷应”的群众呐喊,到“石榴红”大妈们“随手做志愿”的日常,沐尘畲族乡的故事,正是红色根脉一路赓续、一脉传承、一路更新的生动缩影。红色基因滋养着发展理念,核心价值融入了生活细节,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山哈答卷”。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吴羽涵:于都“红”忆:一场穿越时空的“渡”别与传承——“红梦启航”实践队长征出发地见证鱼水情深(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畲乡红迹,青史赓续(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吕晶怡:畲乡红迹,青史赓续(组图)
特稿:畲乡红迹,青史赓续(组图)
“最好的爱国者”——记十世班禅(组图)
西藏红网-王元慎:“最好的爱国者”——记十
吴羽涵:于都“红”忆:一场穿越时空的“渡
特稿:于都“红”忆:一场穿越时空的“渡”
简珍宜:纪念馆里寻根迹 青春路上铸自信(组
特稿:纪念馆里寻根迹 青春路上铸自信(组图
张海涛、刘梦瑶: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特稿: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