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红色联播-张燕敏:70余年后的重逢:两位九旬志愿军老战士北京圆梦(组图)
作者:张燕敏
浏览次数:
2025-08-11 14:36:3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2025年8月7日下午15点50分,北京北站出站口,一幅鲜红的横幅《志愿军老战士圆梦北京》格外醒目。这是由志愿军后代和关爱志愿军老兵志愿者组成的迎接队伍,他们正等待着一位特殊的客人——从内蒙古呼和浩特远道而来的93岁志愿军老战士赵连北。

    迎接的队伍中一位身穿志愿军军装、胸前纪念章熠熠生辉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杨培善,同样93岁,是原68军204师610团1营的老兵。1951年6月入朝参战,曾参与粉碎美军“坦克劈入战”的激烈战斗,所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随后又经历了金城反击战的炮火洗礼,1955年4月凯旋归国。2024年11月28日,杨培善老前辈曾专程赴沈阳迎接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圆了“接战友回家”的心愿。 

    得知68军203师607团的战友赵连北要来北京圆梦,杨培善老前辈不顾年迈,特意从山东赶来迎接陪同。两位老人在出站口相见的那一刻,双手紧紧相握,变形弯曲的手指传递着跨越七十载的战友情深。周围的人群自发鼓掌,向这两位用青春捍卫家国的英雄致敬。出站时,杨培善老前辈坚持亲自为赵连北老前辈推轮椅,两人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温暖而庄重。

 

    入住宾馆稍作休整后,赵连北志愿军老前辈接受了北京日报记者代丽丽的采访。作为原68军203师607团1营1连战士,他1951年6月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1953年5月,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全身烧伤面积达百分之80,左眼失明,后被评定为伤残军人。谈起往事,赵连北老前辈声音微颤,眼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我们当年打仗,就是为了今天的和平啊……”而他此行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北京看看天安门,瞻仰毛主席。 

    次日清晨,北京城笼罩在倾盆大雨之中,雨点敲打着窗棂,却丝毫未能动摇两位老兵的决心。在亲友和志愿者的搀扶下,93岁的赵连北和杨培善冒雨乘车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从车里看天安门,雨水遮挡,却浇不灭眼中炽热的光芒。

    为满足杨培善、赵连北两位志愿军老战士参观纪念堂的心愿,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报协调,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

    在毛主席纪念堂前,杨培善老前辈,赵连北老前辈两人整理好军装,挺直脊背,步入纪念堂,在毛主席的遗体前杨培善老前辈,赵连北老前辈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们缓缓抬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赵连北老前辈:“主席,我来看您了...”这一刻,七十余年的思念与崇敬都凝聚在这个军礼中。

    下午的雨势更大了,但杨培善老前辈,赵连北老前辈两位老人执意要继续行程。在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纪念厅,他们急切地寻找着那个熟悉的番号——“68军”。当那面历经战火的军旗出现在眼前时,两位老兵不约而同地从轮椅上下来站起,整理衣冠,向着军旗庄严敬礼。

    在68军的一件件展品前,他们互相追忆着烽火岁月。特别是赵连北老前辈,当在展柜橱柜前看到607团的战斗捷报,看到展板上 607团“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张世秀的事迹、看到607团“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神枪手李飞的介绍,看到“奇袭白虎团”杨育才带领的化袭班的立功照片时,赵连北老前辈非常激动。他指着照片声音颤抖地说:“这都是我们团的,这些都是我的战友啊...”

    回程的路上,疲惫的赵连北老前辈却异常兴奋。他说:“今天,我替那些没能回来的战友看到了这一切。我们的牺牲,值得”。

    这一天的风雨兼程,终于圆了赵连北老前辈半个多世纪的心愿。按照行程安排,接下来他们还将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继续圆梦之旅。

    虽然年事已高,但赵连北老前辈坚定地说:只要走得动,我们就要多看看这些地方,把这段历史永远铭记在心。

    作者:张燕敏,女,汉族,山西省盂县人。研究生学历。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在吉林省吉林市欢喜公社下洼子五队插队知青。1976年12月参军入伍,为建字960部队卫训队学员、射击队队员。88662部队医院卫生员。1981年1月退役,在人民法院工作,2012年3月退休。关爱志愿军老兵志愿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联播:突破日寇的铁壁合围(图)
·下一篇:无
·红色联播:突破日寇的铁壁合围(图)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体育大学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特稿:红色脊梁:赤诚人生洪英美(组图)
·红色联播:芦花会议会址五代红色守护传承人简介(组图)
·红色联播:纪念长征胜利89周年 纪念长征1935年7月中央政治局芦花会议90周年(组
·特稿:践行红色足迹 传递老兵力量(组图)
·红色联播: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振兴篇章——店子底村党员赴延安、梁家河开展红色教
·特稿:探访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艺术学院“艺寻红根”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特稿:躬身三线陵园,赓续红色血脉——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润乡土,画启
·特稿:“寻迹 乡韵红影”——晋鲁豫革命根据地调研(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联播-张燕敏:70余年后的重逢:两位九旬
红色联播:突破日寇的铁壁合围(图)
吕玉兰家乡临西县卫健系统学习白求恩精神,
海棠依旧: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密码(组图
“建国后毛主席的论著”:邓力群提出此概念
欲与马公试比高
辛淇:最忆“城南庄”
崔士忠:以思想创新引领文明转型的探索者
远航:庆祝80年 追忆70年 爱国抗战精神永世
红色诗词-江建明:太行奶娘赵引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