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西行漫记 | “八路军获得了力量和声望”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李薇
浏览次数:
2025-09-16 16:57:1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共产党军队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胜利,乃是因为这支军队来自农民,而共产党人则是这支军队的组织者。这些胜利是凭着自觉和才智将中国人民的潜在力量调动起来的结果。”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著名的进步记者与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她一生六次访华,几乎都在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抗战期间,她深入前线,如实报道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英勇作战、抵御外侮的伟大奋斗历程。她撰写的《毛泽东的思想》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帮助世界更准确理解中国革命的方向与内涵。毛泽东称她为“一个很好的‘中国人民的宣传家’”。

    “每前进一步都要通过斗争”

    1885年,斯特朗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她天资聪慧、思维敏捷,年仅23岁便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大学毕业起,斯特朗便积极投身美国的工人与妇女运动,她关心人类进步事业,对新社会形态和革命运动抱有浓厚兴趣。

    1925年,斯特朗第一次访问中国。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斯特朗说,吸引她的不是“异国圣地文明和古代宫殿”,也不是这里的“珠宝和丝绸”,而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革命运动”。在苏联人鲍罗廷的帮助下,斯特朗对省港大罢工展开了深入报道。这段经历让她由衷感慨:“我第一次感觉到中国人民所具有的接管他们国家的力量。”在广州妇女解放协会的活动现场,一位中国妇女告诉斯特朗:“每前进一步都要通过斗争,即便只是拓宽广州的几条街道,也是如此。”正是从这些已然觉醒的中国女性身上,斯特朗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光芒。

    两年后,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斯特朗再次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国,向全世界揭露了蒋介石背叛中国革命、镇压革命力量的真相。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给予高度评价:“有勇气把中国人从中世纪推进现代世界的,将不会是那些北方或南方的将军们,不会是那些胆小怕事的政客官僚们,而必定是这样的工人和农民。”

1928年斯特朗出版《千千万万中国人》一书,介绍前两次来华见闻和中国人民的斗争。

    “八路军获得了力量和声望”

    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斯特朗决定重返中国,因为“中国人民终于联合起来抗击日本了,而这是对人类前途最重要的革命斗争”。此行是她时隔十年后的第三次访华。1938年1月,斯特朗自山西临汾出发,经过数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山西省洪洞县马牧村——一个“在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记”的隐秘村落。彼时,朱德正率八路军总部驻扎于此。斯特朗在她的著作《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写道,我非常幸运,因为八路军所有的将军都在那里,他们正在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她以细腻的笔触精准记录下对这些将领的最初印象:朱德朴实得像位农民,一点也没有架子;贺龙粗壮结实,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刘伯承戴着眼镜,彬彬有礼。

    斯特朗在八路军总部住了十天,与官兵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在这里,她“渐渐地认识到并喜欢上这支军队的特点”:坚定不移的信仰、艰苦朴素的作风、充满传奇的经历,以及官兵间深厚无比的战友情谊。“对八路军来说,每个普通士兵都是宝贵的,不仅是他的生命,而且他的主动精神都是宝贵的。”附近的村民告诉斯特朗:“1936年红军在这里的时候,他们一点没有动我的东西。那时候,穷人热爱他们。可是现在,人人都热爱八路军,因为他们保护我们不受日本人的奴役。”

    斯特朗称,这些特点是中国军队中罕见的,也是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罕见的,“正是这些特点,使这支军队获得了力量和声望”。在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郭村战斗:新四军以军事斗争赢得政治主动
·下一篇:无
·特稿精选-白银鹏、刘延新:原八路军359旅广州后代与阳光人家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
·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不可或缺的精神宝库——参观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
·红色歌舞-白银鹏、刘延新:原八路军359旅广州后代与阳光人家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
·红色联播-叶新军: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回顾抗战初期真实的八路军影像(组
·南雄举行八路军三五九旅东纵珠纵革命后代考察调研座谈会(组图)
·肖锋:南雄举行八路军三五九旅东纵珠纵革命后代考察调研座谈会(组图)
·特稿:南雄举行八路军三五九旅东纵珠纵革命后代考察调研座谈会(组图)
·南雄举行纪念八路军南下支队万里远征到南雄80周年暨沙坑军政会议碑记揭幕仪式(
·肖锋:南雄举行纪念八路军南下支队万里远征到南雄80周年暨沙坑军政会议碑记揭幕
·特稿:南雄举行纪念八路军南下支队万里远征到南雄80周年暨沙坑军政会议碑记揭幕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西行漫记 | “八路军获得了力量和声望”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多举措发力 扎实推进抗战
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讲好抗战英雄故事 推动红
红色联播-孙泽海:铭记抗战历史,开创和平未
特稿:长征,一场刻在民族血脉中的伟大远征
许家明:长征,一场刻在民族血脉中的伟大远
特稿:长征,一场刻在民族血脉中的伟大远征
陈炳文、朱胜东:抗战史话:活跃在大街小巷
特稿:抗战史话:活跃在大街小巷的福建东山
正步荣光,巾帼风采——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