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一年前的那个秋夜,于都河畔的火光划破长空,一场改写历史的伟大远征在寂静中启程。如今当我再次站在这片红土地上,仿佛仍能听见门板落水时的沉重声响、母亲送别骨肉时的低声叮咛,以及那穿透时空的嘹亮军号。
创作这些诗句时,我彻夜难眠。笔尖在纸端行走,仿佛能触碰到岷山雪原上冻硬的草鞋,感受到大渡河铁索传来的刺骨寒意,看见延安窑洞里那盏照亮民族前途的明灯。“老妪送儿终不悔,新妇别郎泪莫流”——这些诗句不是艺术的想象,而是历史深处真实的生命抉择,是八万六千个血肉之躯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
谨以这两首诗句,致敬所有用脚步丈量过万里征途的先辈,也献给每一个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砥砺前行的人们。愿长征精神如长河奔流不息,永远浸润着我们脚下的热土与心中的信仰。
——许家明 2025秋

长河永忆
于都河水静流深,九十一载忆犹新。 不见当年火把烈,但闻风中号角吟。 门板卸落千家户,寿材化作渡江舟。 老妪送儿终不悔,新妇别郎泪不收。 红旗怒卷浓云夜,八万将士从此征。 长河不记离人泪,却载丰碑向汗青。

征途浩气
于都河畔战旗扬,血火征程万里长。 官兵同心穿险隘,迂回巧计破重障。 铁索凌空寒江渡,草鞋踏碎岷山霜。 水煮皮带充饥肠,草根果腹志愈刚。 信念如磐星火耀,雄关漫道步铿锵。 浩气铸就英雄碑,千秋史册铭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