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悼念>>正文
红色悼念-孙维华:铁血丹心照千秋:孙继先将军的光辉人生与不朽功勋
作者:小兵 孙维华
浏览次数:
2025-07-03 09:49:4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孙继先将军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这位从齐鲁大地走出的铁血将领,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诠释了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从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到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从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到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开拓,孙继先将军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在将军逝世35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忆这位开国中将的丰功伟绩,感悟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齐鲁赤子:从农家子弟到革命战士的成长之路

    1911年,孙继先出生于山东省曹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塑造了他正直坚毅的性格,而旧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和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变革社会的种子。少年时代的孙继先目睹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逐渐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1927年,年仅16岁的孙继先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踏上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道路。193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一个农家子弟到坚定革命者的转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孙继先先后担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在反“围剿”作战中表现出色,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二、长征先锋: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畔,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生死关头。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国民党军队早已拆毁桥梁,烧毁船只,企图重演历史,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在这危急时刻,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的孙继先临危受命,率领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

    5月25日清晨,在火力掩护下,孙继先带领勇士们乘着唯一找到的一条小木船,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面对敌人的猛烈火力,他们毫不畏惧,奋勇前进。在船工的精湛操作和勇士们的英勇奋战下,突击队成功登岸,夺取了敌军阵地,为后续部队渡河打开了通道。这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狂妄计划,为中央红军跳出包围圈、继续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强渡大渡河的战斗,称赞这是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之一。

    三、抗日烽火:从太行山区到山东战场的卓越指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继先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团长、津浦支队支队长、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等职,率部转战华北、山东等地,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孙继先指挥部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他特别重视军民关系,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根据地群众的衷心拥护。1940年调赴山东战场后,孙继先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他善于总结经验,注重部队训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干部,为山东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解放功勋:从鲁南到淮海的关键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孙继先历任山东野战军第四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参与指挥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

    在1947年的鲁南战役中,孙继先率部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创造了华东战场一次歼敌两个整编师的范例。孟良崮战役中,他指挥部队勇猛穿插,为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海战役期间,孙继先率部参加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为战役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渡江战役中,他指挥部队突破长江天险,为解放南京、上海扫清了道路。

    五、航天奠基:从战场到发射场的战略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孙继先历任第七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孙继先奉命组建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时称第二十训练基地),并担任首任司令员。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薄弱的技术基础,他带领科技人员和部队官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摇篮。在孙继先的领导下,基地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第一枚核导弹,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战场到发射场,孙继先完成了从军事指挥员到国防科技事业开拓者的华丽转身,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勇于担当重任的优秀品质。

    六、精神永存:革命传统的时代价值

    1990年,孙继先将军与世长辞,享年79岁。1988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党和人民对他毕生贡献的崇高褒奖。

    35年过去了,孙继先将军的精神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他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孙继先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孙继先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从齐鲁大地到长征路上,从抗日战场到解放前线,从军事指挥到航天开拓,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正如大渡河的波涛永远奔流不息,孙继先将军的功绩也将万古长存,光照千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悼念: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党组书记、主席刘凤珍携全体基金会成员沉痛哀悼陕西陕西省委书记、省老科协名誉会长张勃兴(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悼念: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党组书记、主席刘凤珍携全体基金会成员沉痛哀悼
·十八军老战友及子弟沉痛送别阴法唐将军(组图)
·将星陨落,精神长存——悼阴法唐将军(续)
·【追忆】阴法唐将军逝世,享年103岁
·林敏捷同志葬礼的哀思(组图)
·中国新闻史研究专家乔云霞先生在保定逝世,享年80岁(图)
·热地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送别许其亮,我给“七忠上将”磕了三个头!
·孙中山长孙女孙穗瑛在美去世!曾给宋庆龄写信:希望回到中国,尽己所能为祖国和
·大音希声——缅怀许其亮副主席的军魂与风骨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悼念-孙维华:铁血丹心照千秋:孙继先将
“铁军血脉永流传”首期党课暨系列党建活动
黄黎民参加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
百年红色报纸展大理启幕 初心阳光续写时代传
红色诗词-石继增:沁园春·铭记七七
远航:中国爱心志愿者之歌(组图)
红色联播-紫燕堂:原创舞台剧《西山红色交通
开国大将张云逸孙子张晓全到苏区南雄追寻先
肖锋:开国大将张云逸孙子张晓全到苏区南雄
特稿:开国大将张云逸孙子张晓全到苏区南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