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白求恩: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卫波
浏览次数:
2025-08-08 11:42:5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医生,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因伤口感染而病逝于河北省唐县。他去世后不久,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回顾历史,白求恩对中国抗战的贡献,不仅在于救治伤员、筹建模范医院、编写医学教材等,而且还通过通信和投稿等形式,向世界客观地介绍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真正领导者”等,白求恩这些切身感受与评价,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中国共产党和延安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白求恩1890年3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36年11月至1937年5月,他曾积极投身于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支援中国抗战,1938年1月,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奔赴中国,并于3月底辗转到达延安。

    在此之前,白求恩虽然通过阅读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相关书籍对延安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当他真来到延安时,这里的一切让他深受感动。他发现,尽管延安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是成千上万的学生却将这里视为理想中的“圣地麦加”。“在这里,无论地位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相待,人们都有一种勤奋向上的精神,相处非常友好”,到处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在延安期间,白求恩对抗日军政大学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号角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抗大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大学”:抗大的学生来自中国的各个阶层、各种不同的职业和行业,“有的来自百万富翁的豪宅,有的来自幽居高墙之内的著名学府,有的来自广东的贫民窟,有的来自北方风沙肆虐的沙漠,还有的来自山东的战壕”。而且,抗大的教学方法十分注重实践,要求“每一门教授的课程,每一种新知识只有经过检验、证明和评价,才能作为真理而接受下来”,强调“理论不能与实际脱节”。对于抗大学生身上所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他尤其感动,认为“这里学生们脸上都是幸福和快乐。他们就是中国的希望”“为了拯救中国,他们甘愿献出宝贵的生命”。

    让白求恩终生难忘的是,毛泽东在延安专门接见了他。据白求恩的随行护士琼·尤恩回忆,毛泽东和白求恩握手之后,“互相对视了一会儿,然后像兄弟似的拥抱”。当白求恩把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证书交给毛泽东时,毛泽东接过党证,并郑重地说道:“我们将把你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了!”在交谈中,白求恩被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毛泽东的人格深深打动。他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感染着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感动之余,白求恩对毛泽东的讲话和著作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在思想深处表示认同。因深受毛泽东《论持久战》影响,他在致友人信中多次强调:“我们要持久战,而且在日军被赶出中国之前决不言和”“日本决不可能征服中国”。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对白求恩触动很大。他坚信,中国共产党和延安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认为“延安是未来中国的缩影,年轻而热切,勇敢而活泼”。

    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真正领导者

    在延安期间,白求恩多次提出要去前线工作,毛泽东和军委总卫生部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1938年6月,白求恩带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到达晋察冀边区。在抗日前线,白求恩夜以继日地工作,救治了大批伤员。

    通过与当地军民的接触,白求恩发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十分强大”,是“抗日运动、土改运动及工会的领导者”。在晋察冀边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让白求恩印象十分深刻。白求恩认为,自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了中国的独立而奋斗”。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团结更多人参加抗战,“共产党以所有进步人士联合的统一战线政策取代了以前的政策”。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唯一有可能将中国从敌人手中拯救出来的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真正领导者”。

    更让白求恩敬佩不已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能够以身作则践行“三三制”原则。他认为,“八路军与共产党在这一地区的力量十分强大,如果她想建立一个苏维埃政权是相当容易的事,但是她没有这么做。相反,八路军和共产党坚持在此建立统一战线政府,在总共9名政府成员中,只有2名是共产党员”。在他看来,“三三制”原则的实行,非但没有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反而团结了更多的人,使共产党成为群众的楷模和主心骨。在晋察冀边区,白求恩看到了“新民主共和国的曙光”。

    八路军是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白求恩还对八路军及敌后游击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得知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歼灭了大量日军时,他欣喜地说道:“它将作为中国走向最终胜利的一个转折点,载入抗日战争的史册。”他对八路军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八路军无论走到哪里,都在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几乎全部都由农民和工人组成,他们的军队同人民永不分离。”

    在晋察冀边区,他发现游击队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一刻不停息地活动,牵制了大量敌军”。通过观察,他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了游击战争”,特别是在领导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八路军不仅把红军在与国民党斗争的十年中的制胜策略教给游击队员,更重要的是,也向他们传授一些政治理论”。鉴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有力牵制和打击了日军,他断言:“游击战是这场战争的基础,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辉:诗人、战士和英雄
·下一篇:无
·红色环球: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一行到北京斯诺故居旧址进行交流(组图)
·红色联播: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参加“庆七一党的生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红色联播: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看望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傅莱夫人江国珍(组
·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看望革命后代吕彤羽(组图)
·江山: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看望革命后代吕彤羽(组图)
·特稿: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看望革命后代吕彤羽(组图)
·红色头条: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看望革命后代吕彤羽(组图)
·白求恩:“我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再做更多的贡献”
·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电影《花乡姑娘》首映式暨微短剧《又见白求恩》筹拍启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白求恩: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黄土地上续写传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赵婷婷、胡瑞棋:躬身三线陵园,赓续红色血
特稿:躬身三线陵园,赓续红色血脉——六盘
李诗炀、秦荣振:“寻迹 乡韵红影”——晋鲁
特稿:“寻迹 乡韵红影”——晋鲁豫革命根据
周瑞昌:“赓续红色血脉,青春对话烽火”志
特稿:“赓续红色血脉,青春对话烽火”志愿
牛晓慧: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昌吉学院师生
特稿: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昌吉学院师生共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