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越朝会长(左一)、王永革同志(右一)向冯彦兵总经理(中)及斯诺故居旧址赠送白求恩有关资料

在一起座谈交流

冯彦兵总经理(右一)、办公室主任张建京(左一)、杨越朝会长(左二)、王永革同志(左三),在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塑像及《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前合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7月8日,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会长杨越朝,白求恩战友后代代表王永革一行,到北京斯诺故居旧址(北京中安宾馆)与该馆负责人冯彦兵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张建京进行交流。
冯彦兵总经理介绍了斯诺故居旧址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以及宾馆开展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情况。张建京主任陪同参观并讲解了宾馆里的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生平介绍及《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展览。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1905-1972)和海伦·斯诺(1907-1997)于1928年和1931年来到中国,1932年圣诞节结为伉俪。1933年3月从上海移居北京,1935年10月至1937年11月住在盔甲厂13号大院即如今的盔甲厂胡同6号北京中安宾馆所在地。盔甲厂 13 号是《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的写作地。1930年6月,埃德加从这里出发,去西北采访红军及其领袖们,10 月底回到这里,完成了这部世界名著的写作。
在这里,斯诺夫妇完成了左翼作家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一书的翻译定稿工作,把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第一次介绍到西方世界。在这里,斯诺夫妇创办了著名的英文杂志《民主》。1937年4月,海伦从这里出发,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为《西行漫记》收集急需的材料,为她的《续西行漫记》采访、拍照。盔甲厂13号曾是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策源地,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黄华奔赴陕北、投奔革命的出发地。
当年,白求恩是阅读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等,而坚定地选择了到中国去,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复信国际友人亲属的信中指出, 20世纪上半叶,斯诺、马海德、白求恩、柯棣华、艾黎、爱泼斯坦等一大批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我们始终铭记他们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宝贵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
在交流活动中,杨越朝会长介绍了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以及在弘扬白求恩精神方面有关情况。保定市是白求恩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白求恩精神的发祥地。抗战时期,在保定市的涞源县、阜平县、唐县、曲阳县、易县、顺平县、满城区等,都留下了白求恩的足迹。白求恩最后牺牲在了唐县。在保定市唐县建有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在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建有白求恩、柯棣华、傅莱等国际友人的陵墓。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杨越朝会长、王永革一行向冯彦兵总经理及斯诺故居旧址赠送了《白求恩回忆录》资料。双方就新时代进一步弘扬白求恩精神,弘扬斯诺红色文化,共同纪念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等活动,达成初步意向。表示积极合作,携手共建。为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强大祖国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