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浙江井冈山”的斗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
2006-09-18 12:54:13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中共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群领导机关主要旧址之一——松阳安岱后村陈氏宗祠。    遂昌王村口。庆元斋郎战斗纪念碑。龙泉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廖家祠堂。
松阳大东坝红军标语墙。

挺进师政委会上田会议旧址——龙泉仓社庙。

由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她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星星之火,燎原全国。

 

1935年3月,粟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辟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是浙江的第一块根据地。在许多方面与井冈山颇为相似:第一,从革命形势上看,都是创建于全国革命的低潮时期。第二,从环境条件上看:除地形条件相类似外,井冈山地区有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他们愿意同工农革命军相结合;而浙西南有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领导的进步农民武装组织支持红军。第三,从创建模式上看,浙西南根据地是由毛泽东培养出的干部,运用毛泽东的井冈山斗争经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其斗争形式,基本类似。因此,丽水人民把浙西南根据地亲切地喻为“浙江的井冈山”。

一、组成挺进师,插入“敌心脏”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严峻形势下,进行了中央主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了策应中央主力红军的长征,在长征前3个月,党中央派出红七军团6000余人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这支部队到达皖赣地区后,遭国民党重兵“围剿”,于1935年1月下旬在江西怀玉山地区失利,先头部队500余人在粟裕、刘英率领下突围抵达闽浙赣苏区。根据中央指示,突围部队迅速组建挺进师,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立即率部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保卫闽浙赣基本地区和邻近的根据地,并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还是陈诚、汤恩伯等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老家,蒋介石统治集团中的主要成员,不少是浙江人。而且浙江是国民党财阀赖以生存的基础,四大家族中浙江便占了蒋、陈两家。因此,浙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1933年时就被毛泽东称之为“敌之根本重地”,如果把南京比作国民党统治“首脑地区”的话,浙江便是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蒋介石集团对浙江的控制十分严密,红军在浙江境内建立起新的根据地,那就等于在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扎上了一把尖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月,挺进师正式成立,全师共538人,步枪445支,轻重机枪12挺。人数虽少,但干部战士配备极为精干。3月23日,挺进师进入浙西南的龙泉。26日,部队在龙泉宝溪乡歼灭驻防的“浙江保安基干队”一个中队,取得入浙首战胜利,拉开了在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开辟根据地的战斗序幕。

挺进师进入浙江,使得国民党大为震惊。4月下旬,当敌获悉红军正在庆元县斋郎地区活动时,即调浙江保安团李秀部、福建保安团马洪深部、大刀会及地主武装3000余人,妄图围歼挺进师。斋郎地处百山祖山区,海拔高达1248米,山高林密,地势险要。4月28日上午,战斗打响,挺进师居高临下打得敌人落荒逃窜。此役共毙伤敌300余人,俘敌约200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长短枪150多枝,子弹万余发。

斋郎战斗,是关系到挺进师今后能否在浙江立足的关键性一战,它迫使了龙泉河以南之保安团队转攻为守,龙泉河以北则因兵力南调而空虚,一些地主豪绅纷纷逃离浙西南,这样挺进师就获得了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有利时机。

二、建立苏维埃,分田又分地

斋郎战斗后,挺进师到达松阳县的安岱后一带,受到以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为首的当地农民武装组织“青帮”的热烈欢迎。“青帮”成员,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他们深受地主豪绅的剥削和欺凌,有着朴素而又强烈的革命愿望,其中相当多的人曾参加过1928年—1930年的革命暴动。挺进师一到,他们就积极靠拢,主动表示希望得到共产党的领导,“青红一句话,永世不分家”(“青”指“青帮”,“红”指红军)。有了“青帮”的支持,挺进师在浙西南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立稳了脚跟。

刘英、粟裕都曾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斗争,他们深受毛泽东的教诲,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6月上旬,在松阳县小吉村召开的挺进师政委会上,刘英、粟裕决定按照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浙西南创建游击根据地。

毛泽东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其核心内容是:在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和土地革命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挺进师政委会决定首先加强根据地内党的建设,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委。并派出得力干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经过努力,根据地内除建立中共龙(泉)浦(城)县委外,还先后建立了4个区委和30多个党支部,发展党员324人。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加强对党员、干部、战士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毛泽东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要求党员、干部、战士学会两套本领:做群众工作和打游击。并在部队的管理上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队纪律,不拿工农群众的一针一线。

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内很快像井冈山时期一样成立了革命政权,建立了竹溪、玉岩、住溪、王村口等4个苏维埃政府和黄南等19个乡苏维埃政府,157个村苏维埃政府以及分田委员会。并像井冈山时期一样普遍开展了插标、分青苗和分田地运动,到处都是“分田分地真忙”、穷人翻身解放扬眉吐气的新景象。随着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的开展,浙西南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翻身,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大批大批的青壮年,纷纷加入红军或地方游击队,革命队伍迅速壮大。

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也取得节节胜利。武装斗争的战略方针,逐步实行了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转变。在遵循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制定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游击战略方针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敌进我进”的新战术。不但多次打败了浙江国民党当局的多次“清剿”,还主动出击。在7月底、8月初发起了“八一示威”行动,共袭击了19个大小城镇,缴获长短枪200余枝,轻机枪2挺,破坏了一些敌军重要的交通、通讯线路,给了国民党当局以有力地打击。以松阳县安岱后、龙泉县住溪、遂昌县王村口为中心的方圆200余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全面形成,挺进师、游击队和地方干部队伍壮大到3000余人,成了浙江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的“井冈山”,映得浙西南大地一片红。

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在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红军主力长征后,全国革命陷入了低潮,各地的革命力量大多处于隐蔽、保存力量状态,国民党甚至声称“红军被消灭了”。而此时,挺进师却在蒋介石的老家建立根据地,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一个鼓舞,对蒋介石统治集团是一个打击,国民党惊呼:“浙江素有平安之区,自粟、刘窜浙,匪化已波及全省,以目前形势而称,浙江共匪不亚于四川、江西”。粟裕说:“这是全国革命低潮中的一个局部高潮。”中央军委编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书评价说:“这派喜人的革命形势,犹如在浙西南夜空中升起一颗启明星。”

三、血战罗卓英,保卫浙西南

“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等于在蒋介石的后院修起了革命的堡垒,枪口相对,这必然是他无法容忍的。”为此,蒋介石不得不在1935年8月,调集中央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的第18军约7万多兵力对付挺进师。

18军是陈诚、罗卓英赖以发迹的蒋介石嫡系王牌军,其师、团长都是清一色的黄埔校友。这支部队装备了从德、法等国的进口武器,是国民党最精锐的、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9月中旬,罗卓英部队采取“步步为营”、缩小包围圈等手段,开始向革命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凡有5户以上的村子,都派兵力驻守,不足5户的村子,则强迫居民搬迁,房屋茅棚付之一炬。

9月21日,挺进师在龙泉上田召开政委会,决定:为了保存挺进师的有生力量,由粟裕、刘英率主力跳出包围圈,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敌进犯我根据地,我则进击敌人后方的空虚地方。黄富武率部分武装留在浙西南,保卫根据地。

留守浙西南的红军和地方游击队,面对极端残酷的形势,毅然以铁的纪律执行了政委会的决定。以死相拼,致使敌人每占领一块地区都得付出惨重的代价,在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9月28日,敌进攻龙泉住溪,根据地军民顽强抗击。10月6日,在茶园坑战斗中,中共龙浦县委书记方志富壮烈牺牲。当敌人进攻王村口时,红军和游击队运用“滚乱石”、“吊木排”等原始战法砸得敌人死伤一大片。10月30日,挺进师政治部主任、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被捕,后被杀害于丽水大水门。10月31日陈凤生被捕,敌人将他押至龙泉11师师部,残暴地用铁钉将他钉在墙上,逼他投降,但陈凤生坚贞不屈,最后暴尸龙泉街头。卢子敬、陈丹山也先后被杀害。

由于寡不敌众,至1935年冬,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基本丧失。根据地内的战士、干部、群众先后被捕千余人,牺牲失踪上千人。其中,仅被18军抓捕有据可查的就有820人,被杀害370人。粟裕说:“敌人的烧杀惨无人道,对我们的同志不仅是枪毙和砍头,甚至把烈士遗体当众‘开膛’,割下心肝下酒。被捕杀和活埋的基层干部不计其数。”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山水水。

四、再战刘建绪,挫败敌阴谋

1935年10月5日,刘、粟率挺进师主力突围抵达福建省寿宁县,与闽东红军叶飞部会师,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临时省军区由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治委员。

由于当时罗卓英兵力仍然被英勇的浙西南军民牵制住,所以浙南地区的反动势力就显得相对空虚,于是临时省委决定开辟浙南根据地。为了掩护浙南的开辟,1936年2月,临时省委决定,将挺进师主力组成浙西南独立师,由粟裕率领返回浙西南活动。1936年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蒋介石因准备与“两广”军作战,从浙西南调走了罗卓英的第18军。临时省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重建浙西南特委,由许信任书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浙西南根据地得到恢复,并发展了一些新地区。至同年10月,挺进师活动范围扩大到温州、台州、处州、金华、衢州等地区的30多个县境。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了对陕甘宁中央红军的军事进攻,并许诺联共抗日。但鉴于浙江他的老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采取“北和南剿”的方针,从湖南调集重兵约10余万人,由他的得力干将刘建绪指挥,对闽浙赣皖四省红军进行“清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采取“机动灵活、寻机作战相结合”的方针,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行动。刘英在飞云江两岸活动;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在浙西南活动。

1937年2月,刘建绪对浙西南开始“清剿”。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和副书记杨干凡先后牺牲。粟裕率部一路转战,以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摆脱敌人,于4月抵达遂昌门阵,与红军谢文清部汇合。门阵位于三县交界处,北倚大岭,南控金衢平原,经济繁荣,有“小上海”之称。同时地形险要,有利于队伍的隐蔽。红军以门阵为依托,建立新的根据地开展斗争,并调整斗争策略,注重团结“中间力量”,建立一批乡、保“白皮红心”两面政权。在经济上采取新的政策,将过去打土豪、“抓兔子”筹款的办法,改为根据部队需要和地主负担能力征收抗日捐,不过分暴露自己。这样部队既可主动出击,又可隐蔽休整,成功地坚持到国共全面合作抗日的实现。

实行隐蔽的日子,也是挺进师最艰苦的日子。部队不断地在敌人的“网眼”中穿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风餐露宿,常常是缺粮断炊,只能以野菜、草根、树叶充饥,非战斗减员时有发生。但不论如何艰苦,除个别分子外,广大指战员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矢志不移,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

在敌人撒下的“天罗地网”中,浙西南红军得以生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拼死相助。老区群众以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保护着共产党,保护着红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庆元县三堆群众吴思澄身上被割18刀,龙泉县叶张宝被割掉耳朵、鼻子,至死不肯出卖红军。景宁县黄竹山村刘章富一家7口,父母兄长3人被杀,年幼的4个兄弟仍然不肯出卖红军。

在浙西南人民的冒死支援下,浙西南红军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挫败了蒋介石“北和南剿”的反动阴谋,迎来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新时期。

五、汇入新洪流,红旗永飘扬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不久,国共双方开始谈判合作抗日。在这种背景下,9月16日,刘英在温州与刘建绪军方代表进行了和谈。10月14日,粟裕在门阵与国民党遂昌县当局谈判成功。18日,粟裕率部告别浙西南父老乡亲,到平阳和刘英会合。

1938年2月底,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组织部长曾山到浙江,传达东南分局指示,宣布浙江红军编为新四军,由粟裕率领开赴皖南抗日前线。3月18日,粟裕率首批浙江红军400余人出发,经云和、丽水、遂昌开赴皖南。以后“成为在抗日战争中最好的队伍之一。”

鉴于浙江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曾山强调:浙江“不能放弃,是十年血战的成果,一定要保存。”决定刘英留浙主持工作。刘英以后担任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红军挺进师的斗争,是中央红军长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从不同方向进行长征的一支中央红军,最终的落脚点是在浙江——蒋介石的老家、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他们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在这里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在敌人的心腹区域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较长时期地吸引和牵制了敌人相当数量的兵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策应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和掩护了邻近兄弟游击区的斗争。并把浙西南建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撑点。这个战略支撑点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她为浙西南重建了革命基业,播下了革命种子。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建立的党组织和革命有生力量不仅保存下来,而且在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第二,为以后的浙西南革命留下了领导者和中坚力量。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浙西南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仍然是挺进师老红军。他们坚持浙西南革命斗争14年,使浙西南红旗永飘扬。第三,红军挺进师留下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励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挺进师留下的丰富的白区斗争经验教训、领导艺术和策略思想,通过老红军传授给新同志,继承和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同志即使处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也能有效地指导工作。第四,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留下了广泛深刻的政治影响,为以后浙西南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

因此,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浙西南一度成为东南抗日前哨——浙江的抗战政治、文化中心,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在解放战争时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与浙南、浙东一样,成为浙江三大游击根据地之一,并比原来老区范围更加扩大了。解放后,丽水成为了浙江省惟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县的地级市。

在创建和坚持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斗争中,许许多多党的优秀干部、红军战士和数不清的革命群众,抱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抱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社会主义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那样的光辉灿烂。他们的精神将万古长青!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将永远激励着丽水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奋勇前进。

 

|<< << < 1 2 > >> >>|

(责任编辑:)
·上一篇:特稿:“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淮阴工学院新生瞻仰周恩来纪念馆
·下一篇:特稿:总装备部老兵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重走长征路(组图)
·特稿: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迹宣讲团进军营开展巡回宣讲
·特稿:红西路军纪念馆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拍摄基地
·特稿:红西路军纪念馆数字虚拟体验系统项目投入试运行
·特稿:三字经·中国梦
·特稿:福建省首个红色书屋落户古田旅游区(组图)
·特稿:猴场会议会址上半年游客接待量统计分析(图)
·特稿:文革期间的红色传播(组图)
·特稿:井冈山景区多措并举喜迎国庆
·特稿:河北成安县举办纪念毛主席视察成安55周年系列活动(组图)
·特稿:上杭县各旅游景区整装待发迎接国庆黄金周(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红西路军纪念馆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视艺术家
吴宏瑜:红西路军纪念馆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
特稿:红西路军纪念馆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视
红西路军纪念馆数字虚拟体验系统项目投入试运行
吴宏瑜:红西路军纪念馆数字虚拟体验系统项目投入试
特稿:红西路军纪念馆数字虚拟体验系统项目投入试运
三字经·中国梦
特稿:三字经·中国梦
黄志炘:福建省首个红色书屋落户古田旅游区(组图)
特稿:福建省首个红色书屋落户古田旅游区(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