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宝塔山下的深情回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梁爽
浏览次数:
2025-09-14 10:09:3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

    暮色四合,延安城的灯火渐次亮了起来。我静候在延河桥边,与众多游客一起凝望对岸的宝塔山,等待宝塔山山体灯光表演。虽然已观赏过多次,但每每途经此地,我仍会不由自主地驻足凝望。

    傍晚时分,宝塔山山体迸发出璀璨的光芒,红色经典歌曲《延安颂》那浑厚的旋律自山谷间涌来,延安峥嵘岁月里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景观被不断地投射到山体上,引发了游客们的阵阵惊叹。“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当这些炽热的诗句被光镌刻进山体褶皱,这座沐浴过烽火的宝塔骤然化作通明火炬。光的涟漪在夜色中层层荡开,将游客们的瞳孔点燃,让那些穿越时空的呼唤,最终在千万人颤动的胸膛里找到永久的回声。

    1937年,19岁的莫耶从上海辗转奔赴延安的时候,或许未曾料想自己的作品会成为这片黄土地的永恒回响。莫耶曾在《满怀深情忆延安》一文中动情回忆在延安生活的激情岁月,是延安哺育了她的成长,她也曾看过夕阳下倾斜的塔影与延河上浮动的粼粼月光……这让笔者一下子想起在延安度过的童年,那时奶奶家住在延安城大东门,推开窗,宝塔与圆月交相辉映,成为我记忆中最鲜亮的一抹诗意。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革命圣地。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像磁铁一样吸引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抗战勇士。《延安颂》的词作者莫耶与曲作者郑律成,是成千上万奔赴延安热血青年中的代表。莫耶原名陈淑媛,于1937年10月随救亡演剧第五队来到延安。到延安后,陈淑媛取中国古代名剑“莫邪”的同音,正式改名为“莫耶”,她想化身为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剑,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延安期间,莫耶先是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3月,结束抗大学习后,她又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后转入文学系。学习期间,莫耶是位活跃的文学青年,积极向报刊投稿,宣传延安的新生活与新气象。郑律成是一名朝鲜籍文艺青年。1937年10月,他怀着满腔的抗日热情,背着小提琴和曼陀林奔赴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延安颂》的诞生,是莫耶在延安热土上情感的自然绽放,是革命理想与个人诗情碰撞出的精神火花。1938年的某个春日,莫耶站在延安的晨光里,望着战友们的背影融进黄土高原的沟壑。他们的口号与歌声在塬上回荡,像一粒粒火种,落进了莫耶的心中。莫耶仿佛触摸到这座古城澎湃的脉动。当郑律成邀请她为自己新作的曲子创作歌词时,她毫不犹豫地应允了。

    郑律成在《歌唱革命》一文中写道:“我日夜琢磨着,想写一支这样的歌:它应当是优美的、战斗的、激昂的,以它来歌颂延安。因为歌颂延安,就是歌颂革命,虽然当时我没有专门学过作曲,但革命的激情促使我拿起笔,写了《延安颂》的音乐主题,并请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莫耶同志写了歌词……”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宝塔,清澈的延河在欢乐地歌唱,接着月亮也从东方升起……这一切清丽感人的景色,在莫耶心中形成一幅光辉灿烂的画面。她急急抽出笔来,把满腔的激情和感受倾泻在小本子上。莫耶把歌词写好,加上题目《歌唱延安》,交给了郑律成。

    不久后的一个晚会上,由号称“延安夜莺”的鲁艺音乐系声乐教员唐荣枚首唱了《歌唱延安》,郑律成用曼陀林为她伴奏。那深情优美、辉煌壮丽的歌声,打动了在场所有观众,也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首歌曲首次演出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征得莫耶同意,建议改名为《延安颂》。

    这首唱出抗战青年共同心声的歌曲,吸引着更多的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战场。在延安的学习与锻炼中,莫耶与郑律成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文艺战士。他们以文艺为武器,为人民而歌,为抗战呐喊。这一时期,他们创作了大量激昂奋进、广为传颂的优秀作品,鼓舞了无数军民斗志。随着《延安颂》被不断传唱,它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和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延安颂》被《南岛风云》《椰林曲》《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电影以及众多电视剧用作背景歌曲。

    灯光渐熄,宝塔山周边恢复了宁静。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我沿着延河漫步,远方若有若无的旋律再次乘着晚风而来: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的抗战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回望延安,烧旺淬炼炉火
·下一篇:无
·红笔杆:“全民国防教育新长征之五——菏泽站”暨“红色江山万里图——宝塔山卷
·一首“我要去延安”把万人带到宝塔山下(组图)
·一首《我要去延安》把万人带到宝塔山下(组图)
·王立华:解读延安——宝塔山下的红色圣地
·特稿:回延安——抱抱宝塔山 亲亲延河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
·王友:回延安——抱抱宝塔山 亲亲延河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
·特稿:回延安——抱抱宝塔山 亲亲延河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
·延安宝塔山感赋(组图)
·特稿:北京宝塔山合唱团赴美随笔
·邓晔:北京宝塔山合唱团赴美随笔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宝塔山下的深情回响
红色头条:《铁军传人情景演唱会》在京举行
红色联播: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开展“
特稿精选:数落几句老朋友萨苏——萨大嘴
红色诗词-赵光文:七律·胜利日天安门大阅兵
“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大
毛体书法:著名毛体书法家刘湘臣新作(组图
远航:《全球治理倡仪》乃是时代赋予人类的
闽西四堡仕衡公老屋里赶印红军福粄(组图)
邹善水:闽西四堡仕衡公老屋里赶印红军福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