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旧址>>正文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铭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起点迈向胜利的历程——聆听白山黑水间的热血壮歌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4日 07 版)
作者:刘 阳
浏览次数:
2025-09-14 10:14:0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抗战时期,东北抗联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主持印发宣传报刊,鼓舞抗日军民斗志。图为宋铁岩使用的书箱。图由“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提供

参观者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看展陈。邹新江摄(人民视觉)

九一八事变后,教育家车向忱创办竞存学校收留东北流亡子弟入学。图为车向忱夫妇使用的手提兜。图由“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提供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邹新江摄(人民视觉)

  辽宁沈阳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朗朗晴空下,是“一页”巨大的残破台历。台历上的日子,令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1931年9月18日。

  这座台历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残历碑上密布着累累弹痕,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

  奋起抵抗  中流砥柱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站在了抗战的最前列”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序厅,眼前是白色浮雕和黑色大理石地面营造出的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山水相接、浑然一体,象征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东北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博物馆讲解员韩啸介绍。

  博物馆转角处,许多观众驻足在一处多媒体展示屏前,这里展示的是日军进攻北大营的历史场景。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夜,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是一支劲旅,7000多人在营,装备精良,而进攻北大营的日军不足700人。由于东北军执行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日军很快攻入北大营。当日军进攻到第七旅六二〇团第三营时,部分爱国官兵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持枪还击,奋力突围。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站在了抗战的最前列。”韩啸说,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份宣言不仅是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受侵略国家向法西斯国家发出的第一份正义宣言。宣言揭露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并指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

  此后,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连续多次发表决议、宣言、告全国民众书和指示信等,提出组织东北人民群众,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宣言和决定,不仅第一个表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立场和决心,而且第一个敏锐地指出赢得胜利的基本途径是动员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气节。

  博物馆的一角,陈列着一个蓝色的布袋子,上面红色的英文TRUTH(真相)格外醒目。韩啸介绍,为向世界揭露九一八事变的真相,以共产党员巩天民为首的九人爱国小组,在国联调查团来到沈阳调查九一八事变之际,冒死搜集日军侵华罪证。“九君子”最终整理出一份400多页英汉双语汇编文件,递交给国联调查团。根据国际法庭的法律原则,提供材料者必须在文件上签字,才有法律效力。“九君子”毫不犹豫地在文件上签下自己的真实姓名。1933年2月24日,国联裁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的行为是破坏国联宪章的侵略性行为。

  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率先挺起民族的脊梁,在白山黑水间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到农村去,在群众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组建的10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战的中坚力量。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一·二六指示信》,提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共满洲省委于1933年下半年开始将各地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这一举措标志着东北抗日斗争从分散游击转向武装力量正规化、统一战线化的全新阶段。

  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及各抗日游击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至1937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武装相继改编为抗联共11个军,总兵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人民坚持14年的浴血奋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抵抗。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

  不畏强敌  浴血奋战

  “不管敌人多凶残,不管条件多艰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保家卫国的斗志从未削弱”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灭。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步入博物馆复原的白桦林场景,鼓舞抗联将士浴血奋战的《露营之歌》回响耳畔,诉说着坚韧与无畏。

  面对优势日军的疯狂“围剿”,东北抗联将士以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民族史诗。

  “孤悬关外,缺少援助,东北抗联的战斗是极其艰苦的。”韩啸说,“缺粮就啃树皮、没水就饮冰雪、缺武器弹药就从敌人手里夺,许多部队常战至最后一人。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连敌人也深感震撼。”

  “不管敌人多凶残,不管条件多艰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保家卫国的斗志从未削弱。”韩啸说,当时中共满洲省委的党员只有2000多人,可正是这2000多人,就像扑不灭的火种,使东北的抗日烽火燃烧了14年,直至胜利。

  面对抗日联军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斗争,日本不断向东北增派兵力,最多时达70万人。虽然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但东北抗联以顽强的战斗意志持续打击侵略者,牵制了日军南下,为全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

  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都面临着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据统计,东北抗联军级以上干部牺牲达20余人,师级以上干部牺牲达100余人。

  视死如归、舍身报国,赵一曼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铮铮铁骨展现出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1935年11月,为掩护部队突围,赵一曼在珠河县小西北沟与日伪军激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落入敌手。在长达9个月的审讯中,历经无数次酷刑折磨,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没有从她的口中得到任何情报。每次受刑从昏迷中醒来,她对敌人说的只有一句话:“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牺牲前,她给儿子写下一封遗书。“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她用31岁的生命践行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铿锵誓言。

  在赵一曼的雕塑前,一群小学生流下了眼泪。韩啸俯下身询问其中一个孩子:“小朋友,你为什么哭了?”孩子回答:“赵一曼阿姨让我们想起我的妈妈,烈士在面对敌人时那么勇敢、那么伟大。”

  “在东北14年抗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淬炼中凝结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弘扬。”范丽红说。

  牢记历史  守护和平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刘一琳是沈阳大学的学生,自从大学一年级第一次步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就被英烈气壮山河的故事和伟大抗战精神深深感染。如今,大学四年级的她是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

  在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竖立着一座纪念碑。碑的主体是一对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可爱的小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在父母身边。“这座碑叫作‘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刘一琳介绍,1945年日本投降后,无数日本孤儿被遗弃,中国人民却以德报怨,向他们伸出了慈爱之手,将他们抚养成人。“这座碑是由1450名日本二战遗孤自发捐资兴建的,感谢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善良宽厚的,养育日本二战遗孤就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刘一琳说。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东北人民14年艰苦卓绝抗战历史,对当下年轻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范丽红说,为了让年轻人深切感受真实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责任感,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创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既有面向中小学学生群体的研学课程体系,也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政课程体系。

  在博物馆剧场里,由小志愿者出演的抗战历史舞台剧《黑土英魂》引发阵阵热烈掌声,小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将环环相扣的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太感动了!孩子们演得真棒!舞台剧让历史立体鲜活起来了,牢记历史,吾辈当自强!”观众李书航说。

  自1995年起,每年9月18日,沈阳都会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届时沈阳全城拉起防空警报,撞响14下警钟,以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下一篇:无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临时展览收费 部分游客不解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铭刻中国人民抗日战
寻找苏北联合抗日的历史见证
宝塔山下的深情回响
红色头条:《铁军传人情景演唱会》在京举行
红色联播: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开展“
特稿精选:数落几句老朋友萨苏——萨大嘴
红色诗词-赵光文:七律·胜利日天安门大阅兵
“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大
毛体书法:著名毛体书法家刘湘臣新作(组图
远航:《全球治理倡仪》乃是时代赋予人类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