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振兴中医>>正文
特稿:关于在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疫病防治学科的建议(图)
2021-03-05 12:59:30
作者:朱世增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造成了灾难,但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建议在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疫病防治学科,发掘、传承中医治疗疫病的历史智慧,造福现代,造福全人类。

    一、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贡献巨大

    据中医学者刘建锋研究: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有史可考的重大疫情有300多次。其中,秦汉34次,三国8次,两晋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4次,清朝115次。平均6.1年发生一次大疫情,到了清朝是2.3年发生一次。中医是中华民族应对疫病的唯一医学。秦朝初期的人口,比较公认的是2000万左右,到清末是4.1亿,增长约20倍。频发的疫病并没有给中华民族造成像欧洲黑死病那样几乎灭国的情况,中医很好地护佑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中华文明的延绵不绝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疾病总论”,也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治疗疫病的专著。《伤寒杂病论》问世后,经过1800多年的反复实践,后世相继有700多种围绕该书的著作问世,特别是后人根据《伤寒杂病总论》整理而成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历代的实践无不证明其正确性。书中记载的方子被尊为“经方”,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后世医家不断实践《伤寒论》,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温病的理论与方法。明清之季,医家对温热类疾病的认识层出不穷,相关著作也呈井喷式涌现,推进了对疫病的研究。

    二、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2月26日,在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按照中医学的认知,中医专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即刻诊断出新冠疫病属于寒湿疫;按照治病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从《伤寒论》中筛选出麻杏石甘汤、五苓散等方剂,化裁形成创新方剂“清肺排毒汤”,即刻投入治疗应用。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信息,截至3月23日,全国除湖北以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药,占百分之91.5;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百分之90.6;临床观察中,中医药总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河南省通许县人民医院是当地唯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在最初对新冠肺炎认知有限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仅使用普通外科口罩和帽子防护,但用中药、艾熏等手段进行预防,用《伤寒论》记载的大青龙汤等为主对病人进行治疗。2月20日,该院4例确诊病例、31例疑似病例全部痊愈出院,全院1200多位医务人员无一感染。

    既病防变: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例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而据四川省援鄂医疗队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扈晓宇教授介绍,在西医支持治疗同其他病区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病区3月11日出院了56位患者,入院时全部为重症、危重症,后全部转为轻症,且实现了气管插管为零、使用有创呼吸机为零、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俗称“人工肺”)为零的3个零,主要是中药起了作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大大降低了救治费用。如果使用ECMO,启动需要花费5万元,此后每天2万元,而中药每天平均仅100多元。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关于中医院校举办以师承教育为主的“高徒班”的建议(图)
·下一篇:无
·关于在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疫病防治学科的建议(图)
·关于中医院校举办以师承教育为主的“高徒班”的建议(图)
·关于“升格中医药管理机构地位”的建议(图)
·关于大力宣传中医药在抗疫中重要贡献的建议(图)
·特稿:关于大力宣传中医药在抗疫中重要贡献的建议(图)
·特稿:惊蛰到春光俏,艾灸养生很重要!(组图)
·特稿:七律·贺元宵佳节诗二首
·特稿:敬老委组织第三批外省留京志愿者过元宵节活动圆满成功(组图)
·曲折经历告诉我:抢救保护民间中医,刻不容缓,也非常困难
·特稿:维护老年健康的八点建议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关于在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疫病防治学科的建议(图)
特稿:关于在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疫病防治学科的建议(
特稿:关于在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疫病防治学科的建议(
关于中医院校举办以师承教育为主的“高徒班”的建议
特稿:关于中医院校举办以师承教育为主的“高徒班”
特稿:关于中医院校举办以师承教育为主的“高徒班”
关于“升格中医药管理机构地位”的建议(图)
特稿:关于“升格中医药管理机构地位”的建议(图)
特稿:关于“升格中医药管理机构地位”的建议(图)
关于大力宣传中医药在抗疫中重要贡献的建议(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