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姚老庚(广西融水苗族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正文
随便谈谈话外随笔话“衣芦花”
2014-04-29 15:21:13
作者:姚老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茶余酒后近读旧联文有曰:“不待才媛吟柳絮,何愁孝子衣芦花”。今我亭在嘉定县署内,亭形四方,角有小窗,登之,豁然开朗,群景皆入。联文意境各别,而各极其妙。如:“际兹美景良辰,聚集些红男绿女,白叟黄童,无忌无猜,都来坐坐,黜陟不知,理乱不闻,惟愿那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趁此明窗净几,搜罗点剑胆琴心,诗情画意,有滋有味,随便谈谈,奇文共赏,疑义共析,更喜是酒常满,茶常热,香常温”。此情此景別有一番情调,笔者借此“随便谈谈, 奇文共赏”也。前朝嘉定县一个妇人临终嘱夫之作:“当时二八到君家,尺素无成愧枲麻。今日对君无别语,莫教儿女衣芦花”。芦花者,芦苇的白色花毛也。此诗末句“衣芦花”,其夫为感其词意痛切,终身不续娶。清徐述夔反其意著《八洞天Ÿ反芦花》开篇诗曰:“今日对君无别语,莫教儿女衣芦花。”亦用闵子骞故事作引。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此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在黄河岸边的河南省,濮阳县渠村分洪闸附近的闽城村的二贤祠。系唐明皇为祭奠孔子七十二贤之闵子骞、公西华而建,当时坐落在济水之畔,后被黄河湮没而祠堂独存,至今香火旺盛•••••闵子骞是二十四孝之中的芦花顺母的主人翁,其母早丧,公西华之母携其嫁到闵家,而后又为闵家添一丁。为夺嫡位,其后母视子骞为眼中之丁,百般虐待,赖公西华暗中照应方得周全。一年天寒,其母衣其子衣棉,衣子骞衣芦花,遂不胜寒,一日,其父出游,二子伴,华衣薄而安,子骞衣厚而抖,父怒而鞭之,芦花满天,誓要休妻,子骞泣而告曰;“宁要母在一子单,不让母去三子寒!”其母憾之而愧,待之如己出。孔子赞曰;“孝哉!子骞也。••••••”遂纳二子为徒,各有贤名,列七十二贤前三而千古留芳。这个故事司马迁在《史记》里也有详细记载不再赘述。

    拉东扯西,这等说起来,难道天下继母都是不好的吗?平心而论不尽然,人子事继母,有事继母的苦;那做继母的,亦有做继母的苦。亲生儿子,任你打骂,也不记怀。不是亲生的,慈爱处便不记,打骂便记了。隔层肚皮,管他,既要淘气,不管他,丈夫又道继母不着急,左难右难。及至父子之间,偶有一言不合,动不动道听了继母。又有前儿年稍长,继母未来时,先娶过媳妇。父死之后,或继母无子,或有子尚幼,倒要在他夫妻手里受气过活。此岂非做继母的苦处。所以,尽孝于亲生母不难,尽孝于继母为难。通观《二十四孝》中,事继母者居其半。然虽如此,前人种树后人收。试想前妻吃尽苦辛,养得个好儿子,倒与后人受用。自己不能生受他一日之孝,深感痛惜矣!

    无独有偶,全唐诗卷十九友菊的《久病留诀》:“休因死病重伤嗟,电影流光岂有涯。善视诸雏即慰我,莫教异日衣芦花。”临去之前,尚不能忘怀幼子,读来令人神伤。翻开一部中国古代史,男人的历史大抵是用血铸就的,而女人的历史则多以泪洗就。在歧视女人并认为“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的儒家占据统治思想前,九州大地便已怨妇丛生,这一点只要看过《诗经》即可证明。此后,再经过班昭著《女诫》,将“三从四德”的发扬光大,痴情女子薄情汉的故事更是千年不绝。不过,对于“怨妇”故事的流传,则不能不归功于儒家的“推波助澜”。 儒家虽然歧视女性,但他们的“诗教”却不拒绝为“怨妇”代言。不平则鸣,自古皆然。女性受到压迫,本能地会进行抱怨,并由此赢得同情。只是,在历史上还有比“怨妇”们更令人为之心酸的女子,她们的表达方式则显然受了“圣人”的“教化”,“哀而不怨”。当然,能够“哀而不怨”的,自然多是那些读过诗书的聪慧女子。

    据《苏州府志》记载:大场有个农家妇女,姓氏名号不详。她姿容艳丽,举止娴雅。夫家生活贫困,她就将在娘家积攒的私房钱全部拿了出来。每日勤劳操作,不论是家中还是田野,到处都留有她劳作的身影。尽管生活困苦,但她从不流露一点烦恼。村中有位老妇人怜爱她勤劳辛苦安慰她。而她却郑重地谢道:“我以劳作为乐事,再说不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养活公婆。”就这样,勤劳操作了十几年,终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临死前,她忽然向丈夫索要笔、砚。因丈夫不识字,家中没有这些文房用品,夫便急忙跑去向邻居家借。笔、砚拿来后,她叹了口气说:“多年没有使用过它们了,没想到今天竟成永别。”遂题写绝句:“当年二八过君家,刺绣无心但绩麻。今日对君无别语,莫教儿女衣芦花”。时人评曰:此诗语意凄凉婉约,不愧风雅。她一生深晓大义,雅自韬晦不露,也是难能可贵,可佩服的。称其“凄凉婉约”半点不假,真不忍谓之“风雅”,唯心酸不已。显然,这位妇女原是知晓文字的,并恪守了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内的封建礼教,直到临终才小试牛刀留诗托付后事。一句“莫教儿女衣芦花”,是多么“哀而不怨”而又深情的遗言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广西横县宝华山应天寺佛教楹联赏读
·下一篇:轱辘韵《满院春》赋·闲云参白鹤、亮翅向长天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家乡的糯米酒、油茶甜醉千年
·大理蝴蝶泉诗楹联集萃赏读
·源自大山恩赐的灵芝正欲破土而出
·赏读三首情趣盎然的咏蝉诗拾掇
·闲来为大苗山游客撰联请笔
·漫游广西大苗山元宝山醉笔拾掇 越调《天净沙》叠韵有寄小桥流水农家
·古代奇妙的藏头诗作趣谈
·姚翁岩前官僧唱和趣笔
·四川武侯祠蜀汉英雄何处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特稿:北京首批通讯女兵举行进藏50周年联谊会(组图
新疆尼勒克县七旬维吾尔族老党员40多年痴心收藏毛主
刘姣: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特稿: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罗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特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从太行山到上甘岭的岁月——忆秦基伟同志
山东根据地42烈士列入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抗战老兵,我们永远的战士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