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从“人才九条”看习近平的得人之道 —— 二十七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习近平同志制定‘人才九条’的过程,也是正定解放思想、促进改革的过程”》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选贤任能至为关键。唐初百废待兴,唐太宗李世民革新科举,广纳贤才,继而开创“贞观之治”。千百年后,面对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二十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当时主政河北正定的习近平同志,于1983年以“人才九条”为突破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功引才聚智,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亲历者,《河北日报》记者李乃毅(曾以“人才九条”为核心撰文《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对此深有体会。
坚持实事求是
“人才九条”的公布与施行并非一帆风顺。在改革思潮激荡的年代,赞成支持者有之,怀疑反对者亦不少,“行不通”“拿不准”“出风头”“瞎胡闹”的言论此起彼伏。面对这样的情况,习近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李乃毅回忆了当时的情形:“一时间在本地、本省引起一场大讨论,甚至波及全国。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习书记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心静如水,坦然面对。因为习书记不拘一格博揽群才的目的是富民强县,他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看能不能促进经济发展,是不是对人民有利。所以习书记不惧非议,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全面落实各项承诺,用事实证明‘人才九条’是正确的,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理解、支持、拥护。”
习近平在正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创举,绝非一时兴起或盲目蛮干,而是源于他对县情的深刻洞察:当时正定全县总人口45万人,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79名,县色织厂因技术断层导致111台织机经常有二三十台停摆……正是基于对如此严峻现实的清醒认识,“人才九条”成为他从实际出发、破解发展瓶颈的深谋远虑之举。
通过“人才九条”,正定3年引进专业人才430余名,色织厂技术改造后年利润增长10倍,县化肥厂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碳酸氢铵新工艺,使单产成本下降百分之40。这些数据最终转化成为正定县人民群众人均收入的跨越式增长。这种“以实绩服人”的作风,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生动体现。
大胆冲破束缚
面对正定“高产穷县”的困境,习近平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农业大县与经济弱县的反差,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失衡与人才匮乏的双重制约。李乃毅回忆说:“习书记运用创新思维,革旧除弊,解决发展中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习书记紧紧抓住引进人才这个‘牛鼻子’,积极面对市场经济要素聚集与原有计划经济政策间的矛盾,主动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胆冲破旧有体制条条框框的束缚,积极运用务实政策导向,吸引大批人才、项目在正定落地,使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倒挂的矛盾中,习近平既没有就农业谈农业,也没有孤立地抓工业,而是敏锐捕捉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解题关键,将人才战略作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支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尚占主导的80年代初,习近平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方向,又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战术方法,牢牢抓住发展的要害环节,通过“人才九条”等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蓄能,在改革攻坚中彰显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与“善为天下先”的智慧。
敢于负责担当
改革开放之初,“人才九条”的出台如平地惊雷,里面的某些条款,在当时不仅招致非议,而且是要承担政治风险的。如第二条中“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曾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视的;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遭受压制的;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等内容,这在今天看来或许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却如同在意识形态的坚冰上开凿裂缝,其政治风险与争议可想而知。
面对“有海外关系的人里通外国怎么办?犯过错误的人再捅娄子咋处理?新产品研制失败损失谁负责?拿到科研经费跑了哪去找?”等种种质疑与顾虑,习近平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精神,毫不拖泥带水地表示:“大家光说缺少人才,可又不相信人才,这怎么行啊?只要摘掉‘左’的眼镜,优秀人才就站在你的面前了。我们要诚心诚意地赶快把人才引进来、用起来。发生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责任,由我和县委负责。”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破除了干部群众的犹疑,也映照出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冲锋在前、扛责在肩的政治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从“人才是第一资源”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继承了“人才九条”的思想精髓,更赋予了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的内涵与要求。
新时代人才政策中无论是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还是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无论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还是构建“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项目组织模式,这些政策都体现了对人才创新活力的充分信任与大胆释放。而这种信任与释放的背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