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田永清>>正文
张传禄:田永清的儒将风
2023-03-20 15:31:07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张传禄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田永清与迟浩田老将军合影

    田永清将军80大寿那天,我按20多年如一的惯例登门去向老首长道贺。他宽厚温暖的双手紧握着我的手迟迟不放,感慨地说:

    “人活七十古来稀,我进入80岁了,趁现在思维还清晰,正在整理三个一百:从已发表文章中,挑出一百篇,拟新出一本书;从多年收藏字画中,挑出一百幅,拟出一本书画册;从历年拍照的照片中,挑出一百帧,拟出一本摄影集。有好友鼓励说,您最少活到一百岁,这样就凑成四个一百了!传禄我跟你说,如能活到百岁,待呜呼唉哉火化时,将前面三个一百放在尸体旁一起火化升天,何其美哉!这样到了天堂仍可俯视人间並大笑不止!”

    何等洒脱的谈笑!窥一斑见全豹。一滴水见太阳。这就是田永清的儒将风。

    “儒将”雅称的来历

    儒将是指有知识、有学问或是文采、口才出类拔萃的将军。儒家文化历来讲究“名正言顺”。田永清“儒将”雅称来路很正,极有权威性。

    首先是“大儒将”所赐。在当今将领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是名副其实的“大儒将”。他不仅是军队的高级将领,还在共和国的特殊岁月奉命兼任过解放军报社党的核心小组成员、人民日报社负责人。“他是我最崇敬的老首长。战争年代他是战斗英雄,当了大领导更是德高望重。我曾多次去拜望他,什么东西都不带,倒是他先后给过我茶叶、月饼。(田永清语)”2001田永清退休后,迟浩田上将给他题词勉励:“爱军习武儒将风,脱下戎装书鹏程。”后来,在一张贺年卡上,迟老将军又赠言:“总参学雷锋,将军带头人,先有孙毅老,后有田永清。”

迟浩田题词

    其次是著名红学家的赞许。田永清博学多识,获得红学界的认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为他书写题词:“将军本色是书生”。

    儒家文化还强调“名副其实”。因为自古至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浪得虚名之辈并非鲜见。田永清当然是名副其实的。

    他曾应邀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外交部、中组部所属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纪委所属中国纪监检察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军地多所大学作报告,并被聘为客座教授或校外辅导员。著有《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将军与士兵十日谈》《和领导干部漫谈做人做事做官》《和大学生漫谈成人成才成家成功》《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当兵要当雷锋那样的兵》《缺什么也不能缺德》《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等专著,产生广泛影响。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和地方报刊经常发表文章。他对文学、历史等都有研究,是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雷锋文化促进会名誉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田永清画像

    盛名之下,田将军非常低调谦虚。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反复陈述:我这个人很普通、很平凡,我这个将军是个‘三无将军’:一是参军后上的军校,没在战斗部队当过兵;二是一直在总部机关或军事院校工作,没上前线打过仗,这也是我军旅生涯的最大遗憾;三是我从未立过功,连个嘉奖也没得过。”他觉得自己可以“吹牛”的只有三件事:一是20世纪60年代曾被所在单位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二是20世纪80年代曾被评为“总参谋部计划生育先进个人”;三是退休八年之后被评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

    “儒将”儿时心灵的种子

田将军近照

    人老爱追忆。“儒将”田永清也不例外。81岁寿辰那天,我再次登门祝寿。他见面对我说,都说老小孩、老小孩,我现在真有这个感觉了。这次,他的话题聚焦在投笔从戎前的经历上(以下是他的追忆速记):

    “我于1940年12月24日,出生在河北省无极县西汉村。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我们那里属于冀中游击区,司令员是大名鼎鼎的吕正操同志。

    听父辈介绍,我祖辈兄弟五人,爷爷排行老大,奶奶早逝,爷爷带着三个弟弟闯关东,二爷还算拼出了点模样,爷爷和三爷、四爷因为身无分文,又没文化,去后杳无音信,估计是冻饿而死。五爷没有闯关东,他给地主当长工,是地下党员,坚决抗日,被一刘姓地主告密,日本鬼子用大刀残忍地砍下了他不屈的头颅!

    我的伯父和父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他俩都是坚决抗日的积极分子,我家是坚决抗日的“堡垒户”,八路军的三位武工队员就住在我家。对我最好最亲的是张斌叔叔,他是武工队长、共产党员。记得一天早晨,他把一支盒子枪挂在我的左肩上,把另一支手枪挂在我的右肩上,拍着我的肩膀说:“好样的!长大了参加共产党,当八路军!”过去70多年了,当时的场景我依然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播下了两粒种子:一粒是对共产党、八路军无限热爱的种子,一粒是对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无比仇恨的种子。

    1954年,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无极县初级中学,读初二时光荣入团。当时县里还没有高中,所以,我于1957年考进了石家庄第六中学读高中。读高一时担任学校团委宣传部部长,高二时又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由老师担任。在从事共青团工作中,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记得在1958年的一个晚上,我们观看了一场令人感动、至今难忘的电影《董存瑞》。影片中有这样几个镜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之前,向党组织上缴党费。党组织负责人说:“你还不是党员,怎么缴党费呢?”董存瑞激动而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影片中的这几个镜头,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我,只觉得全身热血沸腾,当晚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学校党组织根据我的平时表现和入党申请,于1959年3月30日下午,召开党支部大会,先是听取我宣读入党申请书,接着大家提问和讲评,最后举手表决,一致通过我光荣入党。当时,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暗暗下定决心: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高中毕业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继1959年3月30日光荣入党之后,又于1960年7月1日被免试保送进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参军入伍,在部队一干就干了42个年头,从少尉军衔干起,在少将军衔退休……

    田永清是2001年5月28日退休的。他的退休感言亦显儒将风范:“从岗位上退下来,对军旅生涯来说,是画了句号,但就整个人生来说,退休生活应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如此说来,我的第二个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儒将”报告有三绝

儒将2023年3月演讲照

    田永清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就是践行迟浩田老首长“脱下戎装书鹏程”的嘱托。他退休20多年间,应邀去了近30个省市,作了600多场报告,直接和间接听众达到60多万人次,而他的“儒将风”,随着解放军报《将军报告有“三绝”》的报道,更加广为传颂:

    第一绝:上台敢说“三句话”。

    从2003年4月5日应邀到北京大学作报告开始,以后每场报告落座开讲,田将军总是首先宣布“约法三章”:一是可以交头接耳说悄悄话;二是可以闭目养神打瞌睡;三是可以中途退场“开小差”。

    说来神奇,这不同凡响的“三可以”一宣布,听众的耳朵就竖了起来,眼睛就亮了起来,腰背就直了起来,带来的书刊就合了起来。

    笔者曾在报告会现场做过一个统计:在一场两个半小时的报告过程中,掌声和笑声响起过83次。

    田永清报告会的气氛和效果,非亲身经历实难置信。

    一次,他在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的一场报告会,吸引了校内外5000多听众,这么多人席地而坐在大操场上,在掌声和笑声中如痴如醉地聆听了2个多小时,中途竟无一人退场。
 
    第二绝:报告不拿一张纸。

田将军在清华大学作报告

    田永清作报告,手上从来不拿一张纸。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是田将军的一个过硬本领。他演讲时,听众边听边记,一场报告下来,许多人翻阅笔记常常感叹:这不就是一篇好文章嘛!

    田永清报告讲的是人生哲学,但绝不抽象、枯燥和教条。他的报告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娓娓道来,集史学、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于一炉。

    笔者在报告会现场还做过这样一项统计:一场2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古今人物、政治事件多达57个。

    第三绝:对什么对象讲什么话。

    田永清每次作报告,都努力做到“三个贴近”:一是贴近对象。每到一处报告,他总是尽可能掌握和了解主办单位的情况,努力使自己跟听众“一见如故”。二是贴近心灵。每场报告会,他都要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众,欢迎大家有难事找他倾诉,有喜悦与他分享。他平日里十分关注各种社会问题,乐于与青年人对话,接受他们的“焦点访谈”。三是贴近时代。他的报告总是及时把最具时代特点的信息吸纳进来,常讲常新。

    近年来,他以老兵的身份、兄长的心情、谈心的形式、讲故事的方法,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他给青年学子讲立身做人之道、给离退休老干部讲修身养性之道、给军地干部讲领导科学之道、给企业家讲经营制胜之道、给部队官兵讲爱军习武之道,还给小学生形象生动地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道。

    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田永清结束了在河北省行政学院的报告。这时,主持报告会的学院领导激动地说:“我实在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评价田将军的报告,只想问四个问题,请大家回答。”

    第一个问题:“田将军的报告生动不生动?”全场齐声回答:“生动!”
    第二个问题:“田将军的报告精彩不精彩?”全场齐声回答:“精彩!”
    第三个问题:“田将军的报告有趣没有趣?”全场齐声回答:“有趣!”

    进一步提高嗓门提问第四个问题:“田将军的报告有用没有用?”全场用更响亮的声音回答:“有用!”

    作为田永清将军的部属,我对他的报告效应是熟悉的。他讲演的主题大都是人生哲学,但绝不是抽象、空洞、干巴的说教,而是讲一个过来人的心得和一位成功者的感悟,作为一名领导过有数万之众部队的主官,一个广交贤哲、博学多才的军中儒将,他作报告的内容浓缩了人生智慧,加上他力求将深刻哲理、丰富资讯、简明表述、诙谐语言融为一体,因而颇能触动听众心弦,“留下深刻思考和长久回味”!

    他报告的现场,常常出现类似令人激动的镜头。2005年7月,他到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讲演,一位有心的工作人员记载,会场上共爆发43次笑声和27次掌声。2007年9月4日,他到中国农业大学讲演,散场后被学生团团围住,青年学子争相请他在自己的衣服上签字,还有人相约举办婚礼时请他当主婚人。2007年12月他在江西师范大学讲演后,被热情的大学生围得寸步难行,校方最后调集十余名保安,才把他“解救”出来!

    “儒将”的两个后台

田将军简介

    田永清1960年7月高中毕业时被保送上了军校后,他凭着勤奋与执著,从一个正排职少尉军官,一步一个台阶,直到晋升为正军职少将。他多次说起令他最难忘的一件事:“2001年5月18日,在宣布我退休命令的大会上,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吴铨叙上将,在肯定我所做的一些工作后,突然站起来,面向我说:‘为了充分肯定田政委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我向他敬一个军礼!’我当时真是有点不知所措,大有‘受宠若惊’之感。我何德何能,享受如此殊荣!一位上将在大庭广众之中,站起来向一位即将卸任的少将敬礼,此举实属罕见。当时,整个大礼堂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2013年,田永清一行到雷锋的故乡长沙参加一个学雷锋活动,分别去作报告,他分到长沙大学作演讲,两个小时讲完了,然后提问环节半个小时。一位女大学生很勇敢地站起来提问:

    “请问田将军,听说您是农民的儿子,是青年学生,您是怎么成为共和国将军的?”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突然。田永清想了想,然后大声说:我有后台!

    2000多大学生都盯着田将军,猜测他是不是找过郭xx、徐xx呢?

    他猜透了大家的心思,环视一圈坦然地说,郭、徐我都见过,但是我从来不找任何人,从来不走后门,我比他们资历都早,我和他们接触过以后就看不起他们。

    会场2000多人大眼瞪小眼,似信非信,只听他抬高嗓门说:当然。我也是有后台的!我有两个后台,一个是毛泽东,我见过毛主席七八次,《毛选》4卷159 篇文章,我通读过三遍,毛主席的很多文章、诗词我都能背诵,是毛泽东思想哺育了我,这是我的第一个后台;我的第二个后台,就是雷锋,我和雷锋同年出生,同年入伍,我虽然是将军,雷锋是战士,但他是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参军以后,特别是从1963年开始宣传雷锋以后,我一直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然后他大声说:我的两个后台,都是你们湖南人!长沙大学2000多名学生,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田永清在总参兵种部任政委、党委书记不足三年时间,用他的话说,空间很大,时间很短。但他却干了三件得人心的大好事:一是端正了内部风气,二是公道正派用了一批干部,三是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建设。真正做到了让所属干部“工作上有用武之地,生活上无后顾之忧”。他还讲过两句很暖心的话:部属送给领导的最好礼物是干好工作,领导送给部属的最好礼物是公道正派。许多无根无苗无背景的干部,却因为他践行这两句话成了受惠者。

作者与田将军下基层留影

    田永清总结的为官者“六句话”,其实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位者——争取上去,准备下去,不要进去;退休者——敢于出门,有人上门,不怕敲门。

    在位者的“三句话”通俗易懂,且含义深刻。争取上去,就是为官者要有上进心,依靠德才表现争取上升到更高的位置,担负更重要的职责,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准备下去,有两层含义,一是上到再高的领导岗位,也有退休的那一天;二是德才不能胜任,也是有下来的可能。现在,省部级降到局处级、局处级降到科股级的干部并非鲜见。不要进去,是起码的为官底线。无论当官大小,职位高低,都不要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买官卖官,进到监狱里去。

    退休者的“三句话”,实际上是“政去人声后、民意闲谈时”的具体化。有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堂堂正正为官,踏踏实实做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后自然敢于出门、有人上门,不怕敲门。但也有的领导干部不行,在位时颐指气使,呼风唤雨,前簇后拥。一旦下了台,连门都不敢出,一出来人家就戳他的脊梁骨,甚至指着鼻子骂他;在位时门庭若市,退位后门可罗雀,没人登门;有的做了亏心事,听到敲门,就心惊肉跳。官当到如此狼狈,职位再高,也不值得羡慕。

    “儒将”的交友理念

田将军与袁隆平交流

    田永清的儒将风,还在他的交际圈和交友理念观上反映出来。他觉得,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

    他平时从不巴结权贵,但却结交了许多文人朋友,不少是当代名家。他的才华,也受到其中不少人的赏识。2006年6月,他受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之子姚海天的约请,为姚雪垠《崇祯皇帝》一书撰写序言。他在仔细阅读了全书75万字的文稿,查阅大量明史资料后,撰写出长达六千字余字的《未能‘中兴’反亡国》的文章。2007年《崇祯皇帝》出版,这篇“序言”,一字未改地刊于该书卷首。他还为二月河的散文集作序——《话说二月河》,《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二十多家报刊转载此文。

    98岁的国学大 师张中行先生逝世后,他撰写了长篇纪念文章——《我所了解的张中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传记文学》上发表。后来,该文被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评为2006年度全国优秀散文……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的将军中,能为著名作家、学者作序、撰写纪念文章者,田永清大概是屈指可数之人。

    田永清将军在总参兵种部任党委书记时,我一直兼任部党委秘书。在协助他处理事务和文稿的过程中,经常听他说这样“三句话”:一要多串“冷门”,少串“热门”。多串“冷门”,就是谁有困难、谁生病了,甚至谁犯了错误,一定要去看一看、谈一谈,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少串“热门”,就是谁升官了,谁发财了,有人会去凑热闹,用不着你去凑热闹。二要多交穷朋友,少交富朋友。做到亲近“一老一小”,就是要亲近离退休老干部和青少年、幼儿园的小孩子;要远离“一老一小”,就是远离“老板”和“小姐”。很多人犯错误、搞腐败以至中途落马,往往是从亲近这后面的“一老一小”开始的。三是警惕“三种人”:这就是不太熟悉特别能套近乎的人,挣钱不多特别能花钱的人,权力不大特别能办事的人。远离这“三种人”肯定不会吃亏上当。

田将军与姚雪垠

儒将与华国锋、二月河合影

田永清与冯友兰女儿冯宗璞

    “儒将”的人生十宝

田将军在北大作报告

    谈田永清的儒将风,越不过他的《人生十宝》。他的这篇原创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和中办《秘书工作》杂志等刊登过。这次也选编到了本书中。

    因为这篇文章带来的“剽窃风波”(即网络疯传的“某知名高校新任校长送给大学生的十句话”),至今还有知情者为田将军鸣不平,多人撰文澄清事实,批评该校长的剽窃行为,“作为堂堂有名的学者、党的高级干部怎么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这种败坏我们学术风气的事情呢?”田将军对此看得很淡。他在中央办公厅2015年第五期《秘书工作》杂志上载文表明态度:“这十句话经过传播受到热议,还被传成是某知名大学校长所说。对此,我实不敢当。还有媒体建议,让我出来说话或撰文,说明情况,以正视听。我却认为,这些话是谁说的并不重要,而有用没用才更重要。实事求是地说,这十句话是据我多年的积累感悟概括出来的。12年前,我到上述那所大学演讲时,的确说过六句话,后来又补充了四句话,这才成了现在的十句话。”

    第一句话: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

    第二句话: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靠“两本”起家靠得住。

    第三句话: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

    第四句话: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的力量。这是拿破仑的名言。一个人的思想走多远,他就有可能走多远。

    第五句话:追求“两个一致”:一个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一致。兴趣与事业一致,就能使你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恩格斯说,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也不会是牢固的婚姻。

儒将在不同地方过讲人生十宝

    第六句话:插上“两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两个翅膀”,他就能飞得高,飞得远。

    第七句话:构建“两个支柱”: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文。这是大科学家钱学森一再强调的。一个大写的“人”,必须由科学与人文这两个支柱来支撑。

    第八句话: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运动,一个叫乐观。运动使你生理健康,乐观使你心理健康。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别的兴趣与爱好,就是几十年来养成了两个习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

    第九句话: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黎明即起,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争取健康地工作50年。必要时晚上还要加班加点,主要用来读书、思考、写作。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第十句话: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现在人们的潜力一般才发挥到百分之3-百分之5,据说如能发挥到百分之10,你就能背过120部英国的百科全书,所以要争取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我们军人既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但在正常情况下,又要珍惜生命、关注健康,争取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做到无疾而终、寿终正寝。

    “儒将”的三个斋名和三个座右铭

田将军与孙毅老

    儒将是如何炼成的?我想这读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里介绍一下他的三个斋名和三个座右铭,或许从中能够找到答案。

    先说说他的三个斋名。

    第一个斋名:双半书屋。这是由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题赠给田将军的,取“半为学者半为兵”之意。姚老是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曾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李自成》填补了“五四”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被公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田将军与姚老交往多年,是过从甚密的忘年交。

    第二个斋名:鸡鸣斋。这是由大画家关山月先生为田将军题写的,取成语“闻鸡起舞”之意。

    田将军的故乡是河北省无极县,“无出其右”、“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多难兴邦”、“先吾着鞭”五个成语,与无极历史文化名人—西汉的田叔、西晋的刘琨有关。这五个成语,言简意赅,催人奋进,其中尤以“闻鸡起舞”最为古今贤达所称道。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田将军开始收藏“闻鸡起舞”书法墨宝。30年来,共收藏党政军高层领导和书法名家、社会名流题写的“闻鸡起舞”数百幅。为了回报故乡,他精选出228件“闻鸡起舞”书法精品,捐赠给故乡。县委、县政府对此举极为重视,并在县城公园修建了“闻鸡起舞”书法碑苑。目前,这一碑苑已成为无极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外地的游客来到无极后,总喜欢到那里转一转、看一看。

华国锋为田将军题闻鸡起舞墨宝

    第三个斋名:圆梦园。这是由百岁爱国老人袁晓园为田将军题写的,取“心中有梦,梦想成真”之意。袁晓园闻名天下,她一生爱国,被人尊称为百岁爱国老人。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出身书香门第,工诗词,善书画,喜交友。

    青年时代冲破封建家族樊篱,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是上世纪40年代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还是我国的第一位女税务官。70年代,她作为著名美籍华人学者第一个率团访华。80年代,她毅然放弃美籍,别子还乡,叶落归根,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的亲切会见。大家熟知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是她的四妹袁静写的,琼瑶则是她三妹的女儿。她101岁时,在古都南京创办了袁晓园艺术馆。当时田将军与新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柴泽民,陈毅元帅的长子、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等前往祝贺。袁晓园与前来祝贺的人们亲切交谈,翩翩起舞。之后,袁晓园为田将军题写了“圆梦园”斋名,并书赠了一帧七绝横幅,表述她的养生之道:

    不拜耶稣不参禅,
    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不老药,
    顺其自然过百年。

    再说说他的三个座右铭。

田将军作报告

    第一个座右铭:保尔名言。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段著名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田将军常说,有时一本书、一首诗、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人的一生。他说,前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还说,自己虽然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会员,但也只是系统地读过两遍《红楼梦》,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他却曾先后仔细地阅读过三遍:上初中时读过一遍,上军校时读过一遍,参加工作后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时又读过一遍。他认为每读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收获,有一次新的感悟,有一次新的提高。尤其是保尔的这段名言,就像人生的一座灯塔,拨开人生的迷雾,引领着前进的方向。

    第二个座右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年,毛主席曾为全国的中小学生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大字,很多人耳熟能详、念念不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感召力量。田将军认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大字,不只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对中老年人也同样适用,应该成为每个人终生的座右铭。田将军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每天走不完一万步路、读不够十页书,就不上床休息。

    第三个座右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李商隐所写的一首“无题”诗中的两句。田将军说,退休后不应该无所作为,应该继续发挥余热,多做些对国家、对社会、对军队、对人民有益的事情。退休对军旅生涯而言是画了个句号,但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只是画了个分号。如果说小时候属于父母,工作后属于社会,那么退休后就属于自己了。工作时做的是“规定动作”,退休后则可以做些“自选动作”了。真正的人生,是从退休之后才开始的。

    为此,他为自己定了个 “八三八三退休生活规划”。八字目标:快乐、有为、健康、长寿。三条守则:不给党和军队抹黑、不过问原单位工作、不议论后任领导班子。八项内容:健身、读书、写作、演讲、收藏、交友、旅游、练字。三自方针:自己管好自己,上自修大学(给自己订了个10年读书计划),当自由撰稿人。田将军在六十六岁生日时,写了一首自寿打油诗:

    “小住人间六十六,
    苦辣酸甜未参透,
    笑度人生第二春,
    再活百年也不够。”

    当时年已九十七岁高龄的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老先生题写短文评论说:永清此诗,既大俗又大雅,其人品、诗品,贵在自然也!

    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田将军真实的生活状态,令人赞叹不已、仰慕不已。

    “儒将”的《灯下漫笔》形成过程

迟浩田老将军为田永清新作题写书名

    这本由迟浩田老首长题写书名的《将军灯下漫笔》文集,进而诠释了田永清“儒将”的名副其实。前面我讲过,2001田永清退休后,迟浩田上将给他的题词勉励:“爱军习武儒将风,脱下戎装书鹏程。”

    可以说,老首长的嘱托是鼓励,也是动力,田永清始终咬定“书鹏程”的目标不放松。转眼到2013年秋天,我《机关的机关:高端讲座》一书在王府井图书大厦举行首发式,田将军应邀莅临捧场,应邀参加首发式的专家学者中,还有中办秘书局《秘书工作》的领导,他对田将军早闻其名,可谓相见恨晚,一见如故。也就是这次首发式的机缘,《秘书工作》的领导与田将军深度交流探讨,被田将军的博学多识、丰富经历所折服,当场就向田将军“订货”说,我们《秘书工作》杂志盼望田将军赐稿,如供稿及时,破例为将军开辟个专栏。

    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年田将军高龄73岁,迸发出“灯下漫笔”的豪迈。儒将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为写好“灯下漫笔”,他对邓拓的《燕山夜话》再次进行了精读深研,因为六十年代在大学时代,他就研读过这本“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的杂文集,再次逐篇研读,对其“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采”的文风进一步领悟,“

    儒将”的“灯下漫笔”,初衷就是像“燕山夜话”那样,自觉自愿与时代大势同频共振。从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他在《秘书工作》发表66篇“灯下漫笔”,成为杂志非常重要的亮点,广受赞誉。田将军非常谦虚低调,他多次发自内心地对我说:我这本集子,是无法与《燕山夜话》比拟的。非常感谢《秘书工作》为我提供了平台,使我在耄耋之年还有机会结集出版一本册子。

    作为部属、晚辈,我对田将军的“灯下漫笔”没有资格品头论足。庆幸的是,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原总编辑胡欣退休后发挥余热,应聘为《秘书工作》特约编审。田将军的每篇“漫笔”刊发前,都要她敲定过关。她曾经写过一篇《赞!田永清将军其人其作——读2016/4《秘书工作》有感》的文章,应该是极有权威的,原文如下:

    田永清老将军是我到《秘书工作》杂志社做特约编审时结识的。他是杂志的老作者和专栏作家。

    我们曾有一次见面,是去年9月在《秘书工作》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记得他主动上前和我握手,敦实的身材,黑红的脸膛,笑容可掬的模样。之后,他还寄来自己的简历:河北省无极县人,1940年出生……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进入解放军外语学院……1993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看稿的过程中我陆续读到老将军的一篇篇作品,直到读了第4期《灯下漫笔》的《“0”与“1”的启示》,愈感受益匪浅,意味绵长。

    首先,老将军虽文武双全,阅历丰富,但并不以“导师”自居,而是放下身段,推心置腹,循循善诱。他擅长讲故事,往往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像《中外名将爱读书》、《六十年前授衔时》、《叶剑英元帅的座右铭》……并且,老将军往往是从我说起,现身说法。

    比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文是这样开头的:

    “有一位朋友问我:‘对于古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你比较喜欢哪一位?’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苏东坡!’”

    我在《新闻战线》时曾开了一个栏目——《我是记者》,是一个讲故事的栏目——每期一篇,用一组小故事串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思想,3个页码的文字量。这个栏目对于《新闻战线》这种专业研究期刊来说算是别开生面,颇受欢迎,投稿踊跃。在“开栏的话”中我写道:“讲故事不是讲道理,道理隐藏在故事的后面,向我们眨着眼睛。”

    现在的人们听多了道理,往往有一种心理上的厌倦,不想听也听不进去。所以,那些老套子,那些宏大叙事又不接地气不近人情的“道理”,其实是没有听众的。我们学哲学的都要读哲学史,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历史中有人,有人就有故事。不然,从理论到理论是读不懂什么的。《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有243个故事。《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冰雪女王》、《海的女儿》……在人们的记忆中栩栩如生,它们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具生命力和拥有最多读者的伟大作品。

    讲故事,一是要真诚,不故作高深。著名导演李安谈起他的电影,说:“我是有感而发,然后很忠诚地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创作的感受,诚恳地拿出来跟观众交流。”二是要讲值得讲且人们喜欢听的东西、开卷有益的东西。你的故事具有对人和社会的独到洞察,你将这样的洞察和你的理解、思考融为一体,去循循善诱、以至现身说法,怎么能不打动人呢?有人说:“故作高深的人会讲理论、真正高深的人会讲故事。”我觉得,田永清老将军是会讲故事的高明的写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人生要成功,一定学雷锋
·下一篇:无
·人生要成功,一定学雷锋
·学习雷锋同志“十个一”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6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3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2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1
·在北京大学谈成人成才成家(上)
·入党60周年感怀(组图)
·在雷锋团回答如何学雷锋(组图)
·百岁“胡子将军”的两块“基石”和十段名言(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张传禄:田永清的儒将风
纪念八滩战斗胜利80周年(组图)
人生要成功,一定学雷锋
学习雷锋同志“十个一”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6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3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2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1
在北京大学谈成人成才成家(上)
入党60周年感怀(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