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上述而言,周恩来国家关系方面的民族平等思想似乎并未超出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所具有的民族主义思想范畴,但周恩来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民族平等思想决没有停留在这一点,因为他在国家关系方面的民族平等思想始终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之上的。建国初期,他在阐述我国外交工作的思想领导时,所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坚持国际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处理党的关系、国家关系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要求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周恩来早就说过:“中国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并不矛盾,也不冲突。国际主义者在中国必须坚决实行中国民族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得到独立解放,走向国际舞台。同时,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必须同情和联合国际主义的运动,才能共同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统治,求得国际上真正的民族平等,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15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总是在热爱自己的民族,维护自己民族利益的同时,也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支持和帮助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切正义事业。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无产阶级的民族观和其他一切民族主义思想区别开来。周恩来的上述思想也正是他的民族平等思想有别于其他民族主义平等观的根本所在。
坚持反对大汉族主义
民主革命时期,由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最主要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周恩来的民族平等思想主要侧重于国家之间的民族关系。但随着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被推翻,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实现,周恩来的民族问题思想就大量地侧重于国内民族关系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汉民族在人口、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汉族的统治阶级又较长时间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长期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从而造成了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不满、戒备、敌视和民族关系的紧张。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在自己的民族纲领中始终将铲除民族压迫和歧视,反对和消除大汉族主义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解放以后,对此问题更是充分重视。这方面,周恩来的民族思想表现得十分充分。具体来看,他是从四个方面论述这个问题的:
1.“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就是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特别要注意反对大汉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16这是因为,汉族在历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不承认少数民族,只提‘边疆问题’,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压迫少数民族,这样就加深了民族隔阂。”17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和歧视使得大汉族主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解放以后,虽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政治制度,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影响,汉族社会中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不尊重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妨碍了民族团结,妨碍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总目标的实现。地方民族主义也是需要反对的。“如果在兄弟民族中存在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态度的话,发展下去就会产生民族分裂的倾向。”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