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博览>>《红色闽西》(闽博编写)>>正文
聆听革命故事 感悟群众路线(上)
2014-11-06 10:45:34
作者:栾振芳、丁才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观”内涵非常丰富,其思想精髓是揭示出苏维埃政府开展工作的目的和原则。“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走山路访贫农。”可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关心群众,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模范带头,争创第一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内涵。

    密切联系群众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本质和真谛。1932年,毛泽东带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和群众一起修起了“红军桥”。“张闻天带头参加礼拜六义务劳动,他同大家一道在红军家属地里锄草、种菜、挑水。”蔡畅“下乡调查研究,先不摆开场面听汇报,作指示,而是笑眯眯地帮助群众干活,边干边谈,听到重要的问题时掏出小本记上。妇女们把她当作亲姐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苏区的廉政建设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毛泽东严于律己,生活简朴。周恩来在苏区与群众一样,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清苦生活,司务长在为他炒的菜里偷偷多放了一点盐,周恩来发现后说:“一个共产党员无论职务多高,他都应该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义务,决没有向人民索取多一些享受的特权。”中央审计委员会在1934年9月发表的审计报告说:“只有苏维埃是当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今天,我们来回顾几个小故事,一起看看革命战争年代,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感受当时的军民“鱼水”情,重温那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

    群众生活无小事

    1929年6月的一天,毛委员率领红军一举全歼了盘踞在白砂的钟铭清匪团,白砂人民为了表达对毛委员和红军的感激之情,纷纷拿出鸡、鸭、蛋或自己纺织的布草鞋,要送给毛委员,可都被毛委员婉言谢绝了。这时,手里抱着一只小母鸡的陈大伯,猛看到毛委员屋里临时搭起的铺上,只有一条草席和被子,他心想:在这山沟里,夜里天冷风大,床上没个东西垫一垫,会着凉的。他当即走回家,抱来一大捆的新稻草,对毛委员说:“这下总该收下了吧!”毛委员含笑点头说:“谢谢!麻烦操心了!”

    过了几天,红军要走了。毛委员因忙着研究攻打龙岩城、歼灭陈国辉旅的事,一清早起来就找红军干部们开会去了,开完会又忙于往旧县方向赶路,因此没有回屋里去收拾东西。

    毛委员走了一段路,见警卫员随后赶来了,便问:“老乡的稻草还了吗?”
    警卫员说:“我已经捆好,放在屋里。”
    毛委员亲切地拍拍警卫员的肩膀,认真地说:“那是群众的东西啊!”
    警卫员回味着毛委员的话,忽然眨眨眼睛,恍然地点点头说:“我这就去送还他。”
    当陈大伯接过警卫员送回来的那捆稻草时,激动得眼睛润湿了,胡子微微颤动着:“自古以来,哪会有过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人?这才真正是咱们穷人自己的队伍哪!”

    从此,他逢人便说毛委员好,红军好,生产支前都抢在前头,“扩红”时,还亲自把刚满18岁的小儿子送到红军去。

    同年7月中旬,毛泽东同志又来到上杭蛟洋石龙窠红军医院慰问伤病员。

    他巡着病房出来,正欲往“医官处”了解情况,只见医官谢运原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一位姓姜的小战士大发雷霆。小姜被骂得低下头涨红着脸,眼泪“卟哒卟哒”的直往下掉。

    原来,今天清晨,勤务员小姜到村里水井打水,不小心让口袋里的两块银元掉到水井里。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井台团团转:银元是部队发给伤病员的特别营养费呀,他向四周一看,见没有妇女来打水,连忙脱下衣裤,“卟嗵”一声跳下井去,把两块银元捞起来。庆幸之余,他没想到自己腿上刚敷上的药膏却把井水弄脏了。前来挑水的乡亲看见水色不对,还闻到一股药味,便叽叽咕咕的议论开。谢医官查明原因,认定小姜破坏了群众纪律,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

    毛泽东同志把谢医官拉到一旁,说:“战士违犯纪律,应该严肃批评教育。可我们红军不同于白军,不可用骂娘代替思想教育。”接着,他俩又来到水井旁看了看。毛泽东转身对身旁的乡苏主席傅燕兹说:“井水被战士弄脏了,影响老乡的饮食卫生。我看,水井不深,井底淤泥也不少,我们叫几位警卫战士把井水掏干,干脆清洗一番,好不好?”

    傅燕兹忙说:“还是我叫乡亲们来清洗……”话还没说完,精灵的小姜却提来了水桶、水瓢。毛泽东和几个战士立即卷起裤管下到井里掏淤泥,把水井清洗得干干净净。乡亲们称赞说:“朱毛红军纪律真严明啊!”

    毛泽东诙谐地说:“将功补过呗!”

    革命者的责任

    1927年9月间,周恩来统率南昌起义部队,经汀州来到上杭城,住在县立中学校舍——原“琴岗书院”二楼的一间房子里。刚吃罢午饭,周恩来同志不顾连日来长途跋涉的疲劳,接见了中共福建省委负责人,并作了关于如何开展武装斗争和支援起义军的指示。

    周恩来送走客人回到楼上,正准备批阅信件,忽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木桶的碰撞声和倒水的哗啦声。他走到栏杆前朝外一看,原来在校舍前空旷的操场左侧,有口古老的水井,井边围着不少妇女,正忙着吊水。她们把井桶放到井里,抓住井绳,直起身子,弯下上身,头埋到井口边,手伸到井里,抓住井绳,直起身子,使劲往上提着……。看到这情形,周恩来对警卫员说:“这样吊水,怕有危险吧!走,看看去!”

    周恩来沿着石砌小路来到水井旁,抬手抓住头上戴着的大盖军帽帽舌,探头往井里看去,见井里水波荡漾,便从一个老妇人手里接过井绳,学着她们的样子,躬着身子吊起水来。

    老妇人叫梁伯母,约摸五十来岁。她见周恩来神采焕发,和蔼可亲,便大着胆子说:“来吧!地板湿,莫滑下去了!”

    周恩来吊起一桶水,倒在老妇人的水桶里,说:“难道你们就不滑?”

    梁伯母叹了口气说:“唉,老艄公还会沉船哩,哪能不滑呐!上个月,有个挺能干的妹子阿香,就白白滑下去了嘛……”说着,竟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周恩来蹙着眉头说:“既然有危险,怎不想办法解决?”“有什么法子呢?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了嘛!”

    周恩来思索了一会,用商量的口气对老妇人说:“把井栏加高些,是不是会更稳当点呢?”

    旁边有个吊水的细妹子一听,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人小个子矮,井栏加高我够不着,脚下垫上砖头会更危险的。”

    周恩来想了想说:“可总得想个办法嘛!不然,这样下去迟早还会出事的。”

    在场挑水的人一听,都觉得周恩来说得在理,一个个心里都很感动,可一时又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在这当儿,有个青年军官请周恩来去。周恩来离开时关切地对挑水的妇女们说:“大家再想想办法,出出主意,这问题一定要解决。”

    吃晚饭的时候,周恩来又想起老乡们吊水的事。他扒了几口饭,忽然放下碗,拿起一只竹筷子,横放在碗沿上,高兴地对站在一旁的警卫员说:“你看这办法如何?”

    警卫员看了一会,看不出道道来,便对周恩来说:“您整天忙着革命大事,这点小事您还这样操心!”

    周恩来目光炯炯地望着警卫员,语气严肃而又亲切地说:“你别看这是小事,这也是我们革命者的责任啊!”他见警卫员有些迷惘,便耐心地诱导说:“你想过没有,一个革命者的责任应该是什么?”

    警卫员眨眨眼睛,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为穷苦人翻身解放,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周恩来点点头,接着说:“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想到劳苦大众嘛!具体点说,只要对穷苦人有益的事,我们都要挂在心上。”他和颜悦色地望着警卫员,启发地说:“你说说,这关系到穷苦人安危的事,能说不是我们革命者的责任吗?”

    警卫员激动地眨了眨眼睛,笑笑说:“可就是您忙啊!”

    周恩来说:“忙,不也想出解决的办法了嘛!”接着,他便把刚才想到的办法告诉警卫员:在水井两边各打一根树桩,树桩顶上横架一根粗大的木头,在木头中间对准井口安上滑轮……

    警卫员思索了一阵,眼睛蓦地一亮,高兴地连连点头,说:“这办法好,这办法好!这样吊水,既省劲,又安全。”

    第二天,警卫员便按周恩来说的办法,找人在井口顶上安上了滑轮。

    傍晚,周恩来又来到井口边,见梁伯姆和另外几个妇女,一个接一个在用滑轮吊水,便高兴地对她们说:“你们现在吊水还担心不担心啊?”

    梁伯母乐呵呵地望着周恩来,激动地说:“不担心了。这都是革命军替咱穷人想得周到啊!”

    周恩来在回宿舍的路上,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又返回到井边,指着挂滑轮的铁线,对身旁的警卫员叮嘱说:“换大点的铁线才牢固,不能给老乡留下后患。”

    周恩来走了,梁伯母和其他几个挑水的妇女,望着他远去的身影,一个个眼睛里闪着感激的泪花。……井口上端的滑轮,好像懂得人们的心情似的,伴着井桶的上下飞舞,也在“吱吱呀呀”地尽情地欢唱着……

    写在墙上的留款信

    在漳平杨美村,珍藏着一幅写在墙上的红军留款信。

    老板:

    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二十九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

    这幅留款信普普通通,但它却像一座历史碑文,真实记载着当年红军坚决执行我党我军群众路线的历史事实。

    这幅红军留款信是怎么来的呢?

    1929年8月间,国民党调集闽粤赣三省军队围剿闽西苏区。为了打破敌军“围剿”,当时驻闽西的红四军前委,开会决定由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第三两个纵队3000余人,向东攻打宁洋、漳平,打到敌军包围圈外的闽中去。8月间,朱德率领红军来到了漳平杨美村。杨美村,当时只有十几户人家,地处戴云山麓,崇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当地群众虽然听说过“朱毛红军”三打龙岩,但红军是什么样子,他们却尚未见过。老百姓听到土豪劣绅散布的流言蜚语,污蔑造谣红军在县城“杀人放火”,人心惶惶。现在,他们又听说红军真打来了,全村人扶老携幼,躲进了深山老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江德贤、何正生夫妇——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夫妻
·下一篇:龙门印记(外一篇)
·浅谈闽西印刷业对中央苏区的贡献
·闽西开中央苏区之先河举证
·龙门印记(外一篇)
·江德贤、何正生夫妇——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夫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回忆父亲张元培将军
·华喦——山水画与文人情结
·新发现的毛泽东题词——“华夏邓氏 千秋一脉”
·红旗跃过汀江
·大型交响合唱 红旗不倒(歌词)(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浅谈闽西印刷业对中央苏区的贡献
闽西开中央苏区之先河举证
龙门印记(外一篇)
聆听革命故事 感悟群众路线(上)
江德贤、何正生夫妇——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夫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回忆父亲张元培将军
华喦——山水画与文人情结
新发现的毛泽东题词——“华夏邓氏 千秋一脉”
红旗跃过汀江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