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正文
第十一章 “关门打狗” 决战在黑土地
2007-07-05 09:45:39
来源:《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
作者:王运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国共同惊心动魄的生死大决战。这是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地组成的战略大决战,是中共中央在“解放全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写下的最为辉煌、最为精彩、最为神奇的一页。三大战役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向前发展,构成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气势磅踌、波澜壮阔的画卷。三大战役,东北首执决战旗。毛泽东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各个歼灭的”的战略,东北野战军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会人、解放东北全境。三年争战,两月即见分晓。
    1948年秋,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还象往常一样的平静,阳光明媚,秋风送爽。村前的滹沱河水缓缓流淌,村后的柏坡岭苍翠美丽,沿河两岸的田野里,稻谷飘香,苇波荡漾,根据地的老百姓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唯有中央机要室和作战室里,电键声声、电话频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军委领导人的小土屋里彻夜灯火通明;机要参谋、作战参谋们手持电报在机要室、作战室和领袖们的土屋之间,跑出跑进,显得格外繁忙。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要打大仗了。
    是的,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就要开始了。为了争取全国胜利早日到来,是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机关小食堂召开政治局会议。会前,先开了十一天的预备会。到会的除政治局委员外,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也出席了会议。13日,兼任代总参谋长的周恩来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说,要“把战争继续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战争负担加之于敌。为此,“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他指出,在第三年的作战计划中,全国的重心在中原,北线的重心在北宁线。为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中央书记处连续开会,作出一个个英明决断,一份份重要文电,正由这些小土屋,穿越山川,传向各大战略区。
    9月7日,东北野战军总部接到军委电令:使用主力于锦州至唐山一线,首先歼灭该线之地。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打响了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枪。
    毛泽东为什么要选择东北战场作为这场大决战的起点呢?叶剑英做过详细的分析:
    毛泽东同志在紧紧地抓住决战时机的同时,叉正确地选择了决战方向。当时全国各战场的形势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但敌人在战略上却企图尽量延长坚守东北凡个孤点的时间,牵制我东北人民解放军,使我军不能入关作战;同时,敌人叉准备把东北放军撤至华中地区,加强华中防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战略决战的方向,指向华北战场,则会使我军受到华北、东北敌人的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如果我们把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敌人迅速撤退,而实现他们的战略收缩企图,因此,东北战场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当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对我叉特别有利。在放军方面:孤立分散,态势突出,地区狭小,补给困难;长春被围,无法解救,或撤或守,举棋未定。在我军方面:兵力优势,装备较好;广大地区,联成一片;土改完成,后方巩固;关内各区,均可支援。东北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放军,就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就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的总后方。根据上述情况,毛泽东同志将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的卫立煌集团,这就将战略决战的初战胜利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宏图大略全局在胸投下的一着好棋子。决战首先从局部的优势开始,进而争取全局上的更大优势。
    这一分析,深刻揭示了首战辽沈的原因及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决战前夕看买力
    自从1945年秋冬,10万八路军铁流出关,配合苏联红军摧毁伪满政权,收复东北失地后,便与国民党在这片黑土地上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激烈争战。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尤其是1947年5月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后,东北民主联军连续发动夏、秋、冬季攻势,共歼灭国民党军近30余万人,攻克城镇74座,其中包括四平、吉林、辽阳、鞍山、营口等重要城镇及战略要地,切断北宁、中长铁路,将国民党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内,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已成定势。黑土地上的最后决战就要来到了。
    1948年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原东北民主联军各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东北军区,下属原东满、西满、南满和北满各军区及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则是由原民主联军9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司令部和十余个独立师组成的机动作战部队。
    新改称的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伍修权任正、副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队称谓的改变,它标志着这支武装力量,经历了两年多的浴血奋战,踏上了光明与胜利的坦途。
    然而,在即将展开的与东北国民党军事集团作最后决战之前,这支力量还面临着许多陌生的问题。为此,东北野战军的主要领导人在冬季作战结束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部队的巩固与建设上。
    1948年3月下旬,东北野战军总部在哈尔滨召开了=系列会议,研究部署野战军的巩固发展与任务。会议认为,目前野战军所处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被动转到主动,从防御转向进攻,从分散转到打成一片。从前的任务是怎样把根据地搞起来站往脚。现在根据地建起来了,并且得到巩固,我军站稳了脚根,任务就转到怎样解放全东北上来。军队的转变,由分散的作战到集中的作战,由不正规到正规作战,由运动战转到攻坚战。因此部队建设应转向“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军普遍开展了诉苦运动,并推向全国各解放区战场,形成新式整军高潮。
    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
    可以说,此时在黑土地上,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敢称“无敌了”。
    在政治思想工作的鼓舞下,东北人民解放军不仅越战越勇,而且愈打愈大。到1948年7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先后编组了二线兵团的37万人,有效地保障了野战兵团的兵源。
    此外,从1948年春未到复未,东北野战军以“练好兵,打长春”为目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练兵运动,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练兵高潮中,东北野战军又组建了第五、第十一和第十二步兵纵队及炮兵纵队、铁道纵队。尤其是炮兵纵队的组建,对增强东北野战军的实力是不可估量的。
    时至夏未秋初,东北野战军已拥有正规军12个纵队36个师、17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及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个坦克团,共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号称百万大军。全军拥有各种火炮2376门。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总面积的97%,人口1860万人,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具备了支持东北野战军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我们再看看东北国民党军队的实力情况怎么样呢?东北国民党军队虽仍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武装共计55万人的实力,其中正规军48万人。但已被东北野战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陷入进退维谷、固守无力的境地。
    龟缩在三个战略据点内的国民党军队,犹如三叶扁舟漂浮在汪洋大海之中,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如此严重的局势,蒋介石焉能不心急如焚呢?
    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继续固守长春、沈阳、锦州几个大据点,坚守东北;二是放弃东北,将数十万部队撤入关内。
    关内的局势也不乐观。
    与解放军相比,国民党军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仍处于优势,但在战略地位上已转入劣势,其作战方针由“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再到“全面防御”、“分区防御”,最后变成以北平、西安、汉口、徐州、沈阳五大战略据点为支在的“重点防御”。
    国民党内外交困。这一度使蒋介石考虑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其主力撤往锦州,伺机转用华北、华中战场。
    早在1948年3月初,驻华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也向蒋介石提出过撤出东北的建议,敦促蒋介石利用东北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后期,沈阳、锦州间兵力较少的机会撤出满洲。
    顾虑重重的蒋介石未敢贸然决策。他担心此举会动摇军心,并可能导致华北乃至黄河以南局势恶化。而在东北方面,如果实行蒋的撤退计划,不仅与卫立煌把主力集中沈阳不动的策略相抵触,而且卫立煌认为,解放军已占领了锦州、沈阳问的要隘沟帮子,蒋军若出沈阳打向锦州,中间还要渡过几道河流,重武器和大部队皆难通过,况且解放军已有几道阻击阵地,稍有不慎,将全军覆没。卫立煌坚持固守沈阳,整训部队,伺机再出。这样,蒋介石想撤出东北也绝非易事。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章 组织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下一篇:薄一波题词
·第一章 转战陕北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下)
·第十九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第十八章 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败退台湾
·第十七章 与国民党举行北平和谈南京政府拒签《和平协定》
·第十六章 从西柏坡到香山
·第十五章 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七届二中全会
·第十四章 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的交往
·第十三章 分割包围战和并用取平津
·第十二章 淮海决战60万战胜80万
·第十章 组织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