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任弼时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这篇政治报告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为题收录在《任弼时选集》中。这篇重要文献强调要正确认识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建设好青年团,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积极作用,使青年成为国家建设的得力助手。重温这篇文献,对新时代加强党对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仍具有启示意义。
“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力量已经基本上被人民的力量所打垮,不需要很久的时间,人民解放军就可以在全中国取得胜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任弼时对当时的形势与任务作了详尽的分析。一方面是“我们现在接近于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军事上,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反动军队。与此同时,解放区的地域与人口不断扩大和增加。另一方面是“我们面前又放着建设新中国的极为严重的历史任务”。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恢复和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国防力量。面对这样的形势与任务,该怎么实现发展?任弼时指出,“在动员人民力量的时候,必须着重动员青年的力量,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积极作用”。
对于青年的积极作用,任弼时引用了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演来进行说明,“‘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任弼时指出:“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一二九运动、八年抗日战争、抗战以后的民主爱国运动和三年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青年都曾站在英勇斗争的最前列,对人民革命运动作了很光辉的贡献。”在革命接近于全国胜利的时候,要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发挥青年先锋队作用,“一方面使青年积极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军的最后进军”,“另一方面使广大青年积极努力参加各方面的建设工作,特别努力参加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
任弼时还认识到,要将青年带头当先锋与“先锋主义”相区别,提倡青年带头当先锋,但不能走到“先锋主义”。他提出,“先锋主义是不顾共产党的领导,而企图去代替党的领导”,对于这种错误偏向,应当反对。他谈道:“我们必需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建立对于青年团的正确领导,才能使青年运动按照伟大的中国人民民主事业的需要正确地迅速地前进。”
保证党“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
任弼时指出,过去的青年工作经验证明,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才能团聚青年力量,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正确向前发展。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历次伟大的青年运动,所以获得光辉的成绩,都是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如果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青年运动也就会随之而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失。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最好的领导者和保护者”。
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实现。任弼时认为,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中国青年运动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具体体现为:其一,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绝对必要性;其二,坚决执行和服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决议;其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其四,对中国共产党完全信任。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对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职责。对于如何履行职责,任弼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要给予青年工作关心和帮助,把青年工作放在一个应有的适当位置上;各级党委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是目前形势下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任弼时还强调,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在加强对青年团领导时,又应当注意尊重青年团在组织上应有的独立性。”但是,必须清楚区别青年组织应有的独立性与“闹独立性”的偏向。他指出,有些地方的青年组织,“不善于使青年运动与整个党所领导的人民运动相结合,过分地强调了青年的特殊性,因而产生一种单独去搞青年自己一套的闹独立性的偏向,这是错误的”。
“团结和教育青年一代”
为了加强党对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建立全国统一的青年群众的积极分子组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任弼时指出,“过去青年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青年群众自己的积极分子的组织,作为青年群众中领导的核心,才更能有力地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青年团要在各种不同职业、不同工作部门的青年群众中进行工作,其总的目标,在于团结和教育青年一代,“领导青年学习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各种理论与实际”。
青年团要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青年。在团结的对象方面,青年团不仅要团结青年学生,还要团结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和青年军人。任弼时指出,“其工作阵地,显然不应当限于青年学生的狭小范围内,相反,是要把更多的注意放在开展工农劳动青年中的工作上”。在团结的方法方面,建立团组织以团结青年。在城市、农村、军队和学校建立团组织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在城市中,要最广泛地发展团组织;在农村中,要有重点地去发展团组织;在学校中,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建立团组织。
青年团要管好青年教育。一是青年团要选派青年到干部学校和训练班学习。任弼时指出,城市和农村中的青年团要供给大批优秀团员和青年工人、农民及革命学生知识分子,进到政府开办的干部学校和训练班里学习,以培养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人才。二是青年团要领导青年学生学习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理论和实际。任弼时认为,既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以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各种具体工作上的实际运用,强调“学习要和本身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工厂中的青年团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工厂中的熟练的模范工人;在农村中的青年团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农村中的有知识的模范农民;在部队中的青年团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的模范战士或战斗英雄;在学校的青年团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校中有思想的模范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