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左邱宇:红色文化概述
作者:左邱宇
浏览次数:
2025-08-21 11:01:1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摘要: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文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红色文化概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概念、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关系、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等等问题,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红色文化;  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① 要“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②红色文化要“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为红色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红色文化研究的根本遵循。

    从文化学的理论来看,广义文化认为所有物质和精神产品都是文化,比如玉石文化、酒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精神文化;狭义文化则认为,只有精神产品才是文化。在社会生活和文化学研究中,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概念实际上是同时使用的。红色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④这一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文化学内涵。

    在红色文化的研究过程中,红色文化的文化学概念是首先需要准确和清晰阐述的。需要正确理解和揭示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各种文化学概念的关系;也需要研究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

    什么是红色文化?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

    与大自然山川河流的物质文化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精神产品的精神文化形态不同,红色文化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文化学概念。如果从红色文化全球化和中国红色文化两个不同的视野来看,红色文化可以从两个不同的领域来理解。

    从全球化视野来看,全球红色文化是指从1848年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基因为标签,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在全球的诞生。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说,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的历史就是全球红色文化传播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全球化的红色文化、“赤色文化”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主要体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之中,即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国际)以及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红色文化。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传播至今已有177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就是全球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标签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因。也就是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基础,并同本国实际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就是红色文化。

    从中国红色文化的历史来看,红色文化是指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红色文化的起点和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广义文化来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红色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中国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宗旨、初心使命等红色文化符号为文化标签,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红色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已有104年的历史。中国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一百多年以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红色文化已经融入红色歌曲、红色旅游、红色课堂、红色遗址、红色诗词、红色节日、红色影视作品等等文化形态之中。如今,纵观全球红色文化的现状,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也许是全球最出类拔萃、有口皆碑的。

    二、红色文化关系的阐述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学习研究红色文化,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红色文化的相互关系。

    第 一、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文化基础,或者说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全球红色文化的文化源头,马克思主义就是全球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首要标志。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没有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不可能有红色文化在全球的兴起、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红色文化的文化基础;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红色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同本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中国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产物。中国红色文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在阐述红色文化概念与关系问题上,首先必须确立的基本结论。

    第二、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⑤作为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红色文化的传统文化基础,红色文化丰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二者相得益彰,有机统一。

    第三、中国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关系。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联系在于: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文化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领导者都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主体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区别主要是强调的重点不同,红色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红色内涵、红色标志;革命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等等文化元素。党的二十大找到了党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标志着革命文化在新时代实现了理论创新。

    三、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⑥。“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⑦。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呢?

    第一、坚持传承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要提高对于传承红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向和使命。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传承红色文化提高到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来认识。这是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根本遵循。   

    第二、认真学习研究红色文化理论,搞清楚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关系,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化水平。构建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体系。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奠定文化基础。

    第三、在“两个相结合”的过程中传承红色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⑨ “两个相结合”是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根本方法论,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要注意研究第二个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和具体方法、路径,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构建中国红色文化顶层设计体系。

    第四、把红色文化的传承融入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一切与红色文化有关系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方式、社会活动都可以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红色文化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承;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传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在红色音乐中传承;在红色旅游中传承;在教学研究工作中传承;在红色文化的学习宣传中传承; 在红色影视作品中传承。要充分运用AI技术、大数据、多媒体等等高科技工具提高红色文化传承的现代化水平。

    第五、在伟大斗争中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愈演愈烈。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将在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中,历经全球各种文化思潮的洗礼脱颖而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⑩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为指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中,高举红色文化旗帜,继承红色文化光荣传统,正确认识处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关系,披荆斩棘,在伟大斗争中塑造红色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②③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运用好红色资源 传播好红色文化》2022-06-30 10:23:41 来源: 新华网
    ④⑥⑦⑧习近平《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2019年05月28日 11:15 学习中国
    ⑤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单行本,第18页、第17页,《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
    ⑩《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22-03-01 17:21 来源: 新华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24年12月
    2、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
    3、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郭智薇:三尺公诉席上的忠诚坐标——从潘非琼事迹看检察工作的初心与担当
·下一篇:无
·特稿:红色文化概述
·红色文化公益基金携《红色有约》系列活动走进刘长工:解码一段跨越时代的红色人
·红色教育:川北戚氏宗亲会第二届捐资助学仪式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圆满举行——宗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周宗胜: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修缮历史建筑 保护红色文化(组图)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修缮历史建筑 保护红色文化(组图)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河滨街道聘请红色文化(水南娘子军连)特约顾问
·马情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河滨街道聘请红色文化(水南娘子军连)
·特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河滨街道聘请红色文化(水南娘子军连)特
·周宗胜:革命老区镇——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召开筹办“红色文化”展览座谈会(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左邱宇:红色文化概述
特稿:红色文化概述
特稿: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连城县姑田镇
郭智薇:三尺公诉席上的忠诚坐标——从潘非
远航:九三大阅兵——向全世界宣示…(组图
红色头条: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
红色联播:连云港为抗战老兵定制赠送纪念邮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红色基因——热烈欢迎中国
刘亚楼之子刘煜滨忆“东北老航校”:立下不
蒸汽机车博物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