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中红网:被国家领导称赞的“知青”农村合作社——老知青徐桔桔、贾爱春重返黑土地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组图)
2022-05-20 08:50:07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徐桔桔、贾爱春,为了让40多年前她们插队落户的乡村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重返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她们带领村民成立新型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走现代农业致富路。村合作社又联合其他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逊克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短短三年,山河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徐桔桔、贾爱春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激动人心的反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她们2013年“感动龙江”十大人物提名奖。全国许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她们的感人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徐桔桔、贾爱春的事迹报道批示:“读完此文,既敬佩又感动,使我增强了信心和力量。”徐桔桔和贾爱春重返第二故乡,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当年的激情岁月圆梦,谱写出了人生新的篇章。

徐桔桔(前排左一)和贾爱春(前排右一)当年插队时的合影

    一个人生命可以燃烧几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静下心来,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为的却是他人的利益与幸福?

    上海知青徐桔桔和北京知青贾爱春正在这样做着。她们都已年过花甲。退休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带着年轻时的激情和梦想,回到了当年下乡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为了40多年前插队落户的乡村百姓可以过上富足生活,分别担任村支书和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董事长,通过发展合作化、机械化的现代大农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黑土地上续写青春的辉煌。

    插队建立深厚感情,“二次下乡”贡献余热

    那时天更冷,山河村穷,有时烧柴都供不上。大家一干就是一天,吃的菜就是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平时是粗粮,赶上吃馒头,拿筷子这么一扎一串,我一个人就可以吃4个。”回忆起知青岁月,徐桔桔边笑着对记者说。

    1970 年4月18日,是徐桔桔永远难忘的一天。17岁的她怀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憧憬,第一次来到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逊克县山河村,和80多名上海知青在这里插队落户。在山河村9年的劳动锻炼,记忆中保留的不仅仅是艰辛,还有着对那片土地和乡亲的刻骨铭心的眷恋。如今的她,看上去仍显年轻,依然不失江南女子精明的气质和娇小、干练的风韵。她说,1970年4月我们来的时候,山河村只有24户人家,104口人。从1969年开始,一批批来自上海、四川、河南等地的知青到了山河村,前后共有108人。他们与老乡们一道上山拉柴、下地种田,养鸡、养猪、种菜,成为山河村生产和建设的主力军。共同在这儿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

    5年后,曾下乡到河南驻马店的贾爱春又“二次下乡”,从北京来到黑龙江,与徐桔桔同住在一个宿舍。

    1979年,伴随着知青返城潮,徐桔桔和贾爱春先后回到了上海和北京。几年的插队经历,与老乡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令他们刻骨铭心。无论身在国内还是国外,从商还是从政,在岗还是退休,知青们始终眷恋着第二故乡。

    这几年大家都老了,就常想起山河,想在这儿建个知青馆,每年都来住几个月,权当疗养了,平时还可给村里办公用。

    2009年,贾爱春回到魂牵梦绕的山河村。这时的山河村已被并入另一个村子,乡亲们连个集体活动的场所都没有。贾爱春卖掉了北京的一处房产,拿出30万元,在县、镇的配合支持下,盖起了知青会馆。村里人投来的目光既羡慕又满含期待。几个老乡拉着知青的手说,当年咱们就在这一起战斗过,现在你们既然忘不了这里,能不能把知青们请回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知青会馆建设的过程中,乡亲们不止一次向贾爱春提出这个问题。

    知青们好像这时才突然感觉到,第二故乡山河村其实现在依然还很穷。这些老人当年有的是村里的团支书,有的是民兵连长,都是当年在一起摸爬滚打的,现在却比他们都苍老了好多。

    “为弄清大家的真实想法,我制作了100张调查问卷,看看大家是否支持知青重回第二故乡,没想到所有村民都选择了‘支持’,有的一家几口人都在问卷上签名,按上手印。这样我心里就有底了。”贾爱春说。

    人生有几个9年,难忘第二故乡,固然是大家共同的情结。但要第二次下乡,从城市搬到农村来,又谈何容易?知青们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许多割舍不掉的事情。但老乡的话他们是真往心里去了。热情最高的北京女知青贾爱春首先鼓动徐桔桔到山河来。徐桔桔当时有些茫然,怎么说来就能来?来了又能干些什么?

    徐桔桔是上影集团退休职工,老党员。35年前,她就是在山河村插队时入的党。回上海后,她一直做财务管理,退休后被一家韩国公司聘用,负责电影投资方面的工作,月薪过万元。对她来说,放弃这份收入不难,但还有很多东西难以割舍——年逾9旬的父母住在敬老院,一去数千里,怎能不牵挂?小孙女出生不过百日,需要人照顾,怎么和儿子开口?

    贾爱春召集大家不停地商量。有位旅居德国的知青说,农村的发展,出路在提高生产力,现在农村一家一户,劳动效率低,年轻人又不愿种地,生产力低下可想而知。提高生产力就得上大机械,特别在黑龙江,人少地多,最适合。但现在一家一户的土地格局又用不了大农机。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变革生产关系,让土地连成片。国外许多先进国家提高生产力是通过建农业合作社解决问题,在德国,农民离了合作社都没法生存。

    知青们上网研究,多方请教,广泛搜集国内外情况,一个组建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设想越来越清晰,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创业的兴奋。当年在山河村当过妇女队长的徐桔桔又来了激情,决定出山。

    贾爱春同样有很多困难。她的老伴因为脑溢血半身不遂,在建“知青会馆”的日子里,她只能把老伴带在身边,在县城里租一间房子,白天下乡,晚上回县城照顾他。冬天气温太低,老伴有病无法适应,她才不得不把老伴送回北京,让儿子照料。

    尽管很难,徐桔桔和贾爱春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回到山河村,带村民们搞土地入股的种植合作社,通过大面积机械化耕作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前提,一是山河要能重新独立成村,二是徐桔桔要能当上村里的带头人。

    去年一年,徐桔桔在上海和逊克县之间跑了5个来回,贾爱春更是在上海、北京、黑河之间跑了12趟。除了考察当地情况,了解农情之外,为了弄清山河村百姓的想法,贾爱春又制作了100多张调查问卷,无记名调查大家是否支持知青到村里当支书。没想到的是,100多户村民,每一户都在问卷上选择了“支持”。

    一切准备妥当,去年国庆,徐桔桔瞒着家人,偷偷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了逊克县,被县里委任为山河村党支部书记。回到上海,她惴惴不安地和儿子摊牌。没想到儿子听了母亲的选择,沉默了一会后说:你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去吧,去做你喜欢的事。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9月28日,山河村重新恢复村建制;2011年11月7日,徐桔桔通过组织程序担任山河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1月4日注册成立种植合作社,贾爱春被选为合作社董事长。村里的老乡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寒风里扭着秧歌庆祝,老人们热泪滚滚:“几十年没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

    组建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走进山河村,记者不禁眼前一亮:干净的水泥路足足有六七米宽,安装着簇新塑钢窗的房屋显得格外亮堂,每户人家由蓝白相间的铁栅栏隔开,整齐而美观,村子被一望无边的黄豆和玉米田包围在中间。

    路过的村民见了徐桔桔和贾爱春,都是满面笑容,热情地打着招呼。“这一年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史先福告诉记者,徐书记来之前,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土垒的,冬天风呼呼地往里灌。“她们为我们跑断了腿,才争取来这笔新农村建设的钱。”史先福说的没有任何夸张。初到山河村,除了忙着合作社的筹备工作,徐桔桔和贾爱春最操心的就是改变山河村的面貌,提升村民们的精气神。

    光是为了给村民房子安装塑钢窗,徐桔桔和贾爱春就跑了不知多少趟县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这笔钱下发到村一级的行政单位,当初山河村不受重视,没有享受到,现在恢复建制,要在本就十分困难的逊克县财政中拿到这笔钱,非常困难。她们先是“堵”建设局长的门,两人带着水和饼干,早上5点多就起床往县城赶。局长说在开会,两人就在会场外等,一等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候,她们两小时内找了局长6回,搞得局长一推门看到两人,“哎呀妈呀,你们怎么还在。”

    争取到项目开工后,按惯例钱由村民垫付。能不能把这笔钱拿回来,又是一个难题。徐桔桔和贾爱春又开始“堵”财政局长,一次次闭门羹,一回回围追堵截,最终打动了局长,他说:“两位知青对第二故乡的反哺,都做到这个地步了,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拿到钱的那天,整个村子轰动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效率,以前这种钱,没有一两年绝对拿不到手。”

    这是徐桔桔和贾爱春到山河村后办的第一件实事。贾爱春告诉记者,“这里人很实在,干什么事情都是看实际行动,你说得再好听,做不到,老百姓不会服你。”

    “两位知青老大姐舍弃个人利益,回到山河村带领大家致富,我们信得过,更看到了希望。”村民姜红梅告诉记者,徐桔桔当村支书,“工资”(补贴)一年有5800元,“但她还坚持不收这笔钱,拿来捐给村里的困难户、军属和残疾人”。

    两位知青大姐性格迥异。贾爱春风风火火,是“闯将”,徐桔桔温婉持重,是“儒将”。

    “农村要发展,出路在提高生产力。黑龙江人少地多,最适合上大机械,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土地连成片,建农业合作社。”贾爱春说。

    搞种植合作社,最大的难题是村里的机动田。山河村有农田420多公顷,其中40多公顷是属于集体所有的机动田。当年村里为了还外债,用极低的价钱把这些田包给了一些村民,一包就是20年。现在要搞合作社,如果这些田不能收回,将影响土地连片,无法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虽然村里百分之95的农民都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加合作社,但恰是几户没有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手里有不少机动田。这些田如何收归集体,成了摆在徐桔桔和贾爱春面前的最大难题。

    “当时这些村民是因为有疑虑没有入社,要说服他们,真是难上加难。”最无奈的时候,贾爱春会爬上知青会馆号啕大哭,她对前来找她的奇克镇党委书记陈越说,“书记,我不行了,我要回家,回北京。”陈越也不搭话,事后他说,他比两位知青自己还有信心。果然,哭完了,陈越说,大姐,走吧。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两人又继续回去想办法。

    最终,徐桔桔和贾爱春决定还是用老办法——搞民意调查。一份份调查表发下去,收回来时,徐桔桔和贾爱春的鼻子发酸:百分之98的村民不但签名支持回收土地,还按上了密密麻麻的红手印。不少村民还主动帮忙做工作,说服自己的亲戚、子女、朋友率先交田。种植合作社终于办起来的那天,一位村民感慨,这件事谁来也没辙,只有你们能办成,因为你们没有私心。他郑重地握着两位知青的手说,“不瞒你们说,想着要把土地交给你们,我两三天没睡好觉。土地就是我们的命,现在我们把命给你们了!”

    2012年5月,由贾爱春、徐桔桔等5位知青每人投资5万元入股,占山河村总农户数百分之98的97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山河村种植合作社宣告成立。徐桔桔从网上找来合作社法和相关的财务制度仔细研究,根据山河村的实际情况为合作社建章立制,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合作社管理透明规范,村民们心里亮堂。

    合作社办得好不好,效益是关键。2012年,刚播种没多久,山河村遭受了60年不遇的大旱。但因为大面积机械化耕作的优势,参加合作社的村民们还是尝到了甜头。由于调整了种植结构,改变了大豆一种30年的局面,并采用了大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成本,合作社每垧地的效益比往年还提高了近2000元。
 
    “旱成这样,黄豆地不减产,玉米地更丰收在望,每垧(公顷)至少能收7500公斤。”听说每公顷土地可能增收3000到5000元,村民们都乐呵呵的,最早提出邀请知青回来当村官的郭齐生老人告诉记者,“这一步是走对了!现在我们对她俩的要求是最少干两届,只要她们不说‘走’,她们指哪,我们打哪。”74岁的村民李奎友逢人就说:“这么一弄真有奔头,看来我还要多活几年。”

    讨钱、收田、干旱……一个个难关被闯过。徐桔桔告诉记者,山河村的经历让她们明白,要踏实地干好一件事,靠激情,也靠理智,靠冲动,更靠坚持。

    规划未来,让知青资源助推当地发展

    “逊克是知青资源富集的地方,发展‘知青经济’,大有可为。”逊克县委书记张晓燕说。40多年前,逊克大地聚集了7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其中上海知青就有4900多名,至今仍有36位知青一直生活工作在这片热土上。知青们为逊克县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贾爱春和徐桔桔的到来搅热了小村。曾在山河村下乡的上海知青马政德、陆鸿退休后也要回村做贡献。曾在逊克县克林乡克林村插队下乡的哈尔滨知青侯云浦,闻讯来到山河村看望贾爱春,探讨回克林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逊克县团结村里走出的企业家田玉成,为家乡投资成立合作社……

徐桔桔(右)和贾爱春在玉米田里看长势

    今年1月份,逊克县委、县政府在上海举办了“宣传推介徐桔桔、贾爱春返乡创业先进事迹”的知青联谊活动。通过成立逊克知青上海联谊会、举办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逊克县密切了同知青的感情,对接招商引资项目10余项,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张晓燕说,山河村的合作社在运行中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在探索如何把农村的土地资源向资产、资本进行转化,是一项现代化农业破题的探索。

    谈起合作社未来的打算,徐桔桔和贾爱春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除了种植合作社,我们还要办千万元的农机合作社。村里还要重点

    发展养猪业,让猪场的规模达到1000头,山河村的白菜种植远近闻名,有发展蔬菜种植的基础,搞蔬菜订单种植、订单加工也能让农民增收。”在她们的长远规划中,除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秸秆制煤,甚至合作社上市都在这些老知青的视野中。

    其间,徐桔桔、贾爱春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从说服村民入社,到争取各项政策,再到理顺原体制关系,可谓跑断腿、磨烂嘴。他们终于用实际行动赢得所有村民的信任。村民们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在我们把命都交给你们了。

    一年干下来了。记者问,合作社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好处多了去了!”大家七嘴八舌说。

    “全村400多垧地连片种植,全部雇大农机代耕,从种到收十几个劳力就够了,全村劳力都不用再干农活了。”不干农活干什么?”记者问。

    当年的民兵连长抢过话:“可干的多了去了。年轻的好多都干建筑去了,没见过蜘蛛人么(给高楼外墙刷灰的工人),一天挣100多块。这不就额外增收了吗?”

    徐桔桔介绍说,合作社的农作物集中种植,质量也大大提高,实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决策集中,也便于调整种植结构。过去这里光种大豆,种得地都不长了,今年增加了近一半的玉米面积。

    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农民的利益问题。

    参加监事会的几位老者说,“我们这个合作社的最大特点就是共同富裕。农户的地入了股,挣的不是死钱,是按股分红,合作社效益越大,各家就分的越多。现在合作社的会特多,大事小情都得开会定,公开、透明嘛。

    “我们这租地的行情是每亩4500元左右,今年合作社一准得超过这个数。今年是大旱年,春天苞米叶子划个火都能点着,多亏合作社种的苗好,多抗了一阵子,下了雨,要不的话可毁了。像今年的苗情,要是没灾的话,每垧地我们还能多收四、五千块。”

    问到粮食销售,徐桔桔说,“销路不错,我们合作社网上卖、电话也联系,量一大就吸引来了大经销商,价格1斤还能往上撩几分呢。”

    “说句总结的话”,徐桔桔说,“我们今年办合作社算是初战小捷,一不小心给乡亲们干了一件好事呐。”

山河村的演出队到上海演出

    合作社的新计划

    谈起合作社明年的打算,徐桔桔有些眉飞色舞。她说,“从现在起我们正在种植合作社基础上,全力筹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你知道我们现在靠代耕成本还是有些高。有了自己的大农机,成本就能降下来一大块。还有,办千万元合作社,国家是有配套政策的,我们投400万,国家就能给补贴600万,怎么能不争取?

    “你们没看今年白菜、土豆大丰收吗?往年白菜卖20块钱一袋,今年只能卖到5块钱。明年我们合作社就要搞窖储,还要搞蔬菜的加工增值。

    “你没看我们这有河吗?这可以搞水产养殖呀,还能种荷花,发展旅游业

徐桔桔和贾爱春和农民一起收庄稼

    “我们还想搞秸秆煤,解决村民燃料问题。村里还得再修几条路,村容村貌也得再整整啦。

    “还有件更大的事呐,你知道我们知青有好多搞证券的,他们帮我们写了策划书,说我们把县里一些合作社联合起来,就有运作上市的希望。现在土地入股等还有政策方面的问题,贾爱春正在北京找中科院的朋友帮助研究呢;我们还有知青和人民日报记者联系了,也要帮我们呼吁呢。真要上了市,我们合作社为村民办事的实力就更大了。”

    马上到来的国庆假期回不回家?徐桔桔和贾爱春异口同声——根本没想过。“现在正是秋收,秋收结束了还要卖粮,分配,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工作,关系着村民的利益和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徐桔桔已在为来年筹划:除了继续把种植合作社办好之外,村里还准备建立一个蔬菜合作社,对白菜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打出品牌;与之相配套的,是一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正在打桩建设。

    “养猪产生的粪便,将是最好的农家肥,专门生产无污染的绿色蔬菜。”徐桔桔告诉记者,村后的那条河也将开挖,大面积种植荷花,成为一个美丽的景点,也是村民收入的一个增长点。一切,都是因为种植合作社成立后,大面积机械化的耕种,使百分之80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大家不但可以出门打工,更可以兴办其他产业,村民们致富的途径更多了。

    34年前,小岗村的壮举,开启了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划时代的一场革命。34年后的今天,中国农业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是什么?新的“小岗村”在哪里?我们想说:下一个制高点必定是农村合作经济;一批新的“小岗村”很可能就诞生在龙江!

    重返正当其时 奉献成就梦想

    采访徐桔桔和贾爱春,最想问的一句是,为什么?为什么能够放下一切,到穷乡僻壤种地。

    两位老知青的回答很实在:除了对第二故乡的感情之外,也想为老百姓做点事。“现在,很多人都在埋怨这、埋怨那,与其埋怨,不如静下心来,去为改变现状多做一些。我们虽然都是老人了,但是我们爱这个国家,爱这片土地。”徐桔桔告诉记者,改变山河村,是她和贾爱春力所能及的一点事,她也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

    两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与父老乡亲一起,浇灌致富梦想,故事令人感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汪德富:浠水发现抗美援朝珍贵老图片(组图)
·下一篇:王继红:《为人民服务》点亮人生的航标——记致力于知青养老事业的海南知青邓子坚(组图)
·王继红:《为人民服务》点亮人生的航标——记致力于知青养老事业的海南知青邓子坚(组
·刘必超:魂牵梦萦的知青岁月与“三农情”(组图)
·徐国俊:执着于知青公益活动的徐国俊
·张伟臣:感谢那段吃苦的日子——延安大学学生“重温知青路走进梁家河”下乡活动纪行
·中红网:耕耘在第二故乡的田野上 应用生物技术帮助农民进行土壤修复 降解农药化肥残留
·王继红:为了梦中的黄土地 程炜唱响山西老知青的扶贫之歌(组图)
·耿明志:库布齐大沙漠的知青情怀(图)
·王继红:为了延安父老乡亲的脱贫致富——记北京知青杨志山(组图)
·中红网:延安精神与知青岁月的为民情怀(1)上——赴陕北延川县委党校政治轮训纪实(组
·特稿:延安精神与知青岁月的为民情怀(1)上——赴陕北延川县委党校政治轮训纪实(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继红:《为人民服务》点亮人生的航标——记致力于
中红网:被国家领导称赞的“知青”农村合作社——老
周恩来纪念馆第一党支部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主题
汪德富:浠水发现抗美援朝珍贵老图片(组图)
特稿:浠水发现抗美援朝珍贵老图片(组图)
周宗胜:福建省连城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在革命老区镇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在革命老区镇召
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重视文史征编工作(组图)
邹善水: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重视文史征编工作(
特稿: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重视文史征编工作(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