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日出东方》>>正文
第一章 大山环抱的京都
2007-07-04 14:52:16
来源:《日出东方》
作者:阎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村前长流水,房后松柏翠,
    河畔稻麦香,缕缕炊烟迎朝晖。
    西柏坡啊,你真美!这是一首“纪实诗”的开头几句。描绘的是那个时候的西柏坡。即毛泽东和他身边的几位总指挥,以及他们的总指挥部,驻扎在这个小山村时摄下的一个镜头。
    那一年我刚刚20岁,工作了两年,又上学读书。秋假里回到家来,帮家里收庄稼。割完了村前的稻子,大早起来爬上村后的柏树坡割谷。割累了伸伸腰,太阳刚好从大平原上露出红红的半个脑袋。俯瞰坡下家家户户尽收眼底,包括中央政治局大院里的这几家“乡亲”。
    一缕缕炊烟,从家家房顶的烟囱里升起。然后汇合成一抹抹白色云雾,挂上翠柏的枝头。我一时兴起,便胡诌了开头那么几句。虽属小学生的习作,却也有一点真情实感,包括后来续下去的几段,都完全如实地记下了当时的情景,以及在这儿所发生过的事情。所以,我把它称为“纪实诗”。
    为何说描绘的是当时的情景,难道山河都有变吗?对。而且变化很大。仅仅隔了几年没回家,我连村子都找不到了,更甭说我的家门!
    那是在毛泽东和他的总指挥部,迁往北京的第10个年头,这个被百姓称为“小山沟里的京都”的西柏坡,一下子变成了汪洋大海,村上村下的几十个村庄,以及数万亩上好的良田,都葬于40里长的湖底!
    这是为什么呢?西柏坡这个不可抹灭的革命圣地,如今还存在吗?
    上面已经提到了,我那首《西柏坡颂》的纪实诗,后来还续了好些段呢。下面的续文中,都是如实记载,该交待的,自然都有交待。
    京都没有金銮宝殿
    西柏坡这个小村子,位于太行山的山口,山门的门里。往东不远便是华北大平原了。毛泽东30少奇和朱老总他们,怎的看上了这个西柏坡呢?若从战略的眼光考虑,为了指挥大决战的方便,那决定的该是由陕北迁华北,甚至再具体一些,到晋察冀的老区平山一带.平山也有上千个村庄,为何要选在这儿?
    这里的土地虽然肥沃,环境也还优美,可房舍实在是不强。靠柏树坡脚,住得稀稀拉拉,有靠在一起的,也有独门独院的,全是土坯的表面倒是抹了层白石灰泥,墙根脚垒砌的大青石,房顶也用白灰掺石子砸过。全村却无一家砖房。
    要论环境优美,打这儿往西不远有座天桂山,山上有明末皇帝的行宫,只是崇祯未来得及住便吊死的“煤山”了。这是太行的山中之山,有着桂林的风光,是平山的八大景之一。
    要论交通方便、住房好,往东不远便有早已解放的城镇。在毛泽东到来的时候,朱老总和聂帅把石家庄打下来已是半年多了。这座城市不算太大,高楼大厦还是有的。铁路虽然暂还不能四通八达,却也是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说还嫌石家庄不太安定,那么,可以随便挑一座七品官的县衙,也总比这西柏坡的土坯房好得多!
    难道是不讲任何条件,随便找个村子住下的吗?决不是的。我向朱总的秘书潘开文问过这件事。他给我详细讲了选择西柏坡的过程。由陕北东迁,当然是中央定的;先在平山是朱总、少奇和聂荣臻的主意;选在西柏坡便是由他协同另外二人,跑了许多村庄之后才看中的,并由少奇和朱总选定的。一年之后,毛泽东来了,也认为这儿很好,便没再移动。
    朱总认为,西柏坡这儿的位置顶好。进了山,又不爬山,沿着滹沱河畔的大道,畅通无阻,可进可出,可攻可守。潘秘书他们感到还有个突出的优点:村前很开阔,穿过平坦的稻田,隔滹沱河有座梨山做屏障,村东有道东岭伸向梨山,岭与山之间比别处狭窄,称为二道山门(往东还有一道山门)。村子的西、北两面皆是层峦叠嶂的高山峻岭。西柏坡就散落在这个弓形山弯的弓背上。山坡上古柏参天,村子里杨柳遮荫。还是个防空的好地方呢。
    在这个大决战的年代,不能不考虑到防空的事。毛泽东路过城南庄,才住了几天,炸弹就落在他住室的窗外。他离开住室不过一两分钟,把室内的东西都炸啐了。毛泽东到了西柏坡之后,敌方误把华北政府所在地当成了中共中央驻地,调动大批飞机,将这个距西柏坡只有65华里的烟堡新村,突然炸平了!西柏坡却安然无恙。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央住址的选择者。
    这个中共中央与大决战总指挥部地址的选择,虽不像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京还是南京,要经新政协与多方面的讨论那么费事,但它的重要性却并不亚于首都设在哪儿。
    事有凑巧,我从小就听说过一个传说故事.说我们这个西柏坡,在清朝乾隆五十九年之前,是个很大的村庄,而且农工商各业俱都繁荣昌盛,故有“小北京”之称。这一年曾经遭受一场水灾,后来到咸丰三年的一天夜里,村子突然被滹沱河的洪水卷走了。村庄虽然败落了,风水却未受到损伤。柏树坡上的古柏依然葱笼苍翠,那两棵乌柏、龙柏依然高耸蓝天,村子上将来要出真龙天子。
    爷爷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从他的柜子里拿出个小匣子,匣子里存放着两张地契,他展开来对我说:“你看,这就是你老爷爷的爷爷,在咸丰三年那天夜里,带出来的文书。”那时我还不懂得“文书”是什么,但却懂得了这是水刮村子之前留下的东西。
    这两张文书,说明了早年的西柏坡确实被洪水卷走过。因为文书上的四至地名,跟后来的地名完全不同了。这可能是真的。与此连带的传说故事,也是真的吗?我想,这可能是村里人的美好理想,希望自己村里能出现有能耐的、不一般的伟大人物,能使村子以及山里山外的村子,都能繁荣昌盛起来,过上美好的日子,于是便有了这个传说故事。
    现在真的来了几位伟大的人物。一个小小山村,倒真如中国半壁江山的京都!这个“京都”自然不会有金盔宝殿,有的只是一堵矮矮的土坯墙头与墙头围起来的几间小小坯屋。这便是中央局大院,以及数百万解放大军的总指挥部。
    一座神秘的“工校”
    西柏坡这里的百姓,得益于“老天”的恩赐,有村前这块粮窝子的稻田,因而有不少人读过《四书》、《五经》,或者《三字经》、《百家姓》,出过几个老秀才。“新秀才”就更多了,我可以算做其中之一,也许是滥学充数。我们这晋察冀解放区,几个省连一座大学都没有,我上了个两省合办的冀晋师范高师班。跟我同上这个班的,有我的小姑和堂弟。
    那年放秋假,我们由学校回家,走到村口?让两个带手枪的兵挡住了:
    “你们上哪?"
    “回家。“我说。
    “请打南边那条路上绕着走好吗?”
    我心里有点儿不高兴。南边那条路是往南庄、洪子店走的,我跟我的“战士”在这个村口站了8年岗呢,比你要清楚。打鬼子那工夫,我当了6年团长呢,当然是儿童团团长。我们没有真枪,却有木头做的假枪。腰里还掖过小号的木柄手榴弹,这是真家伙。但是,从来没扛过红缕枪,也没见别村的儿童团扛过,只是在后来的电影里见过。
    那时候,我要走在这村口,我的小战士要规规矩矩给我敬个礼,还要问声“团长好!”我还真像个团长似的。我要喊声集合,他们在几分钟内会排好整齐的队形;我要喊声冲杀,他们会不要命的冲上一个山头。这不过是对我们儿童团的训练,除了站岗放哨查汉奸,还有送个鸡毛信什么的,并没有到战场上真杀实砍。
才过了几年,这村头岗哨倒把我挡在这儿,连村子都不让进了。
    但是,我马上又高兴起来,因为我忽然明白了:是他们来了!是那几位伟大人物来了!
    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会知道呢!后来在毛泽东他们走了几十年之后,还有人神秘地说:“中央住在西柏坡的时候,是绝对保密的,谁也不知道。”
    可我跟我的乡亲们,在毛泽东尚未到西柏坡的时候,便知道了。
    那是在1947年的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回家换取夏季衣服的时候,村子里来了十多位陕北朋友。看他们的穿戴,似乎是农民,可村里人称他们为陕北工人,因为他们在村后的山坡脚下打窑洞,像我们村里人盖房一样,洞口安了门窗,显然是要当住房用的。
    他们中有几位住在我们家里。天已经热了了,他们干完一上午的活儿,走回家来,饭还没吃先急着找水喝。爷爷从他自垒的茶炉上,用沙茶壶,点燃劈柴,给他们烧开水。
    我家的院子很大,铺一层大青石。当院种棵合抱粗的洋槐,南头儿还种棵鸭梨,满院都是树荫。树下有张方形的石桌,桌上放几个大碗,工人围桌而坐,我提沙茶壶给他们沏大碗茶。爷爷一边看火,一边跟他们说话:
    “打陕北到咱这儿,要走走多少天的路?”爷爷问。
    “我们是4月1号的傍晚过的黄河,这不进了5月份才到你们平山。”
    “这么大老远地来帮我们村打窑洞?”
    “这是来了以后,才又临时加的事,我们本来是送工委,不,是送‘工校’来的。送到阜平城南庄,他们在那里开会,我们先来给他们准备住处。”
    “你们村的房子少不够住,打窑洞省工省料又快当。这是我们陕北的习惯,听说你们这儿不住窑洞。“另一位工人补充。
    他这一说我才明白了。刚回来我还问爷爷,怎的这么多家都在盖房,所有被鬼子烧掉的房全都在重建。只是建得很简单。那时鬼子进村烧过几次,差不多有一半的房被烧掉了。有的人家烧后重建,二次又被烧掉。多数人家是赶回来将火扑灭,还剩得一两间凑合住。
    烧掉的房当然都落架了,没有了房顶,剩下的是残墙破壁。下雨又淋了几年,更是破破烂烂。本该拆掉重新垒墙,只是为了节省和快当,全是补了补破壁便压了顶。原来乡亲们都是在为“工校”搭盖住处。
    “打‘七七事变’那年起,我们村就没断了住部队、机关和学校。看起来这一次一定是来的人多。”爷爷接着说。
    “老大爷多大年纪?贵姓甚?”
    “我叫阎中正。跟蒋中正重名。不过不是我跟着他叫,是他跟随了我。我的年纪比他要大得多。”
    “你们知道毛泽东和朱老总吧?”
    “这还用问……”.
    我唱了一句歌:“威风凛凛哪一个?朱德毛泽东……”然后又对他们说:“8年前,我们儿童团就唱起来了。”
    “你们这儿也是老区,不瞒你们说,是毛泽东和朱老总要到你们村来住。”
    记得一起喝茶的还有三叔和四叔。大家听了都感到意外和吃惊,有点儿惊喜地问:“是真的吗?”
    爷爷却说了这么一句:“这是保密的事,我们不便问。可你不说,我也猜出个七七八八。我们村住了10年的部队和机关,哪一次也没像这一回,准备这么多房。仗打到了这个工夫,他们是该搬到这边来了……"
    其实,这一年5月中旬来到我们村的是刘少奇和朱老总,还有董必武。这只是中央工委。毛泽东在一年后才来。也就是说,在和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来到西柏坡的一年之前,我们村的乡亲们便知道了。只是没有把这个消息伟出去。所以蒋介石的炸弹才撂到了烟堡,炸平了个华北政府所在地,只炸死了一个病号。
    这村口的岗哨,硬功夫是不让我们进村,还老往南边那条道貌岸然上指,让我们绕过我们要回的村,我心里才忽然明白,是“他们“来了”。心里一清楚,当然也就不再生气。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对这两名带枪的战士说:
    “你们是哪个村的?”
    “西柏坡村。”
    “你们叫什么?家里人叫什么?”
    我们一一回答完,他又让我把带回来的一个手提箱打开。里面除了两件衣服,全是书。他俩都一一看过。比当年我们在这村口查汉奸时都查的仔细。
    查完了,又说声“对不起”,才放我们进村。
    “大人物”住进百姓家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引言
·下一篇:第二章 花山不速客
·第九章 十万现洋,我怎么带
·第八章 董必武为何学纺线
·第七章 毛泽东的室外办公处
·第六章 把总司令“丢了”
·第五章 周恩来撞在了树上
·第四章 邓大姐授来虮虱
·第三章 毛泽东来到西柏坡
·第二章 花山不速客
·引言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