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家国大义”是诗歌之魂
作者:张俊杰
浏览次数:
2025-08-07 14:29:4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在文学史上源远流长,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经典作品熠熠生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诗词中的家国大义,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一直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深沉的爱与责任。

    “黄河歌者”张光年(1913-2002),又名光未然,襄阳老河口人。回望已经走过的抗战百年征途,他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那不朽的黄河绝唱——《黄河大合唱》,也将像奔流的黄河一样,永恒地流传下去,这绝非是一种偶然。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35年,张光年在汉口创作了独幕剧《阿银姑娘》。该剧序曲《五月的鲜花》经阎述诗谱曲后,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感染了中华儿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1938年4月,张光年用“以天下为已任”家国情怀,以上海救亡队演剧七队队长身份回到襄阳,恢复襄阳党组织并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率领演剧七队在襄阳各学校和街头进行抗日宣传,对鄂北文化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每当这激动人心的旋律响起,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便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首歌出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1938年,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时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队去往西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途经陕北东渡黄河时,被眼前奔腾呼啸的黄河和船工号子的铿锵所震撼,在前线意外受伤,被送往延安接受治疗。渡河的经历以及抗日前线的见闻,让他萌生了创作长篇诗歌的想法。在延安,光未然与好友冼星海重逢,这也成就了他们的最后一次合作。

    1939年春节,光未然给战友们朗诵新作《黄河吟》,当时在场的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他突然站起来一把抓住稿子,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回去后,冼星海立即投入创作,在窑洞里连续写作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的谱曲。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第一次试演,并于5月11日为党中央领导进行正式演出。周恩来为这部音乐史诗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是中国民族战斗的英雄史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空前的觉醒,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无独有偶。“忽然,柳林一片,锣鼓喧天,五步一家茶馆,五步一座戏园,河南坠子配着音调的丝弦,汉调京腔争鸣着鼓板,如雨的汗,不断的烟,山东的马戏人海人山。在这虚浮的繁闹里面,却有一股鸣声不大的清泉,流到桐柏,流到襄樊,流到大洪大别几座雄山,会合着血的渠流,血的溪涧,浩浩荡荡,流成了血的长川;它以泉的清明,血的激溅,镇定如山,疾驰如箭,教暴敌的骄狂变为羞愧;与这清泉为伴,诗人弹弄着琴弦,多少超人的勇敢,多少血肉的奇谈,在桐柏山前,在襄河两岸,每一个故事都是哀艳的诗篇。这清清的泉水,激动着那血的长川,出席今夜出袭,明朝应战,最近的目标是夺回武汉!”1939年,老舍跟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慰劳团先到西安,而后绕过潼关,到洛阳。由洛阳到襄樊老河口,创作一首《老河口》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这样的家国情怀代代绵延不止,最终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80多年过去了,张光年与老舍于北京溘然长逝。然而,抗战烽火中诞生的作品,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相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从爱国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们对侵略者的蔑视,对国家的热爱。诗人们哪怕明知会战死沙场,哪怕明知无法魂归故里,但依旧不曾后退一步,令人心生敬佩。这些抗战诗词吼出了中华民族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不懈奋斗。如今 ,和平年代英雄逝去,留下的绝不仅仅是被人称赞的事迹,还有“家国大义”是诗歌之魂的精神。先辈永垂不朽,吾辈定当自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诏安一家庭七人从军、两人提干、八次立功——平凡农家,走出七位军人!(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诏安一家庭七人从军、两人提干、八次立功——平凡农家,走出七位军人!(
·特稿:姜淑华背伤员事迹的社会影响研究
·特稿:从长征到胜利:延安的历史坐标(组图)
·特稿:寻访红色之路,重温峥嵘岁月——河南科技大学“洛韵红魂”寻访团(组图)
·特稿:宣讲传精神,寻访溯初心(组图)
·红色头条: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因为这两点!
·红色联播-王保光:铭记抗战历史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共产党员要勇于牺
·特稿:漳浦这场军民特别巡演“特”在哪?(组图)
·特稿:漳浦这场军民特别巡演“特”在哪?(组图)
·特稿:从江县西山镇三合村:军民同庆“八一” 鱼水情深谱新篇(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张俊杰:“家国大义”是诗歌之魂
特稿:“家国大义”是诗歌之魂
戴伟国、江振存:诏安一家庭七人从军、两人
特稿:诏安一家庭七人从军、两人提干、八次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
退役军人张一帆:荒山养出“Z世代”新宠——
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
张伟:姜淑华背伤员事迹的社会影响研究
特稿:姜淑华背伤员事迹的社会影响研究
林恒宇:从长征到胜利:延安的历史坐标(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