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光波总顾问葛东升中将给爱心人士颁发证书









7月30日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北纬52.40度,东经160.20度)发生8.7级巨震。对于这场巨震的发生,中国北京有一个神秘的机构作出了准确的预测,这个机构名字叫北京恩光波防灾减灾科技中心。
记者到这个机构的数据平台上,去看了看其中一位预测专家的预测结果。数据显示,这名专家叫于秋玲,她于2025年7月20日15时52分19秒上报了一个预测成果,预测在(北纬52.882343度,东经160.327554度)为中心的位置将发生一场8级地震,这与实际发生地震的震中相差仅仅54公里,震级相差仅仅0.7级,这点误差其实已经比仪器测量的还要精确了,因为早上地震发生后,仪器测量到的震级是7.9级,到了中午才又根据各种数据调整到8.7级,也就是说,于女士的预测已经比仪器事后测量的精度还要高了。我们只能说,这简直就是神预测。
再来看看她预测的发生时间:8月23号,虽然与实际发生时间相差24天,但与世界上主流科学界所持有的“地震是无法预测的”观点来比,精确到24天的一场将近9级的巨震,也无异于神一样的预测了。
据于女士介绍,她的这个预测是和一位叫郑兰的女士一起作出来的,于女士用的是卫星云图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被主流科学界认为是不科学的,主流地震科学家认为,云在天上震在地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不搭界,怎么会有因果联系呢?因此这种预测方法一直被科普家们视为伪科学。
而郑女士用的方法是体感,也就是身体感应。她感觉到的震级是8.5级,更接近于实际发生的级别。而这种体感预测的方法在恩光波中心还有不少人。就在地震发生前几天的7月26-28日,恩光波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防灾减灾会议,在28号的体感沙龙会上,李丽、姚明瑞、林艳芹、李沪涛4人不仅介绍了自己体感测震经验,而且当场预测了近期将要发生的大震,都被一一应验。但是,体感预测这种方法,在主流科学界看来,那是更不靠谱,不仅仅是一个伪科学的问题,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封建迷信。
据透露,恩光波三个字来自于共和国的三位名人的名字,他们是周恩来、李四光和翁文波。
1966年,邢台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场新中国建立后在人口稠密区发生的第一场大地震,引起了党中央毛主席对防震减灾的高度重视。
周恩来总理三赴灾区指挥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提出了“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地质部李四光部长把地震预测作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主攻方向,涌现出了以短临预测理论专家翁文波为代表的一大批地震预测理论专家,创立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测方法,最终于1975年实现了海城地震的精准防控,使我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对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并实施成功减灾的国家。 周恩来、李四光和翁文波在人类战胜地震灾害的实践中居功至伟。
为重新恢复“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测方法,并使之与现代科技更加紧密融合,以著名地震专家汪成民、耿庆国、徐道一、高建国为代表的8名国家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100余名民间地震预测爱好者,20余名退休的原地震系统专家联合起来,于2021年7月4日组建了一个以地震短临预测为主,兼顾其他自然灾害预测的科技中心,取名为北京恩光波防灾减灾科技中心。
恩光波的事业从一开始就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全国政协郑万通副主席亲自参加揭牌暨恭请总顾问大会,鼓励团队继承和发扬群测群防光荣传统,在实现传统文化、群众路线、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上勤动脑筋,多想办法,争取早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王岐山副主席对中心上呈的“建议保护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及其探测设施”的报告非常关注,促成了北京市和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功保住了曾经多次准确预测地震、山体滑坡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
张庆黎副主席批转了中心提出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地震群测群防短临预测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和发展民间预测力量”的建议信,促成了地震局向恩光波派出联络员,有力指导了恩光波的预测工作。去年底新上任的地震局王昆局长,上任不到半年,就两次听取恩光波专家汪成民、徐道一、高建国的意见,“创新发展群测群防地震短临预报新模式”也写进了《中国地震预报发展战略(2025-2035年)》报告之中。
4年来,恩光波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常务总顾问葛东升中将、伍一曼女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地震局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有力指导下,在广大志愿者无私奉献和倾囊资助下,充分发挥民间各种预测手段的综合能力,取得了一批有用的预测数据和研究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而预测到这次巨震的专家无一不在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名单之中。
据悉,在27号晚上恩光波举行了一场总结表彰暨接受情怀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的音乐会,河南灵宝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330.HK)常务副总经理周熠、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474)总经理曾万辉夫妇、四川爱心人士李代忠,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万汉斌所长,河南经纬防震减灾研究院院长丁跃军,爱心人士张靖平,以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与各位参会人员,为了支持恩光波的防灾减灾事业,都给了无私的爱心捐助。
尤其值得尊敬的是,90 高龄的原国家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汪成民,不仅一直担任恩光波的首席科学家为防灾减灾事业出力,在这次捐助会上,还从自己并不富裕的退休金中捐出了1万元,他又出钱又出力的大爱精神,与能量满满的上古音乐融合在一起,令在场所有观众无不动容。
之所以说这场音乐会能量满满,是因为这是一场别具一格的新概念音乐,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协会上古文明宇通音乐部负责义演,这是上古文明宇通音乐部第一次演出,他们的主题曲是《让音乐回家》,旨在让音乐回到疗愈身体的本质,升维精神的法器,移风易俗的工具。
宇通音乐部主任,《相亲相爱》作者并首唱,著名音乐人丁于介绍,宇通这个词,就是连通宇宙的意思,他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宇宙是一个不可机械地分割开来的整体。这与恩光波的预测专家使用云图测地震,人体感应测地震的方法,在文化与哲学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相联系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哲学无疑已深入他们的心中。
这两个团队是偶然的相遇?还是注定的汇合?他们所从事的地震预测事业和音乐回归本质的努力是否能取得成功?宇通音乐会艺术总监陈志鹏,导演柿子,活动统筹与撰稿绮绮,胡汉帮,视频制作曾文幽,主持人翡翡、文超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同频共振来相聚,相亲相爱一家人,音乐终将回归本质!地震原本可以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