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于凌宇:王鹤峰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及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探索推进(组图)
2024-04-23 10:54:50
作者:于凌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按语 2024年是新中国建国75周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在新时代加速推进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伟业,至关重要。

    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近期发布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作出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战略部署,现将由习近平同志亲批成立的八路军研究会专家,党史军史和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新型工业化专家,原国家工信部处长,后作为濮阳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层次科教领军人才调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长兼政法系党总支书记,现任学院老科协副会长,三级教授的于凌宇同志撰写的党史文献《王鹤峰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及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探索推进》发布分享。

    该文转载了1958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向全党、全国发布的《企业管理的重大改革——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峰同志在省工业干部现场会议上的总结发言》一文,转载了1960年8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期刊《红旗》1960年15期向全党、全国发布的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峰同志的文章《巩固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文,简介了王鹤峰同志探索推进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奋斗精神,及总结完善新中国工业企业管理的创新经验“两参一改三结合”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

    该模式1960年被毛泽东同志纳入鞍钢宪法,1961年被邓小平同志纳入工业七十条。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将其纳入毛泽东工业化思想。

    这是一篇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奋斗精神,推进新中国工业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艰难崛起,创造震惊世界壮举的历史性文献。

    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呕心沥血建设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国伟业,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战略影响。

    王鹤峰(1911--1999),系河南省濮阳县人。于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入党,历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八路军决死一纵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太岳区革命根据地党委书记兼太岳军区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太岳纵队政委,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野战军第八纵队政委,华北军区所属太岳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临时教务处主任、北京市委委员(当时不设常委,委员为副市级领导)兼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军委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国家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兼中央军委铁道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兼工业部长(当时为中央直辖市),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中共中央东北局监察组长,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严酷的时期。随着冷战的推进,以苏联为首、中国为重要同盟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日欧为重要同盟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加剧。两大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军事科技上全面竞争,在经济发展上也展开了激烈较量。

    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政治孤立、军事封锁、经济制裁,可谓是步步紧逼,环环致命。在1953年至1957年的“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资本主义颠覆新中国的气焰日益嚣张。

    因此,加快发展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军工科技,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事关新中国的生死存亡。

    可以说,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科学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当时维持和巩固新中国独立的重要前提。

    开国不易,建国更难。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连续12年的通货膨胀,老百姓上街买菜用网兜子装钱,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可谓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百。

    在国内,上海解放后的半年中,就出现了金融风波(倒卖银元、黄金、美钞,抵制人民币流通)和几次物价波动暴涨,台湾的国民党及其在大陆的反动残余势力疯狂叫嚣:“共产党虽然在军事上可得100分,在政治上可得80分,但在经济上只能得0分”。

    在国际上,帝国主义也遥相呼应,狂妄预言:“中共的解放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财经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并企图通过实行封锁、禁运、制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面对严峻的内外交困局面,中共中央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要想尽快转变艰难的经济形势,改善人民生活,壮大国防实力,就必须大力促进工业发展。而在当时,东北是中国的工业重地,只有抓好东北的工业,才有望尽快扭转经济困局,探索出一条多快好省推进中国工业发展的创新道路,为全国工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国家大计和战略决策确定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从中央机关选派一批得力干部,来强力推动东北地区的工业快速恢复和发展,王鹤峰同志就是被选派的重要成员。

    一、“两参一改三结合”管理经验的形成过程

    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宏伟目标。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当时,黑龙江省是国家重点进行工业建设的基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加强黑龙江省工业建设,推进和引领全国工业快速发展,1956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王鹤峰同志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主管工业。他认真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所提出的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精神,学习新知识,深入基层,多次亲临位于齐齐哈尔市的建华机械厂(国营672厂)、华安机械厂(国营123厂),位于黑河市北安的庆华工具厂(国营626厂)等国家重点军工企业考察了解情况,进行蹲点指导,与车间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研讨交流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探索生产技术规律,总结管理经验。通过指导企业群策群力改革创新,强化党的领导,改进干部作风,调动技术人员的创造性,激发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强国精神,改进和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纪律规章,使这几家重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重大提升,企业面貌为之一新,在全省工业战线起到了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

    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肯定的那样: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历史也已经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1956年党的“八大”还作出了中国工业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决定,1958年又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

    为加强党对工业企业的科学领导,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958年初,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分别派出以省委书记王鹤峰,省委常委、省委工业部长陈雷为组长的两个调查组,分赴建华机械厂、庆华工具厂,对两家国家重要军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调查研究。

    1958年3月,经过历时三个月的全面考察和认真研究之后,两个调查组总结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典型经验,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

    调查结果经省委研究之后,认为这是企业管理上的一个新生事物和创造性经验,于是及时向党中央作了报告。

    当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庆华工具厂召开了全省工业领导干部会议,建华、庆华两厂作了经验介绍。

    1958年4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做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和推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的通知。

    1958年4月3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刊出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推行国营庆华工具厂的经验的通知》和省委书记王鹤峰同志在省工业交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工业生产新高潮和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一些问题》。

    1958年4月5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了社论:《领导作风上的革命,企业管理上的大改革》。

    1958年4月9日,黑龙江省委向中共中央呈报了《关于工业企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及实行业务改革的报告》。

    1958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了黑龙江省委《关于工业企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及实行业务改革的报告》。中央工交部副部长李立三在起草的批语中高度评价了“三华经验”(即建华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庆华工具厂经验),中共中央转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各党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批示指出:“黑龙江省委的报告中所说的北安国营庆华工具厂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是在整风运动中干部和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大为高涨之后,对于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提高,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的。这项经验应当在全国一切具有条件的工业企业中加以推行。”

    1958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报道。

    1958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企业管理的重大改革——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峰同志在省工业干部现场会议上的总结发言》。

    1958年5月7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由李立三主持起草的关于学习和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社论《改革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大创举》。社论说,4月25日本报发表的黑龙江省庆华工具厂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由职工群众创造出来的大胆改革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1958年6月李立三又带领中央工交部调查组,深入庆华、建华和华安三个军工企业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和考察,召开各类人员的座谈会,进一步加以总结,使经验更臻完善。

    1958年10月,李立三到长春主持召开了有北京、上海、山西和东北三省及一些市的工业部长会议,广泛地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

    1959年3月,全国省市委工业部长会议在上海市举行,着力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三华经验”。

    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中共中央上报了通过学习推广“三华经验”后《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对这个报告十分赞赏。1960年3月22日他亲自为中共中央转发该报告写了批语,将这份报告批转全国。批语中说:“鞍山市委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它“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

    毛泽东指出:过去他们(指鞍钢)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马钢宪法”(指以苏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为代表的一长制管理方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的这个报告,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毛泽东在这里第一次把这种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命名为“鞍钢宪法”,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其高度赞赏和特别肯定。

    毛泽东在批示中还要求全国大中企业,一切城市,都要把此报告当作一个学习文件,有领导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城乡经济技术革命运动”。

    而“鞍钢宪法”的总体原则就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让工人阶级当家作主。

    从此“三华经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成了“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鞍钢宪法”的简要表述。

    196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工业部发出了《关于组织企业干部学习“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说:“两参一改三结合管理制度的经验,是近两年来我国在企业中贯彻执行党所确定的企业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典型总结,即‘鞍钢宪法’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领导和管理社会主义的宪法。”

    至此,鞍钢宪法在国营企业中的“宪法”地位已经确定,鞍钢宪法的内容也已经通过中共中央工业部文件的形式,被概括为“两参一改三结合”。

    1960年7月9日,黑龙江省委《关于巩固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报告上报中央。

    1960年8月1日,《红旗》杂志半月刊1960年15期,刊发了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峰同志的文章《巩固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960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指示》,同时印发了黑龙江省委的报告和所附庆华工具厂的典型材料,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各党组,认真研究并组织所属工矿企业学习这一经验。

    为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发展道路,1960年,王鹤峰还撰写出版了《论生产运动会》专著,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同年,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邓小平主持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

    1961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发了“工业七十条”,在中共中央文件中正式确认了“鞍钢宪法”,要求全国工业企业必须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扩大企业民主,吸引广大职工参加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形式。

    “工业七十条”对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为我国企业中的职代会制度奠定了稳固基础。

    自此以后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核心内容的“鞍钢宪法”和“工业七十条”,就成为党和国家领导工业企业的指导方针,从而确立了我国企业管理改革的这一重要经验的历史地位。

    在鞍钢宪法的指引下,从1961年至1978年的17年间,中国的生产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成功运用为中国工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快速地缩小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多方面差距。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工业企业管理经验纳入毛泽东工业化思想。

    时至今日,在中国国有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推行民主管理而不是一长制,让职工当家作主,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创新性地推进“两参一改三结合”,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企业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二、企业管理的重大改革

    1958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文:企业管理的重大改革—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峰同志在省工业干部现场会议上的总结发言: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在会上有国营庆华工具厂、建华机械厂、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东北第三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和松江五金厂等五个单位介绍了经验。这些经验各有其特点。庆华工具厂介绍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直接参加管理和管理业务的改革。这个厂的干部参加劳动比较普遍,参加劳动时间也比较长(车间干部都是每日半天劳动),已开始取得了一些经验;工人直接参加管理,虽然时间还很短,但收效很大;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和工人直接参加管理对管理工作实行革命的改造,在全省还是一种创举。建华机械厂主要介绍了工人直接参加管理的经验。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搞的时间较长,他们经过了摸索,在摸索过程中深入钻研问题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时,他们的思想工作,也作得比较细致。东北第三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所介绍的“三化”(干部工人化、生活群众化、劳动经常化)、“五同”(干部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解决生产问题、同娱乐)的经验也很突出,表现了他们领导上决心很大,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得比较彻底。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是介绍他们怎样根据中央关于推行种试验田的指示,搞出了“两条龙”的经验,以后,他们又怎样学习了建华机械厂工人直接参加管理的经验。哈尔滨地方国营松江五金厂主要是介绍了该厂干部跟班参加劳动和工作的经验。总之,大家介绍的这些经验都很好,都值得全省所有工业企业来学习。同时,这些经验都是一些新的、带有根本性的经验。如果我们认真推行了这些经验,无论对当前的整风——双反运动和生产大跃进,或对今后工业企业中各方面工作的改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会议上交流的三个方面的经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和管理业务的改革,从性质上讲,都属于从根本上改进企业领导和管理的一些革命性的措施,是企业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上的革命,是管理工作上的重大改革。干部参加劳动,使领导人员工人化;工人直接参加管理、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管理业务实行革命性的改造,彻底修改那些限制群众积极性和生产力发展的规章制度。这些,从工作方法上讲,都是毛主席所讲的那种又快又好的方法、促进的方法。因此,在工业企业中,如果完全推行这些经验,那就可以彻底克服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充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大提高企业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我们各个企业对中央所决定的企业领导上的两个根本制度(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都能贯彻好;同时又能把整风中所创造出来的多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真正运用到经常工作中去;再认真推行这次会上所介绍的三种经验,逐步搞出一套成熟的办法,那么,在我们工业企业里就:(一)有了坚强的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二)有了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制度;(三)有了系统的一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四)一批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很快就会培养出来。有了这样几条,那么,在企业中就能充分贯彻党的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方针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一步解决政治和技术的统一。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的,又有纪律又有自由的,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就将实现。

    几年以来,我们在解决企业领导和管理这个问题上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不少的,但集中起来,主要是一条:这就是不管工业企业具有多少特殊性,归根结底,在社会主义企业中,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加强党的领导和贯彻群众路线。换句话说,在工业企业中,如同我们过去搞革命一样,实践再一次证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即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办法),工作就搞得好。反之,采取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的办法,工作就搞不好。这种教训,我们必须牢牢记住。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群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我们真正的充分发动和依靠了群众,就能解决领导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克服工作上的困难,创造出生产上和工作上的奇迹。这一点从这次整风——双反运动和生产大跃进中看得最为明显。试问:如果不是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怎么能够了解得这样彻底?如果不是充分依靠群众、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整改,那么,群众所提出的上万条意见,如何能够得到这样迅速的适当的处理?如果不是在整风中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充分发动了群众,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又怎么能够出现现在这样的生产高潮和生产大跃进?这一切再一次证明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提出的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这也有力地反证了:过去有个时期在不少企业中,无限制地扩大管理机构,增加非生产人员,单纯依靠制度卡,单纯依靠组织纪律和重赏重罚,而不注意提高群众觉悟和依靠群众的积极性的作法是不对的,是不符合党的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精神的。

    通过整风,使我们对企业内部矛盾的情况、问题的实质及其根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虽然生产资料是全民所有制,工人阶级是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非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矛盾的确还是存在的。在工人阶级内部,在先进分子和落后分子之间,在抱着正确意见正确态度的人们和抱着错误意见错误态度的人们之间,在这一部分群众和那一部分群众之间,在工人群众和企业的领导者之间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同时,这些矛盾,很多又都集中地表现在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上,而且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领导上的“三个主义”和右倾保守思想;这从整风——双反运动中广大群众所提出的上万条意见来看就很清楚。领导上的右倾保守思想和“三个主义”,不仅表现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而且表现在领导作风、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问题上。因此,通过整风——双反把企业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和各种浪费保守现象彻底加以揭发、批判,从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上来一个革命,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一次革命的改造,那就不仅对调整企业内部的矛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以及这部分群众和那部分群众之间的矛盾,而且对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方针,和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路线,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面貌,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领导到群众、从思想到生产实现一个全面的跃进,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庆华工具厂等单位所介绍的三个方面的经验,恰恰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方向性的具体的作法。它们的经验之所以可贵,正在于此。

    几年以来,很多干部在认识上和工作上没有很好解决的关于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问题和又红又专的问题,经过整风、干部参加劳动,这些问题不仅在认识上更加明确了,在作法上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应该指出,关于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的问题,在整风中我们取得的经验是不少的,像全党作政治工作、全体干部(包括各级行政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在内)作政治工作的例子,像各种各样的群众自我教育的形式等,可以说都是我们企业政治工作上一种很大的发展。关于又红又专问题,虽然我们的经验还不多,但是,由于在整风中干部参加了劳动,比较彻底地改进了作风,技术人员经过整风,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也可以说对这一问题,我们已开始找到了一种正确解决的门路。中央关于推行种试验田的通知,不是明确指出种试验田就是“使干部走上‘又红又专’的道路,实现政治和技术的统一”一种很好的方法么?我们很多企业不是都正在积极地贯彻中央这个指示么?

    总之,这次整风,关于企业领导和管理上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都从思想上和工作上进一步得到了解决。如何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如何在各种工作(包括行政管理在内)中充分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不少新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

    下面我就三个问题讲一下。

    一、关于工人直接参加管理问题

    以生产小组为单位,把组内管理工作由工人群众分工负责,这是否可以说是工人直接参加管理的一种形式呢?可以。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它同过去吸引职工群众参加管理和监督行政的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有所不同,它是企业管理上的民主进一步的扩大,它是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管理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毫无矛盾。这种形式是企业管理工作上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它使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在广大群众基础之上。这是从根本上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一种创举。意义很大,而且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工人群众参加管理,充分发扬群众在生产上和管理上的积极性,大大地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其次,这是彻底克服企业管理上官僚主义的根本性的措施;同时,这也是培养工人群众管理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这样就为今后从工人中提拔干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这个办法和干部参加劳动结合起来,对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矛盾,消除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也有很大的意义。企业领导者和工人群众之间矛盾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一方面,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主要是体力劳动),一般地不直接行使管理权力;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者直接行使行政权力而一般地不参加体力劳动,这就使他们两方面在认识问题上各有局限性。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和工人直接参加管理的办法,就可以大大地消除他们两方面的这种局限性,合理地调整在生产中领导与群众、以及工人群众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实行工人直接参加管理,无论政治上或经济上效果都很好,而且是立竿见影的。有同志讲:实行这个办法,干部高兴,群众欢迎,生产和工作都好搞了。这种讲法,我认为是合乎实际的、有道理的。因此,对于这一经验的重大意义,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应该肯定,这个经验在方向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时间很短,在具体作法上现在还很不完善、不成熟,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这里我仅就讨论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讲点意见,提供大家参考。

    (一)小组的性质是什么?是党的,工会的,共青团的?都不是。看来叫作群众性的生产管理小组比较适当。它的性质是一种行政组织。它和党、工会、共青团的关系要根据这种性质来决定。因此,它不能代替党、工会和共青团的组织。

    (二)小组划分的原则,主要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工人群众工作的便利来决定,这就是说,小组划分的大或小,要从有利于生产出发,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工人群众是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参加生产管理工作,而工作的时间只能在业余和生产间隙来进行。因此,每个人的工作任务不能过重,工人直接参加管理的组织层次也不应太多,我看,有生产小组这一层就行了。

    (三)组长的产生问题,应该是采取群众选举和上级委任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就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上级行政还可以调动,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委派。

    (四)小组的分工问题,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来适当地进行分工,并且必须以自愿为原则,要尽量使每个工人群众都有工作,要注意不要使一个人担负工作过多、业余作管理工作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以免影响群众业余学习和参加党群组织的活动。

    如何来推广这一经验?

    首先,要作好思想工作,消除干部和群众的各种思想顾虑和错误认识。从庆华工具厂、建华机械厂的经验来看,干部思想上的问题,主要是不相信群众,认为工人是“大老粗”,管不好,怕搞乱了,怕影响生产等。应该教育他们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并向他们讲清现在的工人群众和过去不一样了,不仅是在政治上、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群众就是文化程度也有了提高,而且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生产小组的管理,工作并不太复杂,每个人分工的事情也不太多,又都是他们自己每天所作的最熟悉的具体事情,加上经过业务改革,许多手续制度也不像过去那样复杂繁琐了。那么,工人群众有什么搞不了的呢?几个单位试行的结果不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么?就是暂时有些工人群众对管理工作还不会干,不是很快就学会了么?在工人群众中所要解决的一些思想问题,主要是怕出错,怕负不了责任,怕麻烦和怕影响计件工资等。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主人翁教育。经验证明:绝大多数群众对这个事情都很积极、热情,认为这才是领导对他们最大的信任,这才是他们更好地作了主人翁,因而他们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在生产上也更加积极了。同时这样一搞,群众性的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广泛地开展起来了,群众相互之间监督的气氛大大地加强了。

    其次,对工人群众开始要作一些必要的业务训练,并不断地注意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要相应地改革业务上的手续制度,改进领导方法,以适应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管理的情况。

    第三,要加强党政工团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和解决推行中的各种问题,使之逐步完善和提高。如果认为这是一种行政组织,群众又都很积极,党群组织好像就没有多少事情了,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就可以放松了,这是不对的。党和工会在这个工作上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应该加以研究,并逐渐摸出点经验。

    二、关于干部参加劳动问题

    在工业企业中,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搞“试验田”,在改进领导作风、工作方法和使干部“又红又专”等方面,和在农业上种试验田有相同的意义,这是省委在批转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关于学习“种试验田”的报告中就讲了的。我省工业、基本建设、森林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根据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和中央推行种试验田的指示,干部参加劳动,现在已经比较普遍,并已开始摸索了一些经验。这次会上庆华工具厂、东北第三工程公司一处、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和松江五金厂等单位所介绍的有关这方面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仅就这些经验来看(实际上就全省讲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只这些),也明显可以看出: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干部参加劳动和种试验田的指示,对改进领导作风、工作方法和密切联系群众,有着多么巨大的意义。但是,严格检查起来,在这个工作上,现在问题还不少,这主要是:

    (一)不少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生产没有很好地和领导生产结合起来,对参加劳动的目的性不明确。多少有些为参加生产而参加生产的味道。因此,他们参加生产以后,仍然和群众不能打成一片,仍然对生产上的领导没有多大帮助,这就说明他们还没有很好地领会中央关于这个问题指示的意义。同时,有些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后,对改进生产业务的领导虽起了一些作用,可是,党群工作仍是老样,他们(包括党委书记在内)不善于(甚至不注意)从参加生产中,把改进经济工作的领导与改进政治工作的领导密切结合起来。

    (二)如何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生产上的需要来确定参加劳动的不同要求、形式和方法,现在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经验。庆华工具厂等单位摸索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经验,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这个问题的适当解决,不仅是一个能否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干部参加劳动的作用问题,而且是一个能否使干部参加劳动经常化、制度化的关键问题。我们很多企业,干部参加劳动没有真正经常化、制度化,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不能不说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三)如何通过干部参加劳动使他们有计划地走上“又红又专”的道路,也就是说,如何把干部参加劳动的规划和制订他们自己“又红又专”的规划(包括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结合起来,也还没有很好解决。当然,这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也有密切的联系。

    此外,有些企业领导干部直到现在还没有参加劳动,这种现象应该迅速克服。

    根据上述情况,如何进一步贯彻中央有关这个问题的指示,如何把干部参加劳动的工作向前推进一步,我认为,除了继续解决干部思想上的问题以外,关键是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关于如何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生产上的需要来确定参加劳动的不同要求、形式和方法问题,原则上可否这样,请大家考虑。第一,关于企业主要领导干部。他们参加生产,首先必须从领导好生产的目的出发,因此,他们参加劳动的形式和方法均应根据这一前提来决定。参加劳动的单位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但一般不宜太多;参加的时间一般每周必须有一个半天到两个半天,参加的时间太长了对生产和工作也不一定更好。其次,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时最好能吸收一些有关技术人员和党群干部共同参加,组成一套班子(有些单位现在就是这样作的),这样对解决问题和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可能更好一些。第二,关于技职人员。他们参加劳动一般应根据技术如何进一步和劳动相结合,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生产服务的原则,不仅从劳动锻炼出发,而且首先要从改进技术和业务的领导出发,来决定参加劳动的时间、形式和办法。第三,除了以上两种人以外,其他有些脱产人员参加劳动主要是为了进行劳动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和干部下放有相同的意义,只是参加劳动的时间有所不同而已。

    三、关于业务改革问题

    在整风运动中,各个企业对管理上的规章制度、办事手续等,一般都有一些改进,但都没有像庆华工具厂改进得彻底。他们这种作法是一种革命的作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业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一)业务改革是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直接参加管理结合进行的。一方面为了克服领导和管理上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主要是教条主义),干部参加了劳动,并对规章制度开始进行了改革;另一方面工人直接参加了管理,为业务改革打下了基础,配合干部参加劳动,从根本上克服了管理上的官僚主义。三者有机地联系着,同时又互相起着促进的作用。三者都是整风——双反运动的产物,它们的共同基础是,因为经过整风,领导作风有了彻底的转变,广大职工和技职人员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没有这些,尤其是领导作风彻底转变这一条,三个东西都难以产生出来,就是产生出来,要想顺利推行也很困难。

    (二)经过业务改革,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贯彻了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业务和生产、技术和劳动进一步结合起来了。

    (三)业务改革还充分地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便利群众的精神。这从他们大胆地减少业务、精简表报、改进制度、权力下放、简化办事手续、把领料领钱改为送料送钱的办法,以及实行业务串连和还要考虑进一步精简机构等方面,就看的很清楚。是单纯依靠繁琐的形式主义的规章制度来卡人呢?还是根据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来坚决彻底地修改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呢?看来他们在思想上和作法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正因为该厂的业务改革是根据以上方针和原则进行的,所以这种作法不仅受到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而且工作效果也很显著。自然,由于这种改革进行的时间还很短,加上业务性很大,牵涉的面很广,其中问题当然还不少,很多问题还须进一步研究和经过实践的考验。不过,不管怎样,我们认为,他们这种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积极支持他们这样干,并且希望全省各个企业都来研究和学习他们的经验。在推行中,要注意在修改上级规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时,必须事前报请上级批准,然后再行动,有些制度还须经过试行后才能推广。

    我们这次会上所介绍的三个方面的经验,到会同志都很重视,都准备积极地迅速地加以推广;参加会议的七十九个企业向全省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提出了坚决贯彻这次会议的倡议,地委和直属县委也都提出了开展相互友谊比赛的挑战,这一切都表现了我们这次会议的成功,也充分地反映了到会同志高度的革命干劲。现在问题是如何把推广这三个方面的经验和当前整风——双反运动与生产大跃进正确地结合起来,这就是说,对它们要作适当地全面安排。同时,推行这些经验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去进行,要防止生搬硬套。大家不仅要学习它,而且要发展和完善它,因为这些经验虽然在方向上都是正确的,但在作法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同时各企业有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单靠搬用别人的东西,不仅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甚至可能要犯错误。此点,希望大家加以注意。其次,前面我已讲过,这三个经验都是整风的产物,整风是它们的根、是它们共同的基础。因此,为了很好地推广它们,首先就必须坚持把整风进行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具体地讲,目前就是必须把双反运动搞深搞透,要把双反和双比——比先进、比多快好省密切结合起来,把思想上的大跃进和生产上的大跃进密切结合起来;要把领导上的彻底改进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坚决实行业务改革、改进规章制度和加强对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加企业管理,发挥他们在生产中和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广泛地掀起一个革新技术的高潮密切结合起来。我们要在全省范围内,在各市、县、在所有工业、基本建设、森林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中,从领导到群众,广泛地全面地掀起一个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看谁整风——双反运动搞的深透,看谁生产跃进的快,看谁革新技术搞的好,跃进措施制订与贯彻的好。我们不仅要比革命干劲,而且要比领导艺术——以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我们要把推行这次会议的三个经验,即用革命的精神改进领导作风、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作为当前整改的“大西瓜”,要把技术革新作为进一步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主要内容。要把改进与提高企业的领导水平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通过这些根本问题的解决,保证搞好一切工作,保证搞好生产大跃进。

    省委准备在五、六月份召开一次检查和总结贯彻这次会议的经验交流会,这也是全省一次比领导艺术的评比会。希望大家鼓足干劲,为迎接全省的评比会,在地区和地区、企业和企业间展开一个战斗的革命的比赛!

    三、巩固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960年8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期刊《红旗》杂志1960年15期,向全党全国发布了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峰同志的文章,全文如下:

    巩固发展“两参一改三結合”,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  王鹤峰

    一

    两年多来,黑龙江省工业和交通运輸业,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在企业中认眞貫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負責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同时全面推行和发展了两参一改三結合制度,不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工作,基本上适应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和生产持续大跃进的需要。

    黑龙江省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推行两参一改三結合的經驗,尤其是庆华工具厂的經驗,充分地显示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实踐証明,它是完全适合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的。在社会主义企业里,已經消灭了人与人之間的剥削关系,工人阶级成了企业的主人。所以,我們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充分发揮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和創造性,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只有坚决依靠工人阶级,才能够充分发揮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創造性,也才能够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远在一九四九年二月全国解放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依靠工人阶极办好企业的方针。这是我們管理企业的根本方針。現在看来,两参一改三結合,是貫彻执行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这个方针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两参一改三結合,是企业管理上的革命,是党的群众路綫在企业管理問題上的創造性的发展。它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負責制、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針结合起来,就形成一套我們领导和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制度,也可以说是我国领导和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宪法”。

    这一套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負責制,是实現党对企业领导的根本制度。因为只有有了党的领导,然后才能坚持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才能貫彻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而推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就可以更好地貫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負責制,把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密切结合起来,把企业管理上的高度集中和高度民主密切結合起来。

    两参一改三结合,是調整企业内部矛盾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經济基础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是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間就沒有矛盾了。正如毛澤东同志指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間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經济基础之間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当所有制間題解决以后,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間的相互关系間題,特别是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間题。实行两参一改三結合的制度,正是在我們社会主义企业里,不断調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使之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項根本措施。干部参加劳动,就能够更好地了解生产情况和群众的要求,可以克服脫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密切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工人参加管理,就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工作的情况,使他們覌察間題更加全面。这就为解决干部和群众因所处的地位不同、覌察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引起的矛盾,創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干部参加劳动和工人参加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不断革命論和革命发展阶段論相結合的精神,对于那些限制群众积极性和妨碍生产力发展的規章制度,不断地、及时地加以改革,并且使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員更好地結合起来,使政治和技术、理論和实踐更好地結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保証在我們社会主义企业中,經常地自觉地处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經济基硎之間的矛盾,使生产力不断地迅速发展,使生产建設持續跃进。

    两参一改三結合,是使工人群众知識化,知藏分子劳动化的一項重要措施。

    两年多来,黑龙江省工业企业广大职工的业务技术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現在,企业里的工人管理員,对于所担負的管理职务,大多数都是能够胜任的。不仅如此,在一般企业中,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工人管理员,在有些先进企业中,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工人管理員,都已經达到了同类专业人貫的水平。其中有一部分,甚至达到了車間职能組长和車間主任的水平。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得也很快。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入厂的徒工,現在多数可以作二、三級工的活,有一部分还能作四、五級工的活,不少技工已經实現一专多能。工人的文化水平也提高得很快。很多工人不但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得能写会算,而且由于参加管理的需要,促使他們非好好学习文化不可。現在全省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职工,参加了业余文化学习。同样,很多千部在参加劳动锻炼中,也学会了一些技术。例如,庆华工具厂的大多数干部,已經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个以上的工种,三道至五道工序的操作技术。

    两年多来,广大职工在推行两参一改三結合制度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增强了主人翁責任感,发揚了共产主义風格。职工群众都很注意政治理論学习。現在全省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职工,参加了毛澤东著作的学习,其中不少人,开始能够运用“矛盾論”、“实踐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的覌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产管理上的問題。

    总之,两年多来,通过各种运动和党的一系列的政治思想工作,加上两参一改三結合制度的推行,黑龙江省工业战綫上一支强大的,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一定文化、技术水平的工人阶被队伍,和一支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正在迅速地成长和壮大起来。

    二

    两年多来,黑龙江省工业和交通运轍企业两参一改三結合制度的推广、巩固、提高和发展,大体上經历了三个阶段。

    一九五八年三月,黑龙江省委召开現場会議,总結了庆华工具厂和建华机械厂两参一改的经驗。这个怒驗,很快地就在全省工业企业中推广。在六、七月全省工业大檢查中,对两参一改的推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以后,又学习了长春汽車厂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結合的经驗,并把它同两参一改密切桔合起来。十一月,省委又召开了全省工业政治工作現場会议,对推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結,使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推行的第一阶段。

    一九五九年初,我們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搞群众运动必須同集中领导相結合的方针,以及党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开始对两参一改三秸合进行了整噸和巩固工作。五月,省委召开的全省工业六級干部会議,全面地系統地檢查和总結了推行两参一改三結合的經驗,解决了在推行中所发生的一些間題,在继續坚持加强群众管理的前提下,着重加强了专业管理,进行了許多管理业务的建設,从而使群众管理同专业管理更好地桔合起来,使两参一改三钻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是第二阶段。

    通过贯彻执行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羲,在企业中,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心,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群众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开展了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和推广了生产运动会的经驗以后,两参一改三秸合的制度,又普遍地有了新的比較全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参一改三秸合的发展和提高,对改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和生产的全面持续跃进,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两年多来,两参一改三結合制度的发展和提高,表現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人参加管理的范圍和内容有了很大的发展

    两参一改三結合的經驗全面推广以后,我們根据集中领导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扩大了小组管理的范圍。工人由开始参加小组一部分日常生产管理,逐步发展到参加小組的計划、技术和成本等全面的管理,使生产小组真正成为企业的一级坚强的行政組織,和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工人编制小組生产計划、劳动計划、成本計划,修改各項技术经济定额(由車間平衡批准),是工人参加管理的一項重要发展。过去,企业編制生产計划,一般的都是自上而下地进行,工人主要是討論执行計划和制订保証措施。現在,有些工厂是由车間按月下达生产指标,由小组编制生产計划、劳动针划、成本計划和技术组织措施計划。由于工人群众直接从事生产,最熟悉生产中的具体况,所以他們編制出来的計划,既能够具体地考虑各方面的客观条件,也能够充分地考虑各种主覌条件,既見物,又見人,因而这种計划一般都是先进的、切实可行的。由于有了工人褊制的小组计划作基础,整个企业計划編制工作的速度,也大大地加快了。例如,庆华工具厂編制一九六○年年度生产計划的时間,比一九五九年縮短了三分之二以上。

    工人参加技术管理非常广泛。不仅参加了合理化建议的处理,产品质量的分析,設备的檢查雑修,而且也参加了編制工艺規程,产品設計和高、大、精、尖、新产品的科学技术研究等工作。工人参加設計的項目,一般占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有的高达百分之八十。設計的效率和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庆华工具厂一九五九年有四种新产品的設計任务,按当时的专业設計力量,用老办法需要两年方能完成,吸收工人参加設計,三个月就完成了。不少企业为便于工人参加技术管理,实行了科室、车間、小組三极管理制。这样,就更好地发揮了工人参加技术管理的积极性。

    工人参加技术管理以后,建立了生产者自己檢驗、小組内部互相檢驗产品质量的制度,这就加强了工人对于保証产品质量的责任感,使群众性的檢驗同专业檢驗很好地結合起来,把产品质量的檢驗工作建立在更广泛、科学和严密的基础上。这样,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就有了比較切实可靠的保証。

    在成本管理上,广泛地推行了小組經济核算。有些两参一改三結合搞得好的企业,还实行了定额化成本核算,按产品零件計算成本,井进行日核算、周分析、月总結,作到核算、分析和监督三者紧密結合,能够及时找出成本的超支和降低的原因,克服了过去月末算总账的缺点。例如,庆华工具厂“三八”小祖,在进行小组經济活动分析中,发現擦机床的破布用得大多,輔助材料指标超支了,全组工人就把用过的布撿回来,洗了再用,用了再洗。她們就这样注意到了一滴油、一块布的节省。一九五九年,这个小组全年节省的費用,等于全組工人一年工資額的二点七倍。工人说:“过去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現在是咱当家样样不浪費。”这些节约的細流汇集起来,就使全厂成本月月下降,今年可比产品成本,同一九五九年实际成本平均对比,一月份降低了百分之一点五二,二月份降低了百分之四点二七,三月份实行定额化成本核算以后,降低了百分之六点一三,四月份降低了百分之七点九,五月份降低了百分之十七点四九,六月份降低了百分之十九点五九。

    工人参珈管理范围的扩大,是在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現的,同时,又促进了工人参加管理队伍的扩大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現在,参加小組管理的工人,一般占全体职工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像庆华、建华等厂,通过实行預备员、师徒一职和一职多员等办法,就基本上实現了人人参加管理。工人管理員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了。例如,庆华工具厂在今年三月份召开的管理工作运动会中,通过測驗,有百分之五十的工人管理員,达到了同类专业管理人員的水平。有的工人定额员,用七分钟褊出了小组月份劳动计划;有的工人核算员,用四分钟褊出了小组月份成本計划;吴光明小組,用四十分钟,就准确地編出了小組的月份生产計划。

    在工人参加管理的过程中,許多生产小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驗,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制度。例如,庆华工具厂的生产小組,普遍建立了四个簿、五本账、八个表、五个会和十个制度(四个簿即:合理化建议登記簿、技术安至記事簿、交接班記事簿、班后会記事簿。五本賬即:材料登部賬、料具用核算賬、廢品登記账、提檢登記賬、胚料半成品登記账。八个表即:月份产品日历进度表、小组经济核算动态表、工序产量工时記录表、个人工作記录表、设备维护评比及台时登記表、月份职工考勤表、每周产品盘存表、职工工資計算表。五个会即:班前会、班后会、周末經济活动分析会、月初計划落实会、月未檢查评比会。十个制度即:小组工艺管理制、产品质量责任制、技术安全責任制、治安保密制、交接班制、考勤制、在制品管理制、材料管理制、工具管理制、設备管理制),对于巩固和提高工人参加小组管理,起了很大作用。

    为了加强生产小组的工作,很多企业以生产小组为单位,建立了以党小组长为首,由生产小组长、工会小组长和共青团小組长参加的核心小组,加强集体领导,全面开展小组各方面的工作,既抓生产和管理,又抓思想、学习和生活。很多小组开展了以生产为中心,以涇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四包”“六好”竞賽(四包即:包思想、包生产、包管理、包生活。六好即:思想好、生产好、管理好、革新好、团结好、学习好),或思想生产双跃进竞赛。通过竞賽评比会,檢查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小組工作的全面开展。

    許多小组不仅经济工作做得很深很細,政治思想工作也做得非常深入細致。党小組經常研究工人的思想情况,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不少工人管理員,也很注意政治思想工作。如有些考勤员,发現有些工人出勤状况不好,就深人家庭进行訪間,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家。小组对工人的生活也很关心,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一人有困难,大家来帮助,使小组工人都能安心生产。小組对工人的学习抓得很紧,經常地根据生产、管理以及各种运动的需要,通过阅读文件、討論和个别輔导等办法,组织工人进行学习,使小组成为工人学习政治、文化、技术和管理业务的一个重要場所。

    干部参加劳动基本上做到了制度化和經常化

    黑龙江省的工业企业,自从貫彻执行了中央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后,大部分干部参加了生产劳动。但是在参加劳动初期,多数是不定期、不定型的。省委强调实行“军官当兵”的办法以后,干部定期参加劳动的制度比較普遍地建立了起来。同时,总結了一些适合于各行各业和各类干部参加劳动的形式,使定期和不定期,定型和不定型的参加劳动的形式和方法結合起来了。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由于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生产运动会的广泛推行,不少企业創造了工作、劳动和学习相结合的制度。例如,牡丹江橡胶厂在科室干部中实行的“四二二制”,庆华工具厂的“一劳三三制”( “四二二制”即:每日四小时工作,两小时劳动,两小时学习。为便于劳动和学习,在时間安排上采取集中使用的办法,每周一、三、五下午学习,二、四、六下午劳动,上午的时間都是工作。·一劳三三制”即:科长以上干部,每年定期参加劳动一个月,一般科室干部,每周劳动一天,其余时間处理业务、深入车间小组和学习各占三分之一)等,都对干部的工作、劳动和学习进行了全面的合理的安排,使干部处理日常业务,同深入实际进行調查研究、总結经驗、解决問題密切結合起来,使干部参加劳动进一步作到了制度化和經常化。这不仅是干部参加劳动的一个新发展,而且是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不,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風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措施。牡丹江橡胶厂实行“四二二制”以后,全厂管理干部坚持劳动的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克服了过去时冷时热的毛病。庆华工具厂实行“一劳三三制”以后,計划財务科的干部,通过深人現場調查研究,今年以来,写出了大搞多种經营、综合利用等二十多篇調查报告。

    由于干部参加劳动,經常深人生产第一线,大大地加强了对生产的领导。松江电机厂今年以来,采取领导同群众相結合的方法,在八个車間种了六十八个“试驗田”,培养了十二个全面跃进的紅旗小組,一百六十八名优秀工人管理員,总結推广了一百三十四項先进经驗,有力地推动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深人开展和生产的持续跃进。干部参加劳动,不仅解决生产間题,也解决职工生活問題。庆华工具厂的工会主席和管生活福利的副厂长,带领有关科室干部,深入食堂参加劳动,帮助食堂改革了炊具,增添了饭菜的花样,提高了饭菜质量,改进了食堂工作人員的服务态度,职工非常滿意。

    干部通过参加劳动,进一步树立了劳动覌点和群众覌点,提高了思想,轉变了作風,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經过两年多的锻炼,干部的劳动观念增强了,参加劳动习慣了,不少干部觉得:現在不参加劳动,就似乎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心里沒有底。由于干部坚持了参加劳动的制度,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經常深人实际,深入群众,大大克服了单純坐办公室开会,发命令,下指示,要表报等官僚主义作風,树立了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同商量的新作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重大发现:红四军在松源签发的一张布告及其历史考证(二)
·下一篇:无
·红色头条-江山:纪念红军长征九十周年等红色系列纪念活动第四场在京举行,毛主席专列工
·特稿:重大发现:红四军在松源签发的一张布告及其历史考证(二)
·特稿: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举办海军指挥学院教育基地揭牌暨“我与海军有个约定”征文颁奖
·特稿:记湘赣省邮政总局首任局长——陈介福(图)
·特稿:淮畔英烈 浩气长存——记盱眙红军游击大队、盱眙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李桂五(组图)
·郭朋朋、张健:点赞!危急时刻,退役军人下水救人(组图)
·特稿:抗美援朝老兵的“三件宝贝”捐了(组图)
·特稿:张罗寿向香港反黑暴战狼何君尧等捐赠红色收藏品(组图)
·徐荣生:他给毛主席唱戏——追忆著名演员宋宝罗先生(组图)
·特稿:皖南事变探略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于凌宇:王鹤峰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及毛泽东工业化思
正定县塔元庄:一个被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过的先进
正定县塔元庄:一个被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过的先进
公交当婚车 环保又浪漫(组图)
江西省法学会会长一行到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到我馆参观学习(组图
清明祭英烈·致敬英雄魂(组图)
红色头条-江山:纪念红军长征九十周年等红色系列纪念
古盖立、王继伟:重大发现:红四军在松源签发的一张
特稿:重大发现:红四军在松源签发的一张布告及其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