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不尽的思念——纪念邓颖超大姐诞辰120周年(组图)
2024-02-06 12:53:08
来源:中国民生新闻网
作者:张心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编者按:我的救命恩人张心莉大姐,她曾是中南海保健处的工作人员,在我2019年因过度劳累患急性脑梗期间,在她和丈夫周述华大哥的帮助下,我快捷的入住到解放军305医院,经过专家、大夫、护士的细心抢救、调理,我再一次躲过了病魔的召唤,奇迹般的、健健康康的、无后遗症地活到了今天,继续战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

    因为,我知道她是周恩来、邓颖超的护士长,在伟人身边工作20多年,她老人家对中国两位顶级国家领导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我动员她和周老每年周总理、邓主席的重要时间节点,为广大读者提供难得的精神食粮。因为我的父陈昌母何妨都与总理和邓妈妈有过交道,在1938年邓颖超妇女主任代表中共南方局到广州看望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时,我母亲何妨就被邓妈妈抱在怀里。邓妈妈对他们说:你们是国宝!

    此文是她缅怀邓妈妈的文稿,方志四川和矩阵媒体(四川省省情网、人民、澎湃、今日头条、百度、搜狐、网易),以及我报和熟知的新红网、中国民生新闻网、世界导报等,都快速刊登转发了张心莉大姐的新作。特此分享给广大,尤其是港澳台的读者。谢谢大家,共同缅怀邓妈妈!

不尽的思念——纪念邓颖超大姐诞辰120周年

    今年2月4日,是邓颖超大姐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每当我打开相册,看到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大姐的多张合影时,我在西花厅工作20多年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思念,成为我一生美好的回忆。

    我是1968年9月被调到中央警卫局保健处的,同年11月被领导安排到西花厅工作。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又十分紧张,为能在周总理、邓大姐身边工作感到无上荣耀,又因为保健工作的责任重大而感到十分紧张。

    在西花厅的客厅里,我见到了邓大姐,她是那样的慈祥、谦和、平易近人。她握着我的手说:“小张啊,欢迎你来西花厅工作,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为人民服务。”

    我说:“邓大姐,我有做不好的地方,请您多批评。”

    邓大姐说:“这儿的事情很简单,开始不熟悉,不要着急。有什么事情你尽管问我,我会帮助你的。”

    邓大姐亲切的话语,使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我要尽快熟悉工作,做好工作。

    “文革”期间,周总理的处境十分艰难,工作异常繁忙,有时工作到太阳出来才回到西花厅。回来后,还要批阅大量的文件,睡眠和休息的时间很少,他竭尽全力地工作着。

周恩来邓颖超合影

    邓大姐和周总理一起,经受了严峻考验。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及精神和心理的压力,周总理的冠心病加重,邓大姐对周总理十分关心。因作息时间不同,他们经常见不了面。晚上邓大姐该休息了,但她心里总惦记着总理,她经常打电话到总理活动的地方,找卫士、医生了解总理的身体及进食情况,让他们写条子给总理,提醒总理休息。每天的菜谱大姐都要过目,根据工作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总理和大姐吃饭很简单,两菜一汤,一荤一素,经常吃粗粮。

    1972年,周总理患了癌症,但他仍然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不能按医疗组制定的计划进行治疗。邓大姐深知总理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奋力工作,她顽强地承受着。她时刻关心着总理的病情,总是耐心地听取专家、医务人员的病情汇报,以及制定的医疗护理方案,对医疗组的工作给予密切配合和真诚鼓励。

    周总理逝世后,在人民大会堂刚举行完追悼会,她就召集所有的亲属和总理医疗组成员、工作人员,进行革命教育,对医疗组和身边工作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肯定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1976年,邓颖超在305医院与工作人员合影。

    邓大姐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是我国唯一的正国级女性国家领导人。她为革命无私无畏,在革命年代经历了出生入死的考验,在国家建设时期,做了大量的妇女、儿童工作。

    她胸怀坦荡,正确地对待总理不让她在政府任职的决定,一直保持着低调。总理压低她的工资;国庆十周年上天安门的名单,总理把她的名字划掉;她不追求名利,常常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利益。她说:“我很理解总理的这些做法。”

    直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邓大姐才进入国家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主席等要职。她的工作量突然加大,看文件、参加会议、会见外宾,工作起来经常忘了休息。她常说:“我要革命加拼命。”她不顾年高,奋力工作,经常带病参加各种会议及外事活动,工作尽职尽责。

1976年3月14日,本文作者张心莉在西花厅与邓颖超合影。

1981年6月5日,邓颖超在上海周公馆。

    1976年12月,邓大姐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时刚粉碎“四人帮”不久,又经过十年“文革”,很多国家不了解我国情况。为打开国际交往的局面,增进了解与友谊,党中央决定邓大姐率团出访。为此,邓大姐出访了多个国家。我曾跟随邓大姐出访过几个国家,亲眼看到这些国家,对邓大姐是用国家元首礼仪接待的,非常友好,也表达了他们对周总理深情的热爱、崇拜和思念。邓大姐以诚恳热情、不卑不亢、认真自如的外交风范,受到对方的尊重和爱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为增进国际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7年2月9日,邓颖超在缅甸蒲甘宾馆。

    在出访斯里兰卡的飞机上,邓大姐把她的签名赠送给我,她是这样写的:

    邓颖超

    一九七七年四月十七号于飞机上

    书赠张心莉同志

    这一意外的收获,令我高兴万分,这是对我的巨大鼓励,我要努力做好工作。

1977年2月5日,本文作者张心莉与邓颖超在出访的飞机上。

    邓大姐正确对待疾病,以预防为主,平时坚持锻炼,如:做八段锦、散步等,非常注意随着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她常常对我们说:“你们做保健工作,首先要保健好自己。”有时,我们不小心感冒了,大姐就要说这句话,我们感到很内疚,经常用大姐的话提醒和要求自己,因为病了就要影响工作。

    邓大姐年老体弱,80年代曾患过肺炎、胆结石,骨折过并做过两次手术……每次患病,她总是积极配合医生做各种检查,认真听取和采纳专家、医务人员的治疗方案。她面对疾病非常坦然,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并说:“既来之,则安之……人的一生要与天斗,与地斗,也要与疾病作斗争。”在她身边工作,我亲眼看到她是如何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亲身感受到她那不畏困难,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邓大姐对待我们工作人员,像慈母般地从政治到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使我们深受感动。她关心我们的政治进步,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与入党问题。“十年动乱”期间,西花厅党支部生活仍然正常进行,医生、护士因工作需要不能参加保健处的政治学习时,就参加西花厅的党支部活动。更有幸的是,在支部会上,能够聆听邓大姐的谆谆教诲。她常说,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要客观,不要犯主观主义,不要搞派性斗争。

    邓大姐平易近人,我到西花厅工作后,第一次赶上五一劳动节,那是1969年,我上班一见到她,她就问我“节日好”,我真不好意思。我问了同事,才知道在这里除了新年和春节问节日好外,五一节和国庆节也问节日好。以后每逢节日,我就主动先向邓大姐问节日好。

1980年5月1日,邓颖超在毛主席故居颐年堂。

    20多年来,邓大姐对我及我的全家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我刚到西花厅工作不久,那时小药房在中央警卫团后勤部,新华门路南的斜对面。有一次,我去小药房取药,回来的路上突然下雨了,府右街的两旁,很难找到避雨的地方,我就冒雨骑着自行车回到了西花厅。衣服虽然淋湿了,因为盛药的包是人造革的,它不透水,所以药品没有被淋。我回到西花厅时,被正在后走廊的工作人员霍爱梅看到了,她告诉了邓大姐。当我更换衣服时,她拿来一套军装到宿舍对我说:“大姐听说你淋雨了,她让我把她的这套军装拿来让你换上,怕你着凉。”我说:“谢谢大姐的关心,我自己有衣服换。”大姐的关怀,使我非常感动,虽然刚被雨水淋得浑身发凉,大姐的一片爱心,使我心中一股热流温暖了全身。

    1970年,许奉生护士长给我介绍对象,邓大姐非常关心,问他叫什么名字,在哪儿工作。我告诉大姐,他叫周述华,在小药房工作。大姐说:“这很好,工作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把照片给我看看。”她边看边说:“要晚婚啊。”我说:“谢谢大姐的关心,我们一定做到。”

1986年4月14日,邓颖超与本文作者张心莉夫妇在西花厅合影。

    我生病了,大姐派工作人员到家中看望,带来营养品和水果,并带话给我,让我安心养病,病好了再来上班。邓大姐的关怀令我感动不已,我想只有病好后,努力工作来报答。

    邓大姐工作很忙,我们个人的事情不想让她老人操心,但她的消息很灵通。1977年秋,我婆婆来京看病,患了肺结核,住进解放军309医院,邓大姐让安师傅买了鸡和鸡蛋送到我家,让给我婆婆补充营养。我婆婆含着热泪激动地说“邓大姐那么大的领导,还关心我这个农村老太太,我何德何能啊,快谢谢她吧!你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大姐非常关心我爱人和孩子,经常问我,小周好吗?京昱好吗?大姐知道周述华喜欢书法,1988年,送给他一本刚出版的《周恩来手迹选》,他爱不释手,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研究周恩来总理的书法。2017年9月,他写的《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一书,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核批准,2018年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外唯一一本解释周恩来书法的成因和成就的书。

    我女儿5岁时,邓大姐送她一对丝绸工艺品小鹿,颜色鲜艳,神态逼真,工艺精细。女儿对它喜爱有加,直到现在还把它放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摆在柜子中,成为珍藏。

    邓大姐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的关爱。

    1982年4月11日是星期日,敬爱的邓大姐邀请我、周述华与女儿周京昱一家三口,和许奉生护士长、顾英奇副部长与他们的女儿顾洪涛一起到西花厅做客,观赏海棠花。

    上午十时,我们两家人来到西花厅。院子里树木花草繁茂,海棠花已经盛开,春色满园,一派生机。当我们走进西花厅后院时,邓大姐已经在房门外等候我们了。她精神很好,两个孩子见到后跑过去喊道:“邓奶奶好!”顾洪涛还代替哥哥问邓奶奶好!邓大姐一边说“谢谢”,一边高兴地张开双臂,拥抱并亲吻了两个孩子,和我们一一握手,赞扬两位男士是好后勤。

    邓大姐和我们一起观赏海棠花,一边和两个孩子聊天,说你们的周爷爷最喜欢海棠花,语言透着和蔼亲切和怀念。这院落我和许护士长再熟悉不过了,多年来我们在这里为周总理和邓大姐服务,感受和体验过他们的高贵品质、高尚情操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总理工作日理万机,在邓大姐和工作人员提醒下,到院子里散步。有时邓大姐陪伴,这对革命伴侣和战友,在海棠树下,聊天散步,驱赶工作繁忙的疲劳。

    每当海棠花开的时候,我们就盼望能与周总理、邓大姐合影。一年一年过去了,工作人员的这一心情更迫切了。到了1970年,我们眼看着海棠花又谢了,但总理工作仍然十分繁忙。5月20日下午3点,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总理和邓大姐与我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共照了两张全体合影,又分别与男、女同志各照一张,最后总理和邓大姐合影。照片的背景虽然没有海棠花,但我们的心里比海棠花还美。这些照片我们永远珍藏,这幸福时刻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1970年5月20日,周恩来邓颖超与工作人员西花厅合影。

    这时,邓大姐让赵炜秘书在盛开的海棠树下给我们合影留念。大姐先和我们两家一起合影,又分别与每一家合影后。大姐说:“我要和这两个小朋友单独合影。”那时,周京昱7岁,顾洪涛9岁,她们站在大姐两边,大姐把手搭在她们的肩上,这一瞬间成为永久的纪念。

    我们真是太幸福了!

    邓大姐提议让两个孩子表演节目,她们为邓奶奶唱了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稚嫩的童声,在海棠树下回荡着。

1982年4月11日,邓颖超在西花厅与本文作者一家、许奉生护士长一家人合影。

1982年4月11日,邓颖超在西花厅与本文作者一家合影。

1982年4月11日,邓颖超在西花厅与本文作者女儿周京昱、许奉生护士长女儿顾洪涛合影。

    来到客厅,邓大姐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桌子上放着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面有各种花纹、美丽鲜艳的雨花石。大姐时刻不忘对后代的教育,她对两个孩子说:“你们知道这盒子里面放的是什么吗?这里面放的是雨花石,产在南京的雨花台。这种石头不是随便可以捡到的,要在下大雨的时候,雨把石头冲出来,在山下才能捡到。这是南京雨花台的小朋友们为了纪念你们的周爷爷80岁生日寄来的,一共80颗,他们还告诉我,以后每年在周爷爷生日的时候给我寄一颗,以表达对周爷爷的怀念。”她指着盒子说:“你们看这上面写的什么?”洪涛读道:“小小雨花石,颗颗表情意。献给邓奶奶,缅怀周爷爷。”下面写的是“南京市考棚小学同学赠。”邓大姐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知道雨花台吗?那儿是革命烈士殉难的地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你们刚才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们要热爱新中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们将来要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雨花石很美丽,也很坚硬,你们也要像雨花石那样,做一个意志坚强、品德高尚的人。你们也要像革命烈士那样,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现在你们要做一个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好学生,将来才能接好革命的班。”两个孩子仔细地聆听着邓奶奶的教诲,瞪大眼睛看着雨花石,好像说:“我们一定听邓奶奶的话,做个好孩子,这是对周爷爷的最好怀念,也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邓大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邓大姐讲完故事,同我们一起来到客厅的另一端,看了另外一盒雨花石。她告诉我们:“这是南京的中学生,冒雨拣来送给我的。”邓大姐送给两个孩子每人一块山东石子,留作纪念,并送给我们水果。临别的时候,把我们送到院子里,一一亲吻孩子们,同我们握手告别。邓大姐高兴地说:“欢迎你们再来!”我们依依不舍频频挥手,“大姐多保重!”“邓奶奶再见!”

    1984年5月12日,护士节。邓大姐送我一块电子手表,晚上邓大姐休息后,我回到值班室,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提起笔来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

    敬爱的邓大姐今天上午对我说:“小张,今天是你们护士的节日,我,同时也代表故去的恩来同志,对护士节表示祝贺,这只电子手表就送给你作个纪念吧。”我双手接过这只表激动地含着热泪说:“谢谢大姐对我们护士的关心……”总理和大姐对护士的关怀和尊重,使我永生难忘。

    1984年5月12日张心莉于西花厅

    我把这张记录纸折叠好,放到手表盒里,作为永久的纪念。

    那时,邓大姐已经担任全国政协主席了,工作繁忙,又年老体弱,还想着今天是护士节,并同时代表总理送我手表,这是他们对护理工作的关怀、尊重和期望,也是对我在西花厅多年工作的肯定。我受到极大鼓励和鞭策,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负她老人家的期望。

邓颖超送本文作者张心莉的手表和她生前使用过的丝巾。

    每当我看到邓大姐在护士节那天送给我的手表,以及邓大姐逝世后工作组送给我邓大姐生前佩戴的丝巾时,我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激动之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民国霍邱三大才子之文武双全、英勇就义之葛文宗
·下一篇:无
·特稿:民国霍邱三大才子之文武双全、英勇就义之葛文宗
·特稿:喜迎龙年春节 缅怀开国领袖——写在2024龙年春节前夕
·特稿:古来万事生酬勤 山水奇人铸丰碑——记著名画家张照兵(组图)
·特稿:永清县九兴区举行文化传承书画展(组图)
·特稿:怀念敬爱的邓妈妈——纪念邓颖超诞辰120年(组图)
·特稿:合六旅游企业举办“隐蔽战线铸就忠诚信仰—红色特工胡底的传奇人生”与反谍防特
·特稿:守住初心 践行使命——“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丁文启的故事(组图)
·特稿:“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红色精神研究会返
·特稿:梅县区老促会开展革命烈士家属、“五老”人员新春送温暖慰问活动(组图)
·特稿:雅安市芦山县开展“红歌走基层、励志振乡村”新春巡演(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不尽的思念——纪念邓颖超大姐诞辰120周年(组图)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邓颖超诞辰120周年专题展”
“海棠花前——周恩来邓颖超爱情引领新时代青年婚恋
梁远启:民国霍邱三大才子之文武双全、英勇就义之葛
特稿:民国霍邱三大才子之文武双全、英勇就义之葛文
“中华英烈颂——英雄城市 致敬英雄”迎新春文艺演出
河北唐山:璀璨灯会迎新春(组图)
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参观厦门博物馆(组图)
刘恩辉:王晓义河北公安系统优秀报道员撰写的人物速
宋有荣:立春咏(外一首)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