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守住初心 践行使命——“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丁文启的故事(组图)
2024-02-05 11:05:15
作者:李定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图为丁文启老人和家人在八角尖参加升旗仪式

图为丁文启老人一家在颁奖典礼上合影

图为丁文启老人在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会上接受颁奖

图为丁文启老人在家练习书法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95岁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他就是江津区柏林镇退休干部丁文启。

    家住重庆市江津区四屏镇青堰村的丁文启,生于1928年6月,1950年参加积极分子培训,受到党的培养教育,参加过清匪反霸斗争,当过农会主任、青年宣传委员,1952年参加工作,1955年入党。他始终感恩党的培养,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扎根柏林山区工作几十年,曾先后在东胜、沙河、双凤、柏林等乡作过文书、财粮、调解、民政等工作,于1988年退休。

    退休已是35年的丁文启老人,至今能生活自理,耳顺眼明,身体健康,每天还坚持读书看报写字,不给儿女添麻烦,而且还发挥着余热,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故事很精彩,值得大家一读。

    老年生活的好习惯

    丁文启老人解放前因家庭贫穷,仅上过一年私学和一年半公学,解放后参加工作时没什么文化,所以他一生都很爱学习。即使是退了休,也仍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养成了平时看书看报、练习书法和写作的好习惯。他的老年生活过得很丰富,平时最喜欢写点稿子,大约写了几百篇,只是感觉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媒体用稿标准,没有向报刊投稿。据女儿丁光智介绍,老人写的稿子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如《懒婆娘》《闲话箴言》《当家事》《劝戒赌》等,但写得更多的还是赞美青堰场的文章,如《印象青堰》《八角尖风光》《青堰双生子》《青堰场又叫吆店子》等。

    老人除热爱学习外,有着很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不挑食,粗粮细粮、晕菜素菜都爱吃;从不抽烟,不喝酒,但爱劳动,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喜欢散步,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睡懒觉,坚持午睡;乐于交往,喜欢走亲访友;说话做事轻言细语,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习惯于慢生活。经医院多次体检,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疾病,实为老年朋友的学习楷模。

    青堰场的“新发现”

    丁文启老人平时喜欢写作,伴随时间的推移,他写青堰场的稿子越写越多,对家乡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越来越觉得家乡青堰场真是太美了。但他同时也觉得家乡太穷了(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要发展家乡经济,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应当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才是出路。于是,他怀揣着发展家乡旅游的梦想,带着他写的赞美家乡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区旅游局、区交委等部门,汇报青堰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交通情况,强烈要求解决青堰村的交通问题,为外界走进青堰、认识青堰、了解青堰打通交通屏障,为家乡旅游创造条件。

    为修通双凤场到四面山(今四屏镇)公路,丁老从2004年开始向江津、重庆市有关部门写信,要求尽快修建凤屏公路(主要路段都在青堰村境内),解决四面山人民的交通问题。

    为宣传好青堰场的旅游优势,丁文启老人还把青堰村境内的十大人、穿洞、八角尖、仙女洞、四朵金花等景点作了书面介绍,并寄发到重庆、江津各有关部门。“重庆、江津好多单位都寄得有,邮寄费都用了300多元。”丁文启老人说。

    为早日修通凤屏公路,用好青堰村境内的旅游资源,让青堰村人民从封闭中解放出来,老人还亲自跑到江津旅游局汇报想法,提出他的意见和建议。有一次,老人和《江津旅游》杂志编辑周开兰谈到青堰场的旅游时,周编辑为老人“关心家乡建设,热爱江津旅游”的精神所感动,交谈中问道:“你们那里除山青水秀外,有没有什么其他稀奇事儿?”老人不加思索地回答说:“青堰盛产双胞胎,全村有40对,最多是大榜小组,23户141人中就有12对是双胞胎,其中,黄海清一家四代人就生了8对双胞胎,我家也有两个儿子是双胞胎。”

    周开兰编辑对老人的这一报料很感兴趣,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于是约上《重庆旅游》杂志郝赢、李华彬两位记者专程去柏林镇沙河村(青堰那时属柏林镇)采访,因当时青堰还不通公路,周开兰一行三人坐一段摩托车后,走了一弯又一弯,爬了一坡又一坡,徒步十多华里的山路,才到了双胞胎村(青堰场),采写的文章在《旅游江津》杂志上刊登了出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秦敏看见报道后,更是引起了重视,号召江津日报、江津电视台、江津网等媒体聚焦青堰村,要求进一步挖掘,搞好深度报道。从此,青堰双胞胎村影响到了全国各地,并被评为保护和开发的“全国双优古村”,重庆电视台、风凰卫视、深圳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媒体都纷纷前往采访报道。丁文启老人也因此成为发现青堰双胞胎村的第一人。

    八角尖上升国旗

    八角尖位于四面山景区后山,地处四屏镇青堰村境内, 海拔1500多米,丁文启老人的家就在八角尖山脚下。据丁老介绍,八角尖因地形特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为确保飞机航行安全,从山下背水泥上山,修了瞭望台,设了瞭望哨,升有国旗,作为飞机航标。为防止坏人搞破坏,当时还有专人阵守。

    过去,青堰村因没通公路,加之海拔较高,村里人大都是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所以青堰村成了江津南部山区最贫困的山村之一。2016年初,随着四屏镇的建立,凤屏公路的开通,为贫穷落后的青堰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双胞胎广场、双生泉、民俗酒店等一批文化旅游设施相继建成,青堰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农民盖起了小洋房,买了小车。于是,丁文启老人有了让“红旗再飘扬、航标变地标、传承爱国情”的想法,并得到了儿孙们的一致拥护。5月1日,已是88岁的他,带领家人攀爬3小时到达海拔1500米的八角尖山顶,冒着大风,竖旗杆、搭旗台、升国旗、唱国歌,时隔60年后的八角尖上再次红旗飘扬。在升旗仪式上,女婿邓孝成(部队转业,公安局干部)指挥全家人在八角尖上高唱国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虽然有人咬字不准,但每个人的声音都很洪亮,神态严肃。国歌声在山巅上响起,大家抬头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旗,都若有所思。

    7年多以来,丁文启老人一家四代人接力升国旗、护国旗,带动了周边900余名群众参与升国旗、守护国旗,累计升国旗已达70余场次。

    2017年,大儿子丁光全提出修上山道路,以方便上山升国旗。为解决资金问题,丁文启老人提岀了捐款建议,并带头捐款500元,随后儿子、女儿、女婿、孙子、孙女也纷纷捐款,同时向300多人组成的“青堰微信群”发岀了捐款倡议书。在丁文启老人的带动下,短短一个多月就收到捐款一万多元,解决了修路所需的堑子、手捶、钢钎、砍刀、锄头等工具的费用,并给予修路群众适当生话补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红色精神研究会返家乡寒期社会实践活动(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红色精神研究会返
·特稿:梅县区老促会开展革命烈士家属、“五老”人员新春送温暖慰问活动(组图)
·特稿:雅安市芦山县开展“红歌走基层、励志振乡村”新春巡演(组图)
·黄克诚进入东北时间早、贡献大,为何落选四野兵团司令员?
·周顶全:红色基因薪火传,创新宣讲齐聚力(组图)
·李业坤、檀江林:安徽深刻领悟总书记回信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图)
·特稿:长汀县举行福建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组图)
·海棠花季的回忆——怀念周总理邓大姐(组图)
·红色头条:林豆豆写信祝贺《北平和平解放75周年暨平津战役胜利7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
·特稿:林豆豆写信祝贺《北平和平解放75周年暨平津战役胜利7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李定超:守住初心 践行使命——“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特稿:守住初心 践行使命——“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丁
张文博、但佳忆:“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
特稿:“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河南工业
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梅县区老促会开展革命
特稿:梅县区老促会开展革命烈士家属、“五老”人员
雅安市芦山县开展“红歌走基层、励志振乡村”新春巡
骆志勇:雅安市芦山县开展“红歌走基层、励志振乡村
特稿:雅安市芦山县开展“红歌走基层、励志振乡村”
总结颁奖固成果,凝心聚力创佳绩——长汀县举行获得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