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战略谋划
2021-03-01 09:56:17
作者:漆先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要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消息一出,震惊世界。这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华崛起的重大战略。

    一、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建设美丽中国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百分之八十以上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其它污染物的排放也大都与化石能源的使用密切相关。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每年的碳排放量约160亿吨。根据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中国规划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后将陆续减少多达百分之九十的碳排放。同时,通过植树造林和其它固碳措施,确保2060年碳源和碳汇相抵为零。仅通过中国的努力,全球升温的预测值就将下降0.2度至0.3度。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碳中和将显著减少多种废弃物排放,极大地改善神州大地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2.实现能源独立

    除煤炭外我国是一个化石能源资源禀赋明显不足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都大量依靠进口。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19年我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突破百分之七十大关,同期我国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也接近百分之五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昔日英国的崛起依赖于本土煤炭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和前苏联的崛起与本土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密不可分。工业革命以来,鲜有能源不能独立而崛起的世界大国。大力开发国内资源丰富的风电、光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迅速提高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仅能够大幅减少碳排放,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能源独立。

    3.促进创新发展

    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新能源的核电在建机组也跃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和产业创新。如今中国水电的设计建造和大型机组制造,都跃居世界第一。核电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风电和光电的研发制造,也正在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变,2019年中国制造了世界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太阳能光伏产品。2009年美国的风电和光电发电能力分别是中国的2倍和5倍,而到2019年中国的风电和光电发电能力已分别是美国的2倍和3倍。2013年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还是中国的5倍,到2019年中国电动汽车数量却是美国的2倍,目前中国拥有占世界近四分之三的锂电池制造能力。世界正在兴起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三大绿色能源技术中,前两项的绝大部分是中国制造,后一项的很大部分也是在中国制造。

    二、大力推进电能替代

    电力不仅是效率最高、来源最多、使用范围最广、最易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能源,而且电力使用本身不会导致环境污染,我国已把“实施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电能替代的力度。

    1.全面建设电力社会

    以电代煤,逐步关停全部燃煤电厂和所有燃煤锅炉,全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和电力锅炉替代。以电代油,大力提高铁路运输比重、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同时积极开发电力驱动的飞机和轮船,使电力替代石油成为主要的交通能源。以电代气,采用蓄冷空调和热泵技术,提倡居民使用电炊具和电热水器,尽可能用电力替代部分天然气。

    2.积极建设氢能体系

    主要依托绿色电力制氢,积极利用工业的副产品制氢,配套建设从生产、运输、存储到加注的氢能设施,替代燃油满足部分交通工具的能源需求。

    3.大幅削减化石能源

    通过全面建设电力社会和积极建设氢能体系,全面消除煤炭和石油的能源需求,只保留必不可少的化工需求。天然气也只保留少量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到2060年使化石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百分之85左右降低到百分之10左右,奠定碳中和的经济基础。

    三、全面发展一次电力

    在实施电能替代的同时,要用非化石能源全面替代化石能源发展一次电力,包括风电、光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等新能源。2019年我国一次电力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达百分之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其中,少数省份尤为超前。如我国第六经济大省四川2019年一次电力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百分之53.9,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3倍以上,令人十分鼓舞。为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首先要大力发展一次电力,确保2060年一次电力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

    1.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

    风电、光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一是国内资源完全可以自给和再生,二是基本没有二氧化碳和其它废弃物排放,三是风光水互补,可以显著提高电力调节和存储能力,四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因此,2060年前发展非化石能源的重点应锁定可再生能源。

    2.积极推广第四代核电

    为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数量不足、空间限制和技术短板,应在基本淘汰煤电、油电和气电的同时,积极发展核电。为确保运行安全、破解内陆核电建设难题和减少对国外铀资源的依赖,要在发展第三代核电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以高温气冷堆和钍基核电站为代表的第四代核电。

    3.早日突破核聚变发电

    核聚变发电可以根本上破解核电发展的环境安全、资源供给和运行成本三大难题,是一次电力发展的远景目标。预计2035年前世界首台核聚变实验发电站可以投入运行,我国核聚变的研发与世界大体同步。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争2050年前我国第一台商业运行的核聚变发电站投入运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刘亚楼的朝鲜之行,催生了音乐舞蹈《东方红》(图)
·下一篇:无
·刘亚楼的朝鲜之行,催生了音乐舞蹈《东方红》(图)
·特稿:甘大孟一行采访世界周氏总商会首席顾问周金富(组图)
·全国人大代表尚金锁:端好“中国碗” 保粮作贡献(图)
·特稿:关于诗歌的议论——《逆光行走》讨论文集序言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宋福如给成县人民的一封信(组图)
·特稿:红色湘南名人之地——邓华上将故里
·特稿:夯,心途
·特稿:七律(中华新韵)·怀念吕玉兰革命前辈
·特稿:中央苏区时期党政领导和红军如何过春节(组图)
·特稿:我们愿意为延安的扶贫事业出点力(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漆先望: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战略谋划
特稿: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战略谋划
刘亚楼的朝鲜之行,催生了音乐舞蹈《东方红》(图)
甘大孟:甘大孟一行采访世界周氏总商会首席顾问周金
特稿:甘大孟一行采访世界周氏总商会首席顾问周金富
全国人大代表尚金锁:端好“中国碗” 保粮作贡献(图
许馨心:正月一点心得
忽培元:关于诗歌的议论——《逆光行走》讨论文集序
特稿:关于诗歌的议论——《逆光行走》讨论文集序言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宋福如给成县人民的一封信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