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诗词>>正文
毛泽东的江西诗情
2023-07-08 15:39:46
来源:《当代江西》
作者:汪建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毛泽东的奋斗人生波澜壮阔,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他却对江西这块红色热土情有独钟。

    作为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在江西写、写江西、为江西写的诗词作品有15首,数量居全国各省之冠。

    解读毛泽东的江西诗作,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毛泽东浓郁的江西诗情。

    深厚绵长的井冈情结

    1927年写的《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诗词。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该词纪实了秋收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秋收起义的原定计划是攻打长沙,“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表明这首词写于起义部队由江西向长沙进攻的途中,这是毛泽东在江西写的第一首诗词。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引兵井冈,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秋写的《西江月·井冈山》,描绘了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从此,名不见经传的井冈山和黄洋界名扬天下。

    1965年5月,毛泽东回到井冈山,抚今追昔,奋笔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为一个地方先后写3首词作,都以“井冈山”为题,这在毛泽东诗词中绝无仅有,表明井冈山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感情之浓。

    而3首词都提到了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足见毛泽东对黄洋界保卫战的评价之高、感悟之深。

    黄洋界保卫战不是简单的退敌成功,而是守住了井冈山根据地,捍卫了毛泽东不懈寻求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此“志”与当年的“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中的“志”遥相呼应,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情壮志。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弹指三十八年”,时光荏苒,“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如今的井冈山“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多了楼台亭阁”,喜见“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毛泽东怎不百感交集、欢欣鼓舞、诗思泉涌?

    跌宕起伏的赣南情怀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至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毛泽东一直在赣南、闽西征战。

    这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写了9首词作,其中有6首作品直接描绘了毛泽东在赣南地区的烽火岁月。这也是毛泽东军旅诗词的成型时期,他马背行吟,把诗情融入战争,使战争充满诗意。

    1930年2月写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作于红四军由广昌向吉安进军的途中。“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这首词宛如是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

    1930年7月写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写得深沉含蓄,“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表达了红军坚决消灭反动派的英雄气概。“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歌颂了黄公略及其所部对革命的重大贡献。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1931年春写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上阕记述龙冈大捷,下阕描写第二次反“围剿”的敌我双方态势。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龙冈在江西永丰、兴国、宁都、吉安、吉水之间,红军巧妙设伏,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1931年夏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写于福建,“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描写发生于吉安东固镇东南的白云山大捷。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红军摧枯拉朽,从江西富田一直打到福建建宁。

    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历经坎坷,而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反“围剿”战争一再受挫。

    1933年夏的《菩萨蛮·大柏地》和1934年夏的《清平乐·会昌》,是毛泽东身处逆境时写的感怀之作,表达了积压已久的郁闷心情。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性格刚毅、信念坚定、乐观豁达,生动展示了百折不挠的伟人风范,谱写了旷古绝伦的人生颂歌。

    心系苍生的余江情志

    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沿岸一带肆虐,遍及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患病人数达1000多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1亿人,群众称之为“瘟神”。江西余江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1955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余江人民打响了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到1958年春,基本完成大面积灭螺任务,在全国率先消灭了血吸虫病,创造了世界血吸虫病防治史上的奇迹。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7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正如其“小序”所云:“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这是毛泽东为江西写的诗作,表现了人民领袖关心人民疾苦,情系百姓安康,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解难、为民造福的根本宗旨和责任担当。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第一首诗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诗句饱含着对深重苦难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对黑暗旧社会的强烈控诉。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第二首诗写新时代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壮举和人民幸福安康、瘟神被逐的美好情景,浓情歌颂了伟大的时代和英雄的人民,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义哽咽形成了鲜明对比。

    《七律二首·送瘟神》纯粹以民生问题为主题,想象丰富,对比鲜明,给后人以战胜瘟神、战胜邪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穷力量。

    登高望远的庐山情思

    庐山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历代文人骚客吟咏不绝。毛泽东先后于1959年、1961年和1970年4次登上庐山,并赋诗《七律·登庐山》和《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959年7月1日写的《七律·登庐山》描绘毛泽东立于庐山之巅,极目远眺,看到了一个雄奇壮阔的世界,抒发登上庐山的所见所感。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山势高峻,恰似天外飞临长江边。乘车盘旋而上,飞驰在青翠浓茂的崇山峻岭之间。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面向重洋静观世界,一阵热风吹起疾风骤雨,洒向寥廓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诗人西望长江上游,白云笼罩,水天相接,武汉三镇仿佛飘浮其上;继而东眺长江下游,浪涛滚滚,一泻直下三吴,一片迷迷茫茫水雾,气象雄奇。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作者洞察古今之变,联想到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

    1961年9月9日写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颇似古代的题画诗,只是题在了一张风光照片纸上。

    “暮色苍茫看劲松”,在傍晚时分昏暗迷茫的景色中,遒劲的青松挺拔于山崖之间。“乱云飞渡仍从容”,一片云海如波涛汹涌,却又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揭示了诗人的淡定心态。“天生一个仙人洞”,仙人洞系悬崖绝壁上的天然石洞,相传为吕洞宾求仙学道之处。“无限风光在险峰”,在险峻的山峰中,有无数绚丽壮景。

    这首七绝明白晓畅,如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更能把握其内在政治寓意。面对国内的经济困难,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毛泽东不免心生某种忧愤而又苍凉悲壮之感。

    老骥伏枥的南昌情愫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先后26次莅临江西,多次到过南昌。从1965年11月开始,毛泽东离京南下视察。12月24日,他从杭州来到南昌,1966年1月5日,离开南昌前往武汉。

    1965年12月下旬,他写了《七律·洪都》。毛泽东一生中以省会城市名称为题的诗词只有两首,即《沁园春·长沙》和《七律·洪都》。这是一首直抒胸臆、咏史明志、寓意深刻的诗篇。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南昌是历史文化名城,洪都,是旧南昌府的别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诗词中的倾情洒泪
·下一篇:无
·毛泽东的战争“游泳术”
·毛泽东诗词中的倾情洒泪
·毛泽东的奋斗观
·毛泽东重视青年成长
·毛泽东与“红色华佗”的革命友情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陈云(组图)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陈云(组图)
·陈阳、穆建春: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陈云(组图)
·特稿: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陈云(组图)
·陈影:持续20余年关注战争年代《毛泽东自传》的传承 危春勇获评龙南市首批“最美史志档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毛泽东的江西诗情
毛泽东的战争“游泳术”
毛泽东诗词中的倾情洒泪
毛泽东的奋斗观
毛泽东重视青年成长
毛泽东与“红色华佗”的革命友情
百所高校开展“红色走读”传承红色基因
晋中榆次:“红色文化”引领“红色实践”
开展“红色课堂”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台州椒江:“红色收藏馆”传承红色基因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