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层微妙关系使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失利
2012-09-27 10:18:21
作者:王洪光(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战场指挥不当和地形气候原因,也是新四军行动失利的重要因素

    一是战场指挥不当。

    皖南事变中的失利情况来看,项英“指挥大兵团作战之经验与能力是差些”。虽然中央授权项英全权指挥新四军,但由于叶挺当时的军长身份,也不可能全由项英全权指挥。项英在指挥中犹豫不决,使皖南部队多次失去突围的有利时机。擅长游击战的项英,不主张硬打硬拼,而力图避开强师,这在主观指导上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不强力撕开缺口,部队在狭小战场空间内难以机动,将造成更大被动。事实是部队被调来调去,到处碰壁,踌躇不前,最终造成兵困茂林,四面受敌的严重局面。到后来,不得不让叶挺全权指挥部队时,部队已经精疲力尽,被困数日,濒临绝境,而国民党军扎紧袋口,以逸待劳。叶挺企图用正规战中突击方法撕破包围圈,结果新四军在兵力、武器装备的绝对劣势下伤亡惨重。

    特别是在突击失败后,叶挺再次固守石井坑待援,延误了突围时间。这时国民党军已采取了分进合击、前堵后截、重重包围的战法,无论是想把整个部队一起突出重围带走,或长期固守(无援)都是不可行的。如果采取游击战争中分进突击、多头突围,并辅以渗透、潜出,用游击方式小批多路转移,可能会突围出更多的力量,减少损失。但是叶挺对中央在紧急情势下要求部队“游击”、“保存骨干”的指示理解不够,还是继续收缩防线,加强工事,固守一拼。

    直至12日中央回电,叶挺才下决心把还保持原有建制的部队加以分散,各自为战,以游击战的方式转移到江北去。这时已经兵困茂林4天了,国民党军在茂林周边已形成严密的围攻部署,加大了纵深配置,大大增加了新四军突围的难度。同时,部队基本上已弹尽粮绝,身疲力竭,不利于突围后长时间强行军,加大了损失。

    二是地势天候条件不利。

    笔者曾到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察看过地形,并现地研究了新四军集结和转移路线。军部所在地是一片盆地,军部和各直属单位分驻在小平原的各村镇,青弋江(旧称舒溪)从中流过。小平原周边都是山高林密的山岭,相对高差都很大,青弋江平时平缓,一遇大雨则暴涨,难于徒涉。总之,这个地形是不可以打大仗的,敌军只要占据周边各山口,就会形成瓮中捉鳖的态势。而新四军撤离时,与当年中央红军撤离瑞金根据地时相似,制币机、印刷所、修械所、被服厂随队行动成为累赘。

    新四军转移途经的茂林地区,位于青弋江上游两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水,河深不能徒涉,南面靠山,方圆不过40公里,有国民党军3个师凭险筑垒固守,极难越过。作战区域高山重叠,交通不便,隘路多、坑谷多、山势陡、丛林密。山间道路狭窄,一般只能一路纵队通行,各纵队由于山岭阻隔,队形割裂,尽管相距都不远,却无法相互支援。战斗打响后,即陷入各自为战、被动挨打的局面。 1941年1月8日晚,当时军部命令新3团由后卫变前卫,就是机关人员停下来靠在山坡上,让出一点空间,使新3团的队伍从身边过去,先到达高坦。新四军分3路纵队进入3个山冲,中间间隔相当大,因有高山阻隔,电台通讯受到影响,相互联络经常中断,军部很难顺畅地实施指挥。而且,那几天冬雨连绵不断,道路泥泞,战场行动大受限制,部队异常疲劳。新四军军部云岭距茂林地区仅40余华里,天气正常时部队急行军一夜就可通过,但由于天候原因,从1月4日至6日,部队仍滞留在茂林。

    负责“剿办”的上官云相在皖南事变后的一次宴会上说:“这次‘剿灭’新四军,作战非常顺利,似有天助,正在作战的当时,连下几天雨,是难得的,使新四军困在山谷,前是隘路,后是激流(指青弋江涨水),进退不得……在日寇‘扫荡’的间隙时间,仅半个月完成一个会战任务,也是一个理想的作战指挥……”。

    三是对谈判期望太高。

    战场上的谈判和抗议,是在保有一定实力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效果的,而在战局处于颓势,并无力给敌以重大杀伤时,敌不会真心谈判,谈判也不会有效果。

    在北移之初,“以为可以用和平交涉的方法通过”。当从石井坑突围到大康王后,时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的饶漱石对叶挺说:“你是否可以到三战区与顾祝同谈判,让在山上的我军指战员能下山回苏北新四军驻地”。叶挺说:“我们现在是败兵之将,身无一卒,根本没有条件。我是坚决不能去的。大革命失败后,我离开党已十年,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是深刻记取的”。事实证明,叶挺一下山就被国民党扣留,部队也被打散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与蔡长雁同志发表的《试论曹甸战役与皖南事变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下一篇:封二、封三(组图)
·封一(组图)
·封二、封三(组图)
·与蔡长雁同志发表的《试论曹甸战役与皖南事变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略论新四军文化建军之路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分
·爱国主义进校园 铁军精神育后人——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铁军精神进校园”巡展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5•18国际博物馆日
·先辈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后代寻迹思源继承遗志——“皖南事变战地行”寻访活动纪实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再次“拥抱”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地址: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罗里村 邮编:242546
电话:0563-5901022 传真:0563-5900315
E-mail:N4A19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