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王二路>>正文
对“学毛著积极分子”的点滴回忆(组图)
2021-03-22 15:10:11
作者:王二路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60年代,李梅菊(图右)同女基干民兵一起学毛著

李梅菊写的赠言

1966年,李梅菊在学毛著积极分子经验交流大会上的发言稿(共四页)

李梅菊亲笔书写的个人简历及文字整理稿(共三页)

    2021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省会石家庄偶遇一位小我三四岁的男士,观其打扮和精气神,我觉得不是国家干部,便是公司老板。

    闲聊中问及老家原籍,彼答曰:高邑的。我迅即问道:“我们栾城有个叫李梅菊的曾在你们高邑县为官多年,你熟悉她吗?”彼君连声道:“熟悉!很熟悉!!太熟悉了!!!”紧接着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夸赞了一番,忽而,脸色一沉长叹一句:“好人不长寿呀!可惜她去世已经好几年了……”

    李梅菊去世好几年了?!我的心房剧烈地震颤起来。2014年春天,我还曾收看到过她亲笔书写的个人简历呢!人咋说没,立马就没了呢?!!!之后的几天里,我一直沉浸在无限的回忆当中。

    眼下,在栾城还活在人世间的“四零后”、“五零后”的人群中,但凡认识、了解、熟悉李梅菊的,一旦提及她的名字,首先映入脑海的即是:“学毛著积极分子”。这源于李梅菊本人在刚满20岁时,在学毛著上便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名闻全县!

    20世纪六十年代(1966年至1969年),举国上下掀起了全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在我们栾城,不仅党员干部、青年民兵、在校学生积极学毛著,而且家庭妇女、几岁的儿童、文盲也都背毛主席语录。县、公社、大队、生产队经常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赛背会”。

    所谓“赛背会”即:比赛背诵毛主席著作或语录大会。在“赛背会”中,李梅菊不仅能把毛主席的“老三篇”(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背诵得滚瓜烂熟,甚至,那时出版的整本《毛主席语录》,她竟能不打噎、不停留地从第一页背诵到最后一页……在这方面无人能比,也由此,李梅菊在当时受到全县妇孺皆称颂的景况,名噪一时,传为佳话!成为神话!!!

    倘说李梅菊当年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风度、风采……或多或少我还是有一点点儿资格的。倘若不信,且听如实道来。李梅菊不仅是我心目中非常敬重的老大姐,而且,深感荣幸的是我在她领导下曾工作将近三年。1970年,20多岁的李梅菊,不仅当选为栾城县委常委,同时,还兼任着我们马家庄公社的党委书记。我于1969年担任民兵排长兼生产队记工员、大队通讯报道组组长,1971年7月入党(当时没有预备期,直接入的党),同时,进入大队党支部担任副书记兼任大队民兵连长,直到1972年底,我参军入伍离开家乡。

    在与李梅菊大姐接触交往的三年里,她对我的影响刻骨铭心、没齿难忘!对我后来的人生仕途也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在那三年期间,因客观原因隔三差五能见到李梅菊大姐。那三年里,各类会议和各种活动较频繁,再加上那时通讯条件差,又没有电视,会议或活动大都是面对面的现场举行;那三年里,政治运动正值“白热化”,政治会议或活动家常便饭、接二连三,例如: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庆祝大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培训班,学毛著经验交流大会,各种大小批判会等;那三年里,“农业学大寨”热潮滚滚,我们栾城又是先进典型,全县上下弄得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亦乐乎;那三年里,由于“珍宝岛事件”战备形势空前紧张,乡下的民兵训练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基干民兵的活动异常活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时,不管是县里,还是公社里开展活动,作为公社一把手的李梅菊大姐,一般情况下都会亲临现场的,也常会临时即兴发表讲话,提提要求什么的。缘于此种情况,在那三年期间同李梅菊大姐谋面频繁、接触多多,也便成了自然,甚至于成了必然。

    纵观李梅菊大姐的一生,闪光点和可贵之处有许多。反复琢磨后,觉得有三点尤为突出,也很感人:一是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二是向善向上的优秀品质;三是宠辱不惊的高风亮节。

    首先说说李梅菊大姐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

    李梅菊大姐给人的直感印象:朴素而又落落大方,青春则不显浮躁。她25岁到我们公社当书记,试想,那个年龄段正是花枝招展、婀娜多姿、乔装打扮、浓妆淡抹的时段。可是,我从没见李梅菊大姐涂过脂抹过粉,在穿戴上也一直没见她穿金戴银、花花绿绿,在言谈举止上,更没有嗲声嗲气的娇滴滴。在人们的心目中她很土气,土得掉渣儿!甚至在服饰上近乎于男性化。

    在外表打扮上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更是如此。她作风踏实不浮夸,从不咋咋呼呼;开会讲话简单明了,从不胡吹六拉;同大小队干部和老百姓接触交流,总持平稳和善的态度,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她在干部群众中的口碑顶呱呱、响当当!

    提起李梅菊大姐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有两件事至今让我感动不已

    第一件事:“三夏”“三秋”期间,三天两头组织带领全公社大队干部检查农业生产的情景。

    当年,栾城是学大寨先进县,“跨黄河”、“过长江”大幅度提升小麦增产增收……全县上下总动员,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那时候,叫我最发憷的是生产大检查。一来我对农业技术不用心、不上心,甚至好多方面属于“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二来更主要的怕辛苦。当时的大队书记王虎子,既是文盲,又比我年龄大许多,更不会骑自行车,生产大检查时我必定“冒名顶替”,习惯了之后,每逢检查李梅菊大姐便直截了当点我的名。那时,我骑的是一辆极破旧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到处嘎吱乱响,闸也不灵,快了“追尾”,慢了掉队,前后轮儿还没瓦,风和日丽还好,偶遇雨天,不仅成了“落汤鸡”,甚至活脱脱一条“泥鳅”……故此,一遇检查,心里总是胆怯害怕!

    当时,李梅菊大姐虽是县委常委,但没有专车。检查生产时,她常爱戴顶草帽,骑着自行车在前面率领着十八个大队干部和几个公社相关人员,总共二十多人。有戴草帽的、有包毛巾的,浩浩荡荡一溜“长蛇阵”,与战争年代武工队、土八路进村一模一样!

    检查时的顺序基本上每次都是:上午先转完北边九个大队,中午赶到公社食堂匆忙吃口便饭,下午再转完南边九个大队。检查中每转完一个大队的主要地块,还要在田间地头总结讲评一番。所以说,每次检查总是迎着星星赶到公社集合,顶着月亮散伙回家。

    一天下来,实在是疲惫得很。可是,李梅菊大姐晚上还得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委汇报,也常常是第二天又要组织召开什么什么会议……但她依然精神抖擞、飒爽英姿!真个是“巾帼不让须眉”呀!当时,我打内心深处敬佩她。

    第二件事:深入基层,实行“三同”。

    在那三年期间,李梅菊大姐总是千方百计在繁忙的公务中挤出一定时间,带上铺盖卷儿深入到基层,与群众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便更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

    期间,她入户吃派饭,及时付给钱和粮票的小事,竟使我没齿难忘。进村搞“三同”,不能另起锅灶,必须到户里吃派饭。李梅菊大姐把吃派饭及时按标准付给钱和粮票,视为能否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来对待。有的户拒收时,她就组织发动大小队干部一起做工作,户里不收她决不收兵。起初,我觉得这是“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我记得,李梅菊大姐到我家吃过两次派饭。第一次给了我母亲五斤粮票,十元钱(吃了几天,记不清了)。当时,我内心深处实实在在感受到:李梅菊大姐是我走上社会的第一任“顶头上司”,在我心目中她比亲戚还要亲、还要近,吃几天饭还要钱?!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我从母亲手里要回钱和粮票,写了一张纸条,内中有句:“我家祖宗三代没开过饭店,从不卖饭……”尔后,塞进了信封,在信封上写明:敬爱的李书记收。到公社开会时,将信封交给了她,并谎称:写了份汇报材料,请您挤时间看看。会议一结束,她便把我叫住了。微笑着说道:“你的心情我理解,吃几顿饭也不是大事。但这是上级规定,不遵守规定就是大事。我们正年轻,也都是党员干部,必须事事处处从小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组织纪律是下级服从上级,我要求你把钱和粮票如数返还给家人!”一席话,弄得我张口结舌连声应道:“好吧,好吧!”第二次到我家吃派饭时,我再也不敢瞎鼓捣了。记得,第二次吃派饭的第一天中午,母亲专门包了一顿韭菜猪肉馅饺子。大姐进门一看,高声说道:“大娘啊!不过年不过节的包嘛饺子呀?这样搞特殊影响不好啊!下顿再弄这个,我就改去别人家吃饭了。”

    ……

    大姐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严格要求自己的姿态,回忆起来历历在目、感慨不已!

    其次说说李梅菊大姐向善向上的优秀品质。

    所谓向善向上,即做事干工作力求尽善尽美,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劲头。李梅菊大姐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当年,她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由于一直坚持着昂扬向上、尽善尽美的态度,并下了很多很大苦功硬功,终于达到了不仅能完整背诵朗读毛主席语录,还能背诵朗读许多毛主席的长篇著作。1966年,21岁的李梅菊大姐光荣地登上了全县学毛著积极分子经验交流大会的主席台上,激情洋溢的作了典型发言。

    后来,近距离最直观感受分享李梅菊大姐演讲口才和诵读水平,是在1971年秋传达“913”林彪事件的全县三级干部学习班上。

    1971年“913”林彪事件发生后,基层的干部群众好长时间都不知道,当时的保密程度严得很。县三干会集中的头一天晚上,公社分管生产的副主任刘春祥还组织大家学习林副主席指示。就是第二天上午开始传达之前,县革委副主任左金魁在讲农业学大寨时还说林副主席教导我们什么什么。除了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和负责传达宣读文件的县委书记李如双知道外,以下的人统统被蒙在鼓里。上午传达文件,下午和晚上分组讨论、消化文件内容;第二天集中举行大会,重点表态发言。

    李梅菊大姐被专门指定为重点表态发言者。她的这次发言,使我真真切切切领悟到她追求尽善尽美的不懈态度和顽强拼搏的劲头。半个多小时的发言,不看底稿,即席演讲,朗朗上口,大小标题分明,不打噎、不重复,每个小标题完毕后略有间歇停顿……演讲时,台下鸦雀无声,停顿时,台下掌声雷动。

    这次发言,若形成文字何止万儿八千。准备时间上满打满算一下午、一晚上,再加上林彪事件的突然,无参照资料,以何种言辞表述认识林彪事件,从何种角度分析林彪事件,如何达到精准表态?凡此种种,其难度可想而知。李梅菊大姐在有限的时间里,竟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命题,还完成的近乎完美无缺,并且得到全体与会者的高度赞许……回味起来确实深感神乎其神。

    人可能有天赋高低之分,但我与大姐早年接触时,并未发现她有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

    古语云:若要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我敢断定:李梅菊大姐在走到生命尽头之前的几十年间肯定受过不少甚或不为人知的罪。眼下的人有种说法:60岁是壮年,70岁才进入老年。大姐刚刚迈入老年的门槛,便急匆匆走了,实在令人痛惜难已!

    最后说说李梅菊大姐宠辱不惊的高风亮节。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追思毛主席女婿——王景清(组图)
·下一篇:无
·王二路:对“学毛著积极分子”的点滴回忆(组图)
·追思毛主席女婿——王景清(组图)
·王二路:追思毛主席女婿——王景清(图)
·王二路:坚定正确的信仰是民族兴盛国家强大的精神基石
·老骥伏枥再扬鞭(组图)
·王二路:老骥伏枥再扬鞭(组图)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直笔春秋——王二路
·漫谈红色文化
·王二路:漫谈红色文化
·手捧旧物想联翩,缅怀伟人情无限——纪念毛主席诞辰118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对“学毛著积极分子”的点滴回忆(组图)
王二路:对“学毛著积极分子”的点滴回忆(组图)
特稿:对“学毛著积极分子”的点滴回忆(组图)
李学光:纪念建党一百周年: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特稿:纪念建党一百周年: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
王宜峻:红四军进军清流点燃革命烈火
特稿:红四军进军清流点燃革命烈火
特稿:四川通江:民俗文化活跃乡村(组图)
华军:人民有信仰,党史照千秋
特稿:人民有信仰,党史照千秋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