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几个基本问题
2009-06-23 15:02:55
作者:肖晓松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江西省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石,被陈毅誉为“东井冈”,被毛泽东称为与“朱毛式”、“方志敏式”、“贺龙式”并列的“李文林式”的赤色割据,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武装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资料保存甚少,其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宣传,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值此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进一步挖掘东固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深入研究东固革命斗争的历史,对于完整地准确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历程,全面地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时空范围、形成标志、发展阶段等基本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关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时空范围
    对于东固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时间范围,党史界的认识较为一致,即上限为1927年9月,东龙党支部、东龙游击队的建立,这是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地区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始,下限为1930年2月,吉安“陂头会议”,东固革命根据地发展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
    对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空间范围,由于历史资料缺乏,加之长期处于秘密状态下等历史原因,党史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尚无统一的看法。我们认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空间范围可以作两种划分,即狭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和广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
    狭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以东固为名称,地域上连成一片的赤色区域,也可称吉安、永丰、吉水、泰和、兴国边境割据,指在赣西特委、吉安县委领导下,由东固区委和第七纵队开辟的赤色区域,是第七纵队的发源地和战略基地。它以东固为中心,包括永丰潭头、沙溪、芹溪、上下坊、罗坊,泰和桥市、伯佐、中洞,兴国大龙、黄沙塘、贺堂、枫边、西林,吉安富田花岩,吉水水南、白沙等地,亦即陈毅所誉为的“东井冈”。
    1、赣西特委、吉安县委领导下的,由东固(龙)区委直接经营的一块地区。这些地方的党组织,都是由东固党派人去发展的,并隶属于东固区委领导。如1928年2月,由东固党派白振武、姚振到永丰潭头、芹溪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⑴吉水水南、白沙等地的党组织,也是东固区委发展过去的,吉水县委没有同他发生关系。⑵
    2、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的发源地和战略基地。第七纵队的前身是东龙游击队和永吉游击队,主要成员为吉安东固、南龙、永丰、吉水的暴动者。第七纵队在这里休整、集训、补充兵员和给养,如1928年春,为加强第七纵队的武器装备,东龙区委在三彩陶金坑秘密筹建了一所兵工厂,下设熬硝、火药、木碳、采购、交通等组,生产梭标、大刀、“来福枪”、土枪、土炮及修理破损枪支等。又如1929年3月,为培养军事干部和地方干部,二团在东固螺坑成立东固教导队,同年6月,红二、四团在东固集训等。
    3、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为赣西南地区保存、积蓄和培养了革命力量。如永丰、吉安、吉水、兴国、乐安、于都、泰和等县都选派过革命领导人或优秀分子前去参加斗争,学习经验,回去后,相继开辟了各地的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游击战争。又如万安暴动失败后,河西部分的农军投奔井冈山,河东部分的农军则转移到了东固。于都里仁、桥头暴动,七、九纵队曾赶往支援,暴动受挫后,领导人邱倜、肖大成和部分农军退到东固等。
    4、普遍建立了秘密的政权组织——农民协会。
    5、地处吉安、吉水、永丰、兴国、泰和五县交界的边境,具有很好的作战地势和回旋区域。
    6、处于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有一定的独立性的经济力量。适宜作游击据点。
    7、早在大革命时,东固等地就建立了党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打土豪、抗租、抗债的斗争,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广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是指在赣西南党的领导下,红二、四团的诞生地,并为红二、四团打下的,建立了秘密政权的赤色区域。它以东固为中心,为一梅花形区域,主要包括如下几块根据地:
    1、狭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亦即吉安、永丰、吉水、泰和、兴国边境割据。其创始人为赖经邦、段月泉(即段起凤)。
    2、延福革命根据地。时间上限为1927年底,延福支部、延福游击队的建立,下限为1930年2月,吉安的“陂头会议”,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其创始人为李景云、郭承禄。
    3、桥头革命根据地,亦即于兴边境割据。时间上限为1928年3月。于都暴动失败后,赣南特委负责人肖韶和于都暴动领导人钟声楼、朱学玖等,收集暴动失散人员,在于都北部的桥头地区建立了游击队,开辟了桥头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为于兴革命根据地,下限为1930年2月,吉安“陂头会议”,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藤田革命根据地,亦即以藤田为中心的永(丰)乐(安)边境割据。时间上限为1927年11月,中共永丰区委的建立。1927年11月,袁振亚由赣西特委派回永丰,建立党组织和游击队。1928年4月,在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九纵队的支援下,袁振亚、吴江领导了永丰藤田、石马、沙溪、乐安招携、池头、金竹等地的农民暴动。建立了几十个农民协会,形成了以藤田为中心的永乐边境工农武装割据。这块根据地包括永丰的藤田、石马、沙溪、龙冈、君埠、乐安的招携、池头、大小金竹等地。⑶下限为1928年7月。永丰藤田等地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得反动派极为恐慌。7月10日,永丰的靖卫团,趁七、九纵队远离永丰之机,袭击藤田等地,永乐割据地遭到破坏,永丰党组织及人员转移到东固等地。后来,永丰的革命活动又由东固发展过来。⑷
    广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还包括万安割据、安福割据。⑸古柏开辟的寻乌阳天嶂割据,以及后来发展的吉安、吉水、兴国、泰和、峡江、新余、分宜、宁都、永丰、乐安的赤色区域。这些赤色区域、面积大小不同,时间先后、长短不一样,但都是广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广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朱德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以及贺龙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并列,亦即毛泽东所称的“李文林式”革命根据地。尽管没有连成一片,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块完整意义上的根据地。因为:
    1、党组织的联系极为密切。1928年1月,江西省委为加强赣西南武装暴动,决定取消赣西赣南两特委,在赣州成立赣西南特委,同时又公开成立赣西南革命委员会。虽然不久以后赣西南党的组织分开了,重新建立了赣西赣南两特委,但领导革命斗争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是相同的,并且相互支援。“二七”会议后,重新成立赣西南特委。
    2、红二、四团及其前身的诞生地,并为红二、四团及其前身开辟的。东固和藤田地区为第七纵队的发源地,也是第七纵队开辟的。同样,延福地区有九纵队,桥头地区有十五、十六纵队。
    3、军队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红二团的前身为七、九纵队,红四团的前身为十五、十六纵队,并且红四团的主要骨干为红二团派去的干部,红四团“在组织方面,在工作方面,所表现的与二团同出一辙”。⑹正因为如此,1929年6月,赣西赣南两特委决定,为统一行动,统一指挥,成立了红二、四团行动委员会。这都表明红二、四团是一有机整体。
    4、都是以公开的武装斗争与秘密割据相结合为存在方式。
    5、随着革命的不断发展,割据区域不断扩大,逐渐连成了一片。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石。
    二、关于狭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标志和发展阶段。
    狭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我们认为是以1928年7月粉碎国民党的“五县会剿”为标志。
    1928年7月,由于东固地区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国民党吉安县政府县长邹松,纠集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反动力量,分四路向东固“进剿”。东固党组织和第七纵队,利用国民党玩弄“招抚”的阴谋,将计就计,一举粉碎了“五县会剿”,为东固地区革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把粉碎“五县会剿”作为狭义上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标志,理由是:
    1、这时东固地区的党组织已是东龙区委。1928年2月,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东龙党支部扩大为中共东龙区委,下辖7个党支部,党组织得到发展和壮大。
    2、东固地区已有了正规武装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东固革命根据地对中央苏区的重要贡献
·下一篇:关于史沫特莱对东固苏区的记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