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评述
2009-06-23 11:54:23
作者:肖甡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内容摘要: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突出表现为:(1)建立了赣西最早的地方革命武装和第二块红色区域。(2)东固会师成为红军军事斗争策略转变的起点。(3)创造了“秘密割据”和“游击战术”的成功经验。(4)经济建设的成就,开中央苏区建设之先河。(5)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东固 根据地 地位
 
    大革命失败后,江西全省处于湘滇军阀统治之下,政权重新落到豪绅地主反动派手里,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尤其是赣西,政治局面复杂,各种矛盾尖锐,阶级斗争剧烈而残酷。但是经受大革命洗礼的东固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并没有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在中共赣西特委领导下,在极其艰难的环境里坚持斗争,为土地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东固革命根据地,当年被毛泽东赞誉为“李文林式的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之井冈山根据地、方志敏之赣东北根据地、贺龙之湘鄂西根据地,并列为最具特色的4块革命根据地,其历史地位之重要,当昭然若揭。
    一、与井冈山比肩,建立赣西最早的地方革命武装和第二块革命根据地。
    东固位于吉安县城东南120余里,地处吉安、吉水、永丰、兴国、泰和5县之交,这里群山环抱,云遮雾罩,地势险要,道路崎岖,素有“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之称。早在大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赖经邦、曾炳春、高克念等加入共产党,并组建了党的支部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赖经邦等从吉安转到东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9月,成立了中共东龙(东固和南龙)支部,赖经邦为书记;同时恢复了农会。赖经邦等一面建立东固最早的一支游击队,一面将当地以段月泉(段起凤)为首领的绿林武装“三点会”争取过来,参加东固游击队。陈毅当时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东固一带是以附近之知识分子(在吉安南昌读书的学生)为基干,他们在外面加入共产党,受豪绅压迫跑回来,利用家族关系,以东固附近一带山林为基础与豪绅游击。”○1
    在赖经邦、段月泉率领下,11月12日,东固游击队和农民160余人举行暴动,进攻附近富田的土豪劣绅,劫富济贫,影响颇大,这是赣西地区最早的武装暴动之一。是时,赣西万安,吉安县延福,吉水县水南、白沙等地相继发生暴动,革命气氛顿时高涨。东固及赣西地区暴动,促进了赣西民众的觉醒,打击了地主土豪的反动气焰,有力地声援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固暴动胜利后,在东龙党支部的基础上,1928年2月成立了中共东龙区委,高克念为书记,下属7个支部,党员50余人。2月间,东固游击队和永丰、吉水一带的游击队,合编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成为赣西地区第一支地方革命武装。第七纵队与延福地区的第九纵队在东固组建七、九纵队总指挥部,以东固为据点,互相呼应,游击于吉安、吉水、永丰、兴国、泰和、于都等县边沿地区。另外,东固及各区农民协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农协会员达到1.4万人。4月,中共江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指出:“永丰、兴国、于都三县交界处已形成割据”。○2 这表明,东固开始了最早的割据局面,初步形成赣西又一块赤色割据区域。
    赣西南暴动失败后的地方武装,有些转移到东固地区休整,并派人前来东固参加斗争,学习经验。之后,东固党组织也多次派人送信到井冈山,介绍东固的情况,沟通了这两块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东固的政治影响逐渐扩大,被誉为“东井冈”。曾山回忆说:此时,“除了永新、遂川、宁冈以外,吉安的东固、延福地区都在赣西南占有重要的地位。”○3
    诚然,井冈山根据地的范围比东固根据地要大得多,但在湘赣军阀屡次进攻之下,两块根据地却起着密切配合、相互支援的作用。其一,当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建立罗宵山脉中段的武装割据时,东固爆发了赣西最早的武装暴动。其二,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两个月之后,东固革命根据地已初步形成,成为继井冈山之后的赣西第二块赤色割据。其三,井冈山根据地第一次失守时,东固根据地却巍然屹立,作为赣西革命斗争的大本营,对于红四军游击赣南闽西和红五军重返井冈山,起了有力的支援作用。
    东固根据地建立后,党和革命武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武装方面:1928年7月,第七纵队粉碎了吉安、吉水、永丰、兴国、泰和的地主武装靖卫团对东固根据地的“五县会剿”。9月,第七、九纵队合编,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政治委员,段月泉任副团长,约400余人,160支枪,活跃在吉安、吉水、兴国、泰和之交。因敌军压境,12月初,红二团离开东固根据地,转战瑞金、于都、兴国等敌后腹地,先后攻占乐安、兴国县城,摧毁了富田、新安、新圩、陂头、值夏靖卫团的“五市联防”,击溃了敌七十二团对东固的进剿,于12月底返回东固根据地,部队力量发展至一倍以上,约800人,400余支枪。1929年2月,红二团在兴国莲塘与赣南红军十五、十六纵队会师,两个纵队合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段月泉任团长,金万邦任团党委书记,全团400余人,300余支枪,活动于兴国、于都之交。在党的组织方面:1928年10月,中共东龙区委改为东固区委,刘经化任书记,下辖东固、南龙两个特支,5个支部,党员82人。吉安县委当时是赣西党组织最好的一个,而东固区委又是吉安县委所属8个区委中最好的一个。
    二、东固会师是军事斗争策略转变的起点,为红军扩大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当东固根据地迅速发展之际,井冈山根据地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及打破湘赣之敌第三次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四军向赣南发展,五军留守井冈山。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入赣南游击,在粤赣边大余先胜后败,前委2月初在罗福嶂开会,“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决定往东固”。○4在北上转移中,且战且退,途经宁都瑞金交界之大柏地与敌交战,大获全胜,当时被陈毅称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5随后,红四军由宁都北进,朱德、毛泽东在永丰龙冈遇到了红二团团长李文林,并由他率领游击队接引朱毛红军,于2月18日到达东固。红四军“在东固休息一星期,与江西红军二四两团会合,并与江西赣南特委接上了头(在于都),安置了伤兵。”○622日,东固举行庆祝会师联欢大会,毛泽东、朱德在会上高度赞扬红二、四团和东固根据地的斗争成就。毛泽东鼓励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有远大的前程。”“革命一定要首先占据农村小据点,建立牢固的山区根据地,例如东固山区和井冈山区,最终联结起来。”“最后一定可以解放全中国。”○7朱德风趣地说:“国民党反动派天天说打朱毛,可是,朱毛红军却越打越多,你们都成了朱毛。”○8会后,红四军和红二、四团互赠钱财和军用物资,留下毛泽覃等帮助东固开展工作。陈毅当时激动不已,吟诗赞美道:“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
    东固会师,对于红军发展和根据地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红四军摆脱了敌军追剿的困境,得到一周时间的休整,恢复了疲劳,安顿了300多名伤病员。如果没有这次短暂休整,部队将被拖垮,更不可能去开创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其次,促进了红二、四团的发展。毛泽东在东固党的干部会议上,详细传达了中共六大的精神,给红二、四团以深刻的教育和很大的鼓舞,随后在部队健全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加强了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执行红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部队的军政素质得到全面增强。第三,本来红四军返回东固是为了救援井冈山,可得知井冈山根据地失守,红五军等冲出包围,最初“围魏救赵”的目标已无法实现;而尾追红四军的赣敌最精锐部队李文彬旅逼近东固,吉安驻军金汉鼎也对东固包围攻击,东固已难再坚守下去,前委“乃决定抛弃了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围子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9正是基于这种转变,前委讨论决定分兵:红四军进入闽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红二、四团继续在东固、兴国边界活动,与四军保持密切的联络。所以,红四军于2月25日离开东固向闽西进军。
    前委斗争策略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战略方向,基本上是采取公开“区域割据”的方针,而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军阀混战一触即发,这给红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巡回余地,同时江西反动军队以三分之二的兵力用于赣西,敌我力量更加悬殊。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前委毅然作出新的抉择,决定改变斗争策略:由固守地盘的公开割据改变为不固定的游击政策;根据地也由公开割据改变为秘密割据。
    红四军前委对东固的这种“秘密割据”经验,受到很大的启发,看到了武装割据不仅有井冈山的形式,还有东固的另一种形式,认识到红军必须在更大范围进行游击,才能巩固、扩大或开创革命根据地;而东固的秘密割据比较井冈山公开割据在目前情况下更为必要。4月13日,毛泽东在于都以中共红四军前委的名义写信,深感:“在全国或一省的总暴动以前,政权的形式和武装的组织大须讨论。依两年来的经验在全国至少有一省用总暴动方法推翻统治阶级以前,小区域苏维埃政权公开的割据,是有害无利的。如湘南醴陵,如平江如永新莲花遂川,不仅失掉群众,连党亦几乎失掉完了,不仅不能解决群众若干的经济痛苦,农村城市的经济基础一齐毁坏完了。”比较井冈山和东固两种不同的经验,“觉得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边界群众政权的形式有由公开割据改变为秘密割据的必要”,“守势的根据地的观念,以后应该抛弃,大小五井九陇等地,再不必固守了,强敌来了就用盘旋打圈子政策对付他。”○10这一转变,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的新形势下,军事斗争策略转变的起点,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红军转战赣南闽西和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典型——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点
·下一篇: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与东固革命根据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