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典型——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点
2009-06-23 11:48:11
作者:黄少群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五个特点,即一、建党建军,健康发展。二、基层发动,政权稳固。三、改造绿林,深谋远虑。四、游击战术,极富创造。五、开展建设,为民造福。这五个方面,既表现了鲜明的江西吉安(赣西南地区)地方特色,也富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早期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苏维埃和江西省苏维埃革命活动中心。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知识分子、优秀的共产党员赖经邦、李文林领导创建的。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在建党、建军、游击战争、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斗争中所创造的新鲜经验,当时就受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的高度赞扬。毛泽东1930年1月在给林彪的个人通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称之为是“李文林式”的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并列,从而丰富了毛泽东“农村中心”思想的理论宝库。东固革命根据地所形成的历史特点,和井冈山一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最早的典型。
    讲一个人、一个事物的历史特点,离不开生长和产生的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点,是赖经邦及李文林等在领导创建和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极具本地特色,因而也极具中国特色。
    既然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点是由东固地区的历史环境等因素决定的,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东固地区的基本历史情况。
    土地革命前,东固山区有大小村庄290余个,3200多户,15000余人口,大多为明末清初从福建、广东等地逃荒要饭而来的客籍。由于地形复杂,而分散在七岭八坑1000多个山窝里居住,多是三、五家杂居,基本没有土、客籍的矛盾和大姓小姓之嫌怨。这是东固山社会人口有别于井冈山、宁冈等地的一个明显特点。
    东固的土地和山林基本集中在外来地主豪绅如王初曦、陂下胡家等人手中,他们占了土地的80%以上,王初曦则霸占了东固山林的一半。广大贫苦农民仅占有不到20%的土地。他们主要耕种地主富农的土地,当牛做马,受尽剥削压迫,被逼得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广大贫苦农民渴望生存,企盼解放。这是东固地区创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东固全境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北有东固岭、钟鼓山;东南有“狐狸十八歇”(山名,狐狸上此山都要歇十八次,意为山势险峻而高耸);南有大乌山、荒石岭;西南有白云山;西有观音崖;西北有九寸岭、东固山;中心腹地有海拔800多米的屯兵练兵的极佳场所养军山。整个东固山区,绵延百里,周围仅有5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无论通过哪一条小道进山,都要攀越大山,穿越隘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山区。山里面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大米、油茶、竹木、药材等,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论物资、群众和地势,都具备了创建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后来形成的东固革命根据地,处于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的五县之交,面积达2200平方公里,人口15万,而以东固为中心。
    综合说,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点,可以有以下五条。
    (一) 建党建军,健康发展。
    东固地区党和军队的最早创建人是赖经邦。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本地区建党建军,并得以健康发展。
    赖经邦(1899——1928),东固敖上古瑞仁村人,农民家庭。1919年考取吉安县江西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大革命时期,吉安县在上海大学求学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罗石冰等,即通过各种渠道在吉安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七师成了他们的主要阵地。赖经邦在这里接受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于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他以吉安县教育局巡学员身份回家乡东固秘密建党,在东固涧东书院发展教员刘经化、汪安国、汪云从及篾工李会风入党,组建了东固地区第一个党小组。
    大革命失败后,吉安布满白色恐怖,赖经邦与共产党员高克念(东固和丰坑人)、曾炳春(东固欧家垅村人)、刘经化(东固镇人)、汪安国(东固大源坑村人)等人潜回东固,发动革命斗争。1927年9月,赖经邦在东固敖上村主持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出席的有高克念、刘经化、曾炳春、汪安国、汪云从(东固大源坑村人),段蔚林(东固敖上村人,这次党员大会就在他家开)、胡鸣岗(东固镇人)、黄启绶、戴希贤、罗乐天、李会风,共12人,东固史称“敖上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党支部,称东龙(东固、南龙)党支部,选举赖经邦为书记,下设敖上、东固、江口、南龙、安乐5个党小组,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工农武装和农民协会,挑选了40名青壮年农协会员,取出九区农协埋藏的9支长枪,加上赖经邦的两支短枪,成立东固地区最早的工农革命武装——东固工农革命军,赖经邦任队长。赖经邦又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成功争取绿林武装“三点会”首领段月泉,带人带枪参加工农革命军,任副队长,使东固的革命武装力量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倍。就在赖经邦、段月泉领导下,于1927年11月12日发动了党史上有名的赣西南地区的“东固暴动”,取得胜利,随后形成赣西南地区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根据中共赣西特委指示,东固工农革命军与吉水、永丰地区游击队合并,成立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赖经邦任党代表,吴江(后段月泉)任队长,拥有150余人,80余支枪。东龙党支部升格组成东龙区委,高克念任书记。不久又成立九纵队。3月,江西省委决定成立七、九纵队总指挥部,任命叶天雷任总指挥,詹天龙任党代表,赖经邦任参谋长。
    1928年6月,赖经邦不幸英勇战死。9月,七、九纵队奉命组成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赣西特委秘书长李文林任团长兼党委书记,段月泉任副团长。10月中共东龙区委改称东固区委,下设二十几个党支部,有党员300余名。整个赣西南地区党的组织建设,以东固区委为首。东固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由上述可以看出,东固党组织的发展是十分健康的: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在底层发展知识分子和农民党员,由党小组而建立党支部,直至成立东固区委,一年多时间,党员扩大到300多人。党内始终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尤其是赖经邦,他是东固地区党和军队的最早创始人,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但他既不是东龙区委书记,又不是七、九纵队总指挥,而他却毫无怨言,服从组织,坚持奋斗,直至英勇战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崇高风范。东固工农武装的发展也是健康的,由工农自卫队而工农革命军而地方武装七、九纵队,到正规地方红军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这一发展过程完全符合毛泽东总结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特别是在本地区从基层开始建党建军,又由于东固地区的社会历史情况,没有土客籍矛盾,更没有新旧军队之分,因此不但党内没有可恶的地方主义、宗派主义和土客籍的矛盾,而且能够很顺利地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点,特别受到毛泽东的高度称赞。毛泽东说:“至于红二、四团,……他们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并认为:“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①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此是东井冈 会师天下壮”——略谈东固斗争的历史意义
·下一篇: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评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