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东井冈 会师天下壮”——略谈东固斗争的历史意义
2009-06-23 11:41:21
作者:陈伙成、陈 力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主要内容:东固斗争,在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初期颇具特色,它是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胜利的发祥地。它承接了赣西南武装斗争中心地区的使命,在农村建立秘密根据地发展红军,点燃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星星之火;它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游击秘密割据”,成为“工农武装割据”初级阶段最佳的开展形式;它以“李文林式”的斗争与“朱毛式”的斗争相呼应,坚持与发展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促进了红三军和赣西南苏区的建立。
   关键词:东固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初级阶段   “游击秘密割据”   “李文林式”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根据地转战到江西吉安东固根据地,与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会师,隐匿在赣南深山中的东固使他们眼前豁然一亮。这里不仅有如同雄峙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一样巍峨的东固山,也有相当力量的正规红军的“工农武装割据”。陈毅因此而赋诗赞誉,“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接下来的历史印证了陈毅的诗句,从井冈山走来的红军,在闽西地区发展了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出自于“东井冈”的红军,则坚持和发展了赣西南的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他们的斗争,共同为后来中央苏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历史,应当说东固斗争在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初期颇有特色。它是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胜利的发祥地,并对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就其历史意义作一评析。
   一、承接了赣西南武装斗争中心的使命,在农村建立秘密根据地发展红军,点燃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星星之火
   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中共江西省委把赣江中上游称为赣西南地区,决定该地区的武装起义以万安为中心,先期目标是夺取万安城。根据这一决定,赣西特委行动委员会从1927年10月中旬开始,先后领导组织万安农军和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五纵队攻打万安城,但均未成功。1928年1月9日,乘井冈山的毛泽东部攻占遂川、逼退万安国民党守军之机,第五纵队一举占领万安城,万安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
   赣西特委为之一振,随即制定了新的计划:以万安第五纵队北取泰和城;袁文才、王佐的队伍夺取永新城;遂川的毛泽东部和粤北的朱德部在赣南农民起义配合下,会攻赣州,“以形成赣西南割据”。然而,还没等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施时,万安城已被敌人夺回,第五纵队也被打散。
   与万安斗争的同期,东固地区的党组织建立了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赣西吉安、安福、峡江边界的延福地区党组织,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九纵队,两纵队共有长短枪25支。赣南于都桥头的农民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其中,赖经邦、曾炳春、李文林率领的第七纵队,不仅与第九、第十五纵队建立了密切联系,而且影响着他们的斗争,形成实际上的核心作用。
   万安斗争的失败,使赣西南革命斗争中心的使命,历史地转由东固斗争承接。一方面,万安的部分党员和被打散的队伍撤到东固,加强了东固斗争的力量。另一方面,万安斗争失败的教训,警示了东固斗争。敌人攻占万安城后进行了疯狂屠杀,万安的党、团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被杀达600余人,被捕的农民群众难以计数,党组织和红色政权全部垮台。这一血的教训,使东固斗争的领导们认识到在革命力量十分弱小的情况下,决不可与强大的敌人作一城一地的争夺,也不可大张旗鼓地行动暴露自己的目标,只能是潜伏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利用良好的地形条件,不动声色地发动群众,创建党组织、红色政权和群众革命组织都不公开的秘密根据地,以积蓄力量,锻炼队伍。这种认识,是东固斗争并影响于延福和桥头斗争稳步发展的内在因素。
   当时,国民党在南方的统治开始转为暂时的稳定,东固和延福又都靠近于赣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吉安。从常理上说,弱小的革命武装很难在这些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然而,井冈山的斗争在客观上形成对东固斗争的战略掩护。井冈山会师,使这一时期党在湖南、江西两省力量较大的两支武装集中到了一起,也使朱德、毛泽东这两位名人走到一块。井冈山的斗争因此格外醒目,国民党南京政府一再命令湘赣两省当局出兵“会剿”。井冈山根据地侧重在江西境内,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不得不竭尽全力对朱毛红军实施“进剿”、“会剿”,江西国民党军的全部机动部队被吸引于井冈山,这在客观上减轻了东固和延福斗争压力。
   在上述主客观因素促使下,第七纵队于1928年4月在永丰、兴国、宁都边界地区建立了东固秘密根据地;第九纵队随后转赴东固根据地整训。9月,第七、第九两纵队根据江西省委指示,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党代表,全团共160余支枪。11月,守备吉安的国民党军第七十二团,对红二团和东固根据地发动“进剿”。红二团以小部组成赣西游击第一大队,在吉安、吉水一带坚持斗争,牵制敌军,主力经永丰、乐安南下赣南,在广大地区内“打圈子”,寻机打击敌地方武装靖卫团,发展兵力。12月,红二团主力返回东固根据地,打破敌“五市联防”靖卫团的“进剿”。到1929年2月上旬,红二团发展到850余人,拥有长短枪近450支,重机枪3挺,迫击炮1门。赣西游击第一大队也发展到130余支枪;赣西游击第二大队也在东固根据地建立。同期,第十五纵队转战到东固根据地,红二团抽出一批干部,帮助其扩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段月泉任团长,金万邦任党代表。到4月,红四团已有300支枪。
   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初具规模。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殷富村对革命的贡献
·下一篇: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评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