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毛泽东的东固战略转折及历史意义——兼析毛泽东4.13《前委来信》
2009-06-23 09:44:00
作者:丁仁祥、朱荣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摘要]  本文通过一些新的史料内容,对井冈山、东固根据地的异同作了比较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毛泽东1929年1月率红四军下山以后,在东固地区实现了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一是从创造自己模式到借鉴学习他人模式的转折,二是从一个落脚点的失守到寻找一个新落脚点的转折,三是从保存革命火种到走上燎原之路的转折。三个方面的转折归结到一点,就是由小井冈变成了大井冈。

    [关键词] 毛泽东  井冈山  东固  历史  战略转折

    我们在《试述毛泽东的东固战略转折及历史意义》[1]一文中,提出了毛泽东在东固实行的战略转折,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指导思想上由公开的武装割据转变为公开武装割据和秘密武装割据相结合。第二,在战术方法上由固定的公开区域割据转变为盘旋式的变动不居的打圈子政策。第三,在战略目标上不再坚持固守井冈山一个山头,大胆抛弃那种守势的根据地观念,把战略目标转变为赣西南闽西二十余县更大范围的割据,并与井冈山(湘赣边)相连接。由此得出结论:毛泽东在东固的战略转折,是对他自己在井冈山实行武装割据的重要发展和转折。
    今年3月,《党的文献》首次全文公开发表了毛泽东1929年4月13日从于都城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前委来信》[2],从而印证了笔者2007年文中所提观点。结合笔者今年所读到的几则史料,就此观点再作如下阐述:
    一、介绍几则史料中的新内容
    笔者今年查找了一些史料,发现了一些新的内容,现简介如下:
    第一、《党的文献》2008年第2期发表的《前委来信》,其主要内容分为三大块:一是介绍了前委4月11日会议的行动方向和政策,即以江西为目标,把赣西、赣北、赣南、赣东各不相连的孤立之地相互联结起来,以期一年夺取江西。二是详细介绍了东固的秘密游击武装割据经验,对其赞赏有加。三是“指明边界工作应改变方式之理由颇痛切”, [3]即学习东固经验,把工作重点由山上转到山下,联合各地武装,以湘赣边界为腹地,盘旋式的游击扩大,实际上为创建湘赣苏区勾划出了蓝图。本文将对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解读。
    第二、陈毅同志1961年接受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有关同志的访谈记录文稿:《江西革命斗争历史中的几个问题》。[4]在访谈中陈毅讲了很多重要的观点,这里介绍与论述东固战略转折相关的几个观点:一是赣西南的革命种子是大革命时期留下的。他说:“你们问到当时红军游击赣南时撒下了一些什么革命种子的问题。如果要说撒下了革命种子,那就是当时纪律很好,给群众影响很好。地方党的组织并不是红四军去建立的。革命种子是大革命时期留下的,各个地方的党组织,也是那时的江西省委建立的。北伐战争在江西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赣西南的影响最大。当然,影响最大的是湖南省。而红军正是利用了这种影响。罗贵波、赖传珠等同志就是受到那种影响在北伐时期入党的,以后再和红四军结合起来了。至于各地党组织的大规模的建立,那是建立根据地以后的事情,是从上而下建立的。这点和其他根据地是一样的。特别是‘二七’会议以后,党的组织才较快地发展起来。所以,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红军的力量,一个是大革命时期留下的种子,有地下党。”[5]二是星火燎原问题,是风助火,火助风。“在寻乌,我们见着了古柏,他也是逃出来的。县里反动派要捉他。以后直到东固和二、四团会师后,耳目才灵动了。由此可见,当时建立苏区的地方,都是大革命有基础的地方。……所以根据地在南方很发达,北方虽然有秘密工作,但是没有红军,所以没有根据地。这两个因素,主要还是红军。所谓星火燎原,火就是红军,燎原就是群众,风助火,火助风,但引子还是红军。”[6]三是根据地的发展方向问题,主要是江西。“自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以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向江西,而不是向湖南发展,是向东向北发展,而不是向西。因为湖南方面的敌人比较强,而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阀,外省军阀与地方又有矛盾。所以我们利用这点,避强就弱。以后井冈山站不住脚了,便向东发展,选择赣江以东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很好的根据地。以后我们转来转去,总是不肯离开这块地方,经之营之,惨淡经营,把根据地搞起来。以后在这里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攻。第五次反围攻,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而失败了,我们被迫退出这个根据地,如果没有‘左’倾路线的错误,很可能在这里最后发展到全国的胜利。……当时赣西南以兴国、吉安、东固党的组织比较强大,寻乌、信丰、闽西党的组织也很起作用,兴国有陈奇涵同志,东固是曾山同志。”[7]作为经历过井冈山和赣南、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开拓创建的过来人,陈毅同志这一番点评和介绍是很有份量的。
    第三、杨至诚同志1964年重访赣南,着重谈了八一起义部队在赣南整训和红四军游击赣南闽西的问题。这篇访谈记录名为《赣南忆旧》[8],和陈毅同志的访谈记录文稿一同发表在《中央苏区风云录》[9]一书中。杨至诚谈到了在寻乌项山罗福嶂决策去东固的问题。他说:“部队在寻乌边界(项山)罗福嶂休息了一天,前委开了会议,决定部队进行整编,改编为3个纵队,决定第一纵队由林彪负责;第二纵队由胡少海负责;第三纵队由伍中豪负责。会上还讨论了部队去东固的问题,项山至罗福嶂这一段,是一个转折点,很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在项山找到了一根洋火(火柴),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同志还常讲:‘在项山找到了一根洋火’。可见,毛泽东同志对罗福嶂会议印象很深,评价很高。罗福嶂会议后,部队离开寻乌,经武平入会昌,走武阳过河到瑞金。……我们在大柏地开会,一边烤火烧红薯芋吃,一边开会讨论如何对付敌人。……所以大柏地也是一个转折点,毛泽东同志后来写了一首词以示纪念。大柏地战斗后,部队向宁都前进,由黄陂到东固,和江西红军二、四团会合。会合后,部队离开东固,插到广昌、石城,然后到瑞金的壬田出发进福建,在长汀的长岭寨打死郭风鸣。随后红军又从闽西回师赣南,开始了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新战斗。”[10]杨至诚同志当时是毛泽东身边的副官,所引毛泽东的讲话,当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作为过来人,对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情,叙述为一个又一个重要转折,应是发自内心的深切感叹。
    第四、《毛泽东年谱》中的记载和论述。作为毛泽东革命历程的记录,《毛泽东年谱》是最具有权威的。从1929年2月初在寻乌决策去东固,到2月下旬在东固召开前委会议,再到长汀3.20前委会议;从4.5前委会议到4.13《前委来信》,《年谱》都有详细记载。
    1、“2月初,同朱德率红四军进驻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罗福嶂山区,在这里停留一天。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和总结进军赣南以来的经验;决定红四军开往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的根据地——东固地区。”[11]
    2、“2月22日,在红四军同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会师联欢大会上讲话,说目前军阀混战将起,是我们发展的大好时期,称赞东固人民和红二、四团在革命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得知井冈山根据地失守,红三十团主力已突围向赣南转移,加之‘追剿’军第二十一旅向东固地区进逼,红四军前委决定立即离开东固,沿闽、赣边界向南转移,继续以盘旋式打圈子战术拖住‘追剿’敌军。”[12]
    3、“3月20日,在长汀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时局和红军的行动方针。……提出了红四军、红五军以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团的行动方针。当天,以红四军前委的名义,将这次前委会议的精神,向福建省委和中央作了报告。报告提出了红军的战略计划和行动方针,勾划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一幅蓝图。”[13]
    4、“4月5日,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讨论中央二月来信。会后,根据会议讨论精神,以红四军前委名义给中央写复信。……复信总结了红军的游击战术,这就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广大的群众。’” [14]
    5、“4月13日,在于都以中共红四军前委的名义,给湘赣边界特委写信,指出:‘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边界群众政权的形式有由公开割据改变为秘密割据的必要’,‘各县赤卫队有组织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必要’;‘守势的根据地观念应该抛弃,大小五井、九陇等地,再不必固守了,强敌来了就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对付他。’” [15]
    第五、赣州市委党史办凌步机同志根据对一些老同志的访谈记录而提供的史料说: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游击赣南处于最困难之时,“到东固去与东固红军胜利会师”成为当时红四军最希望实现的目标和最鼓舞斗志的口号。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和口号作支撑,当时红四军极有可能溃散失败。[16]这一系列的记载反映了毛泽东的东固战略转折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以上所引史料,都是旧史料,但其中许多内容则可以说是第一次公开披露。正是这些史料中的内容,才使我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看待毛泽东1929年2月到4月之间所作出的战略转折。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战略决定胜负 细节影响成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役讲解词
·下一篇:井冈山——东固——中央苏区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历程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