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将士就是靠这种顽强作战、一往无前的的精神,以三把锋利的尖刀把敌人的牛角尖给钻通了,这就是第二次反“围剿”战役中的旗开得胜之战——东固白云山、富田之战。这一仗的成功,为以后的战斗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实现了毛泽东“慎重初战,首战必胜”的战略意图。5月19日,红军3、4军和3军团乘胜追击,在吉水白沙痛歼敌47师、43师逃敌一部。5月21、22日,又在永丰中村胜利打完了第三仗。5月26、27日接着打下了广昌城;到30日、31日又攻下建宁城。至此,半个月内横扫七百里,接连打了5个胜仗,共歼敌3万余人,其中俘敌1.1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万余件。毛泽东自己说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 ‘围剿’”,⑦高兴之余,他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⑧上半篇写的是白云山战斗场景,下半篇写的是战役全过程。伟人的笔墨,给这次战斗留下了传奇的色彩。
总结一下这次反“围剿”的战斗历程和经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条脉络:在战略上坚持“诱敌深入”,把仗放到根据地来打。因为根据地的条件,人民的条件是红军制胜的根本法宝。战场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在战术上要善于审时度势,抢抓战机,同时要善于创造战机。该等的时候耐心等待,该抢的时候分秒必争。战机既有天时地利之分,也有人的因素创造,二者在于把握。勇猛顽强、一往无前是一个能打胜仗的军队必不可少的精神和重要保证。
讲解到此结束,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注释:
①:《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状况及报告》,原载中共党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第371—373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②、③:见《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1929年7月—1930年4月》(1930年5月),转引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第86、9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
④:见《彭德怀自传》第172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⑤: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⑥、⑧: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见《毛泽东诗词集》第4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⑦: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1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