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地和平原次之,属赣西丘陵地形区。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总面积的66.4%、27.3%和6.3%。
从地势上看,总的特点是中部高,并向南北倾斜。中部是武功山脉,北部有杨岐山地,南部有禾山余脉,中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相间地带为河谷平原,地势略成“复式弓型”。因此,源于武功山脉的河流,分别向南北方汇流转而东流或西去;而来自于南北方向的气流,往往顺山地走向,迎河流而上,影响市流。
武功山脉地势雄伟,山岭重叠,在中部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绵亘数百里,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武功山脉原是古隆地带,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森林资源丰富,有白鹤峰、明月山、婆婆岩诸多山峰。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全市最高峰。
杨岐山地是九岭山脉的余脉,包括杨岐山和大屏山等,也是东北一西南走向,山体组成以石灰岩为主,山势较为低缓,杨岐山独具秀丽风姿,主峰张口岭海拔947.6米,是萍北最高峰。
禾山余脉逶迤于莲花县东南部,山岭蜿蜒呈东北-西南走向,有石门山、东岗峰、珠岭坳等山,为莲花、永新两县的分界山,石门山海拔1300.5米,以山顶“两石峭拔对峙如门”得名。
由山地过渡到平原之间,是分布最广的丘陵地形,海拔200-500米,山势浑圆,或呈堤岗状,起伏较小。地表为亚热带植被红壤覆盖,是油茶、柑桔和用材林的主要分布区。
萍乡境内的平原多是山区河流夹带的泥沙在低洼处冲积而成,一般面积较小,起伏不大,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地带。较大的有:萍水河流经的赤山-彭高河谷平原和湘东-荷尧河谷平原,莲江流经良坊-下坊-升坊河谷平原,袁河流经的芦溪-宣风河谷平原,栗水流经的上栗-金山河谷平原。老关镇的陂头洲海拔仅65.4米,是萍乡境内地面最低处。
除武功山区外,萍乡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有以石灰岩为主的地层,喀斯特地形发育典型。地面有石峰、石芽、石穴和溶蚀洼地等,地下有不少溶洞和暗河。
萍乡土壤种类繁多,有水稻土、红壤、紫色壤、山地黄壤等类型。河谷农业区主要是肥沃的人工熟化土壤-水稻土,水稻土面积7267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8%,大部分水热协调,土地结构合理,肥力较好,土层深厚,适宜于水稻和各种经济作物生长,但也有一部分水稻土缺磷、钾。水稻土可分为潴育型、表育型、潜育型、淹育型四个亚类。潴育型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保肥供肥能力强,是最好的一类。约占水稻土的一半。红壤面积25933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7.7%,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红壤土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集中连片,便于开垦利用;二是土层深厚,适于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经济林;三是风化彻底,土壤发育程度高,富含铁、铝,但磷素较缺;四是开发利用难度较小,在改善灌溉条件和增加有机质积累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利用,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紫色壤主要是由不同地质时期的砂页岩,经盆地内湖水或浅海海水消涨期间深渍物受到间隙浸渍,再经残积或局部运积的紫色砂页岩发育而成,具有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全市共2000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2%,主要分布在低丘区。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腐殖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是针、阔叶林的最适土壤。此外,在丘陵地区还有由石灰岩母质发育的石灰石土,在山地海拔1200-1500米的地段分布着山地黄棕壤,在再高的山上则有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