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率军守阿克苏,授陆军中将衔,投军后未还乡也未在家乡置田产,1919年卒于任所。
分析韶山历史上这一次从军热潮,起因在于民众对太平天国的模糊认识――太平军被官府称为盗贼,其本身又未很好地从国情出发唤醒民众,在外国势力大肆入侵的时候却提出“拜上帝教”,此“上帝”虽非彼“上帝”,却是不合国情的,这便很容易为曾国藩这位大儒利用,一当曾氏大倡“忠义血性”的儒家伦理,便很快为下层知识分子乃至民众相信。要强调的是,虽然韶山人随曾氏出楚,对于推动历史的进程并未起到大的积极影响(有少数人参加了抗击帝国主义入侵),但自此,军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名词,尤其是一批提督、总兵出现之后,韶山的各姓氏家族顿觉门楣生辉,尚武精神蔚然升腾!此后,参军成为一大时尚。毛氏宗祠大门下联为“捧檄家声”,即体现出这种精神!
毛泽东正是在这种精神中诞生,又在这种精神熏陶中长大的――他的家族中,远有毛有庆、毛正明、毛恩毅(道光二十六年--光绪十七年),近有堂伯父毛麓钟、父亲毛顺生,他们都曾在军中干过。无疑,从故乡对毛泽东的影响来看,尚武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影响在于,毛泽东自小生长在这种尚武的环境里,一种军人气质便潜移默化地进入到他的身心!他后来投笔从戎,参加湖南新军,乃至于成年之后,统数百万大军驰骋大江南北,成为威震世界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都不能不说与故乡的尚武精神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