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览《明史》,人们将有惊奇的发现,就是,中国毛姓人文在明代可谓繁盛,竟有十多位占据了《明史•列传》的显要位置,数量可观,地位颇高。
毛玉,字国珍,更字用成,云南右卫军家子,其先良乡人。弘治十年(1497)进士。正德五年(1510),由行人擢南京科给事中。后又迁左给事中,赠光禄少卿。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人。祖超,广州知府。伯温登正德三年(1509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福建、河南。嘉靖初迁大理寺臣、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后任左副都御使、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太保……《韶山毛氏族谱》说(毛让之后)“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可见他与韶山毛氏家族有亲缘关系,当为毛太华离开吉水后,留居那里的族人。
毛伯温曾游历湘潭(后来毛泽东的故乡),泛舟湘江,写下一阙《浪淘沙•昭潭夜月》:
霜落碧江秋,天阔云收。
影摇孤月翠光流,
何处仙人吹玉笛?
黄鹤楼头!?
不洗古今愁,只管清幽。
琉璃盘里水晶球,
照澈昭潭三万丈,
便是瀛洲。
毛恺,字达和,江山人。嘉靖十四年(1536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太子少保。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杭州推官、刑科给事中、太仆少卿、左佥都御史。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1822)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除刑部广东司主事、广东佥事、雷州通判。
毛弘,字士广,邓人,登天顺初进士。六年授刑科给事中。
毛澄,字宪清,昆山人,举弘治六年(1499)进士第一,授修撰、侍讲学士、礼部侍郎。
毛纪、字维之,掖县人,成化末,举乡试第一,登进士、选庶吉士、侍讲学士、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其子毛渠,进士、太仆卿。
……
从以上所列毛姓人物中,能知道明代毛家颇得朝廷信赖,个中原因,可能与毛贵曾为推翻元统治者立下汗马功劳有关系。朱元璋虽然在起义后期发生了“蜕变“,视红巾军为“烧香之党”,恶意咒骂,并更换旗帜,但他建国之际,却仍用了红巾军起义之初用过的“明”作为国号,因此,对于曾率东路军最先攻到大都郊外,后来惨遭赵均用杀害的毛贵,朱元璋及其继承者,当是记在心上的。这便为毛姓人们日后政治上得到重用创造了条件。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在毛姓人们的本身。明朝建立后,他们仍发奋仕进,努力向上,在科举考试中多有建树,许多人中了进士,作了大官以后,也不骄不躁,一心报国。若考察这些朝中重臣的籍贯,多出自江苏、浙江,河南、湖北、云南也有。显然,他们并不是世袭为官,主要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从深层次进行分析,毛家,自毛遂自荐,毛亨注诗以降,本就已有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专心治学的传统,而毛贵之造反,也具有反抗民族压迫的性质,因而为毛姓族人普遍推崇,这一切,无疑成了这个家族的一个极大的推进力,也使他们朝朝代代引以为自豪。这种自豪感升腾的结果,带来了这个家族人才辈出,而且这些人才并不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跨越政治、外交、军事、经学、史学,乃至出版、校勘等多种领域――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家族也是不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