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第八章 韶山毛氏家族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佛文化对韶山毛家的影响
2009-02-19 10:01:47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以此推算,仙女庵的历史至今几近500年。
    又据载:
    庵中堂一龛香火,供奉三仙女遗像、如来诸佛、诸大菩萨,左右两座,色相如生者,四六诸天、二九罗汉也。香炉钟鼓,花瓶铮磬,我先人遗置,未假外人一丝一粟。其各小品玩器,沾圣惠而贡献者,固亦有之。
    佛座后即招僧习惮之所,蒲团满座;贝页堆几状;经悉藏其处。左阶进为僧舍,卧云居香,积厨空门,受用绝胜,世味膏梁;右阶进为客堂,古书、名画四壁,西厢琴数张,棋一局。偶尔勾留,有山中七月,世上千年之乐,故虽茅茨土阶而文人学士、官绅贵介,登斯堂也,莫不尘念悉捐,流连不忍去。盖松、竹、泉、石、草、木、花、鸟,皆有仙气也。敬为图画,一以纪先人之遗绪,一以纪名胜之大概也。

    想来,仙女庵初创之时,极为简陋,与一般农家茅舍并无两样――毛鉴起初住在山下,后来,他受到韶氏三女山居修道成仙而去的感悟,便独自爬上韶峰,因流恋林中景象,厌倦世态炎凉,乃于白石泉边、方竹丛中,搭起一间茅棚,专心吃斋念佛:这个时候,韶峰顶上,早就有了一座韶峰庵,附近还有白莲庵,但这两座庵均为那边的湘乡人所建,不过,佛的博爱、宽容,是允许众庵并存的。由明而清,到毛姓第二次修族谱绘仙女庵图并作图说,已历400年,仙女庵虽其规模仍不算大,但佛事陈设器物,诸如女仙像、菩萨、香炉、钟鼓、花瓶、等已一应俱全;而最为珍贵的是,这座外表简陋的庵堂,内部的艺术氛围极浓,不但古书名画满壁,而且竟有“琴数张”、“棋一局”,试想在这山高林密处,溪水叮咚,松风阵阵,竹叶沙沙,悠扬的古筝,倏然荡起,唐诗宋词,伴了钟鸣磬响。何等的令人心醉!
    仙女庵给韶山冲创造了一个如此神妙的环境,更不用说,本来就存在于此的舜帝驻韶乐、三女升仙、杜鹃花王之类的传说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载在《韶山毛氏族谱》中的《仙女庵记》:
    仙女庵在湘潭七都七甲仙女峰之腰。山因庵传耶?庵因山传耶?山因庵传则庵重,庵因山传山重。予则曰:均非然!
    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山以仙女名,是山与庵皆因仙女而名。庵不必假乎山,山不必假乎庵,直皆假乎仙女也。
    夫仙女山即韶山,潭州名胜也。一名韶峰,又名扑头山;去县西九十里,连湘宁界,绵亘百余里,其峰岩尧插汉,为诸山之祖;故潭、湘邑乘均载之,省志亦登之,《广舆记》、《卧游册》皆刊之。
    世传大舜南巡,奏乐于此,九成凤凰来仪,故曰韶。仙女即指娥皇宫也。上有凤音桥、凤仪亭遗址。又传韶氏三女修道于此,有凤凰含天书至,女皆白日飞升。今尚有姻脂井、仙女遗像。
    峰上有奇花异草、好鸟珍禽。跻其巅,南岳、洞庭望之如咫尺,游览题咏有:“绝顶才宽三五尺,此身知在几重天”之句,盖形容其高也。
    吾祖鉴公,自前明隐居此山,披荆斩棘,结一茅庵,以供如来。松间听月,石上观泉,四时花鸟,一尘不到。诚哉别有天地,非复人间矣。
    庵左有白石泉古井,前有飞来船石,后有四方竹,右有核桃古木;当庵一松,参天蔽日,古致盎然者,六朝松是也。官贵文人,登临不绝,唱和题咏,翰墨满壁。古佛场即诗人打坐场也!胜境仙景,真有令人一步一回头,低徊不忍去者!
    噫!吾祖宗之遗泽,遥遥数百年,香火如新,后之孙子当世守不替焉。

    这一篇庵记写得有声有色,极细致地描写了仙女庵周围的景物,而这正是一个特别适合佛教生存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
    慈悦庵是韶山毛氏家族的第二座佛场,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八章 韶山毛氏家族与中国传统文化:四、韶山毛家“国家”观念
·下一篇:第八章 韶山毛氏家族与中国传统文化:二、韶山毛家生育观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