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东山岛作为福建东南沿海的战略要冲,成为日军妄图控制闽粤海域的重要目标。根据《东山县志》等史志资料记载,1938至1944年间,日军多次对东山发起海陆空立体进攻,企图攻占这座孤岛。东山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防线,三次成功击退日伪军的大规模入侵。

东山抗战烈士陵园
第一次抗击日本侵略军
1939年7月11日至16日,日军首次大举进犯东山岛。出动飞机、军舰对县城及沿海村庄进行狂轰滥炸,城关县政府楼房、司法处监狱及前街数十间民房被炸毁。农民朱九、郑南阳和黄桂在东门屿耕作被日军捉俘,拒绝讲出守军部署情况而被杀。日军企图从铜砵、康美、港口、岐下、陈城沿岸海滩登陆,都遭遇了东山军民的顽强抗击,守军陆军第75师224旅联合盐警队、地方团队及壮丁队依托滩头阵地将日军全部击退。经四昼夜激战,日军于16日仓皇撤退,东山军民成功挫败日寇首次大规模入侵。

东山号战机(壁画)
第二次抗击日本侵略军
1939年8月23日-9月4日,日军联合伪军卷土重来,出动军舰5艘、汽艇20余艘、木船30余艘,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分别从亲营、白埕和岐下、港口登陆,先后占领荟冬、亲营、古雷庄、林边、梧龙庙、陈城、港口、湖塘、白埕、黄山母、赤山、大路口和西埔,大肆焚毁。国民革命军第75师驻东山守备部队、县保安队、警察和地方团队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展开争夺阵地的拉锯战。县长楼胜利率领民众配合作战。守军全面动员,分兵两路进行反攻。梧龙村民林马兴组织84名敢死队,配合守军乘夜袭击,收复了白埕、黄山母、赤山、大路口等地。日、伪军自此节节败退,于4日遂退出东山。全岛军民齐心协力,再次成功守住了东山。

“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纪念碑”

东山抗战献机纪念碑俯视图
第三次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0年2月12-16日,日军出动军舰4艘、汽艇7艘乘载数百日军与伪军3000多人,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从宫前登陆,先后占领了陈城、北山、黄山母、白埕、探石、西埔,直至县城城关。东山守军在国民革命军第75师224旅旅长史克勤指挥下趁深夜发起反包围突袭,从坑内、港西、钱岗、城垵向西埔、城关反攻。15日先收复西埔,16日拂晓夺回城关,日、伪军溃退下海。此役中,东山军民以“无一人带路、无一人投降”的气节再次守住海岛防线。
据统计,1938-1944年间,日本侵略者及伪军进犯东山岛计有船只17批148艘次,飞机127批356架次,空投炸弹1361枚,东山直接受害37个村庄,被毁房屋2456间,船147艘,军民伤亡892人。然而,东山军民英勇顽强,勠力同心,不畏强暴,浴血奋战,最终击退接二连三地来犯之敌,成功守住孤悬海中的东山岛,铸就东南海疆“孤岛御敌、寸土未失”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