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头条
我的健康养生观【下】(组图)
2022-06-15 16:37:50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作者:王元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相关链接:

    我的健康养生观【上】(组图)

    六、磨刀不误砍柴功:健康是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体质的健身项目

    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项目应因人而异。中青年可以打羽毛球、篮球、排球、高尔夫球、长跑等;六七十岁的老年可以快步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乒乓球、做健身操等。而耄耋之年的老人则应以慢走或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去练练气功,作八段锦、华佗五禽戏,打太极拳之类。

    在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特别是比赛之前,一定要进行十几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如慢跑一段,压压腿,抻抻筋等,我在北京大学田径队训练时教练就是这样要求的。做准备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关节变得更加灵活,避免肌肉拉伤,此外,还能减少血管阻力,调节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更好地进入竞技状态。剧烈运动之后,也不能骤然停下来,应采取慢跑或行走几分钟的方式,使心脏的跳动逐步舒缓下来。

    对于缺乏运动习惯的人来说,更要避免一上场即开始剧烈运动。

    我认识一位北京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委员会领导,平时工作忙,也不怎么运动。由于与女儿关系比较紧张,心情也不大好,为了缓和与女儿的关系,有一次他邀请女儿与他一起打羽毛球,结果因活动剧烈,导致猝死。

    二)伏案工作或从事久坐工作的人要挤时间活动

    退休后,我的亲人和同事、朋友们知道我经常伏案写作,认准的事情干起来非常投入,常常叮嘱我别太累了,还得多运动。亲友们提醒是对的,今年4月份的一天,我突然感到偏头痛,继而又腰疼,这一下给我敲响了警钟。我想,这可能与我曾患有腔隙性脑梗及伏案久坐有关(有时我因专心写作,两三个小时不动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现已好转。我非常感谢我患病后亲友们对我的关心。后来,我在坚持每周用两三个下午与楼友们一起打乒乓球,早晚抽空散步的同时,开始注意缩短每次写作的时间,比如写作一个小时左右,就起来活动一下腰部及四肢。

    出租汽车司机这个职业每天要在路上跑10个小时左右。我打车的时候,曾多次提醒“的哥”:“为了多挣钱,你每天在路上一般要跑10个小时以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们每天在车里坐这么长的时间,对腰椎、颈椎肯定不好,建议你每天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活动一下,否则,有可能到老的时候,你要用年轻时挣的钱去治疗腰椎增生或颈椎增生等方面的病。”“的哥”们都十分感谢我善意的提醒。

    鲁迅先生的早逝,与中年之后久坐少动也有关系。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终年56岁。鲁迅是毛泽东最为心仪的现代中国文学家和思想家。1937年10月19日,在陕北公学举行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指出:“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他还概括了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的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方面组织了20多位医学专家,对鲁迅生前拍摄的一张X光片进行了集体会诊,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鲁迅先生并非死于他的私人医生须藤诊断的肺结核哮喘,而是自发性气胸,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肺气肿,后判断为是须藤的误诊。鲁迅先生一生爱好很多:种花、养鱼、看戏、篆刻、绘画等。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还是喜欢运动的。他在南京陆师附设矿路学堂做学生时,课余时间苦练骑马,掌握了骑马技术。后来在日本东京学习,又是中国留学生中第一批参加柔道训练者之一。他之所以早逝,初步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从小身体单薄,瘦弱,在青少年时又曾感染了肺结核病;二是他烟瘾很重,最多的时候一天吸50支烟,吸烟给鲁迅带来了提神和创造上的灵感,但也对鲁迅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伤害;三是他几乎每天都用那支犀利的笔承担着与敌人搏斗的艰巨任务,久坐而少动。

    据悉,鲁迅的早逝,还另有隐情。鲁迅去世半年前,他的病情还惊动了宋庆龄。在她的亲自过问下,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请来了美国肺病专家会诊。专家得出的结论是,鲁迅胸膜大量积液,病情危重,需要马上做抽水处理,才能退烧并恢复胃口。专家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按此方案抓紧时间治疗,鲁迅至少会存活10年,如果任由病情发展,恐怕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是,须藤并未听取美国专家的意见,还是按照肺结核对鲁迅展开治疗。在其后宝贵的半年时间里,须藤的治疗不过就是固执的、表面化的,或者说就是贻误病情的无效治疗。到了10月18日鲁迅病危时,须藤也没有请教就在上海当初会诊的美国专家,而是自作主张地请来医术水平稀松平常的松井会诊,从而断定为肺结核引发哮喘。

    鲁迅夫人许广平还提到,鲁迅临死前一天,病情颇为危急,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十分痛苦。她询问须藤医生病情的发展情况,须藤还自信地说:“过了今天就好了。”许广平非常后悔听从了须藤的话,没有坚持另外请人医治。到了凌晨时分,鲁迅终于因心脏衰弱而亡故了。

    我们可以设想,倘若鲁迅在中年之后注意在写作之余挤时间锻炼身体,戒烟或少吸烟,患病之后又能选择高明的医生和正确的治疗方式,能将生命延长10年的话,那他将又会有多少旷世之作问世呢?

    七、了解点中医药史及健康养生知识

    出生—成长—死亡,这是人类生命过程的三个必经阶段。上到至尊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无法抗拒这一自然规律。“黄泉路上无老少”,是妇孺皆知的民间谚语。我觉得,还应再加一句:“黄泉路上无尊卑”。但是为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对人的困扰,延缓衰老过程,尽最大可能延长生命的年限,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为达此目标,了解点祖国医学史及健康养生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

    1953年,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小憩时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中医药名家。

    最早当属神农尝百草。相传炎帝神农亲自到深山野林里去采集草药,然后亲口尝各自草药,并且辨别其药性。听说他曾经一天中毒70次,但神农并非常人,他有着玲珑玉体,那些毒性都被他化解了。相传他还有一条神鞭,叫做“赭鞭”,用它鞭打草药,这些草药的药性譬如有毒无毒,是寒是温都能表现出来。神农辨别草药后,就拿这些草药去医治百姓,给百姓解除了痛苦,延长了他们的寿命,所以“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但是神农最终还是遇到了不幸,他在山上尝草药时尝到了有剧毒的断肠草,服用这种草药后,肠子就会一节节烂断,所以,伟大的农业之神,就这样牺牲了。为了报答他的大恩大德,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用各自方式纪念他。炎帝神农带领中华民族进入了农耕时代,由于他尝百草的恩德,人们还奉他为药王神。

    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医中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方法解除了无数人疾病的痛苦,挽救了人们的宝贵生命。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是最早发明中医中药的,在5000多年前就写下了人类第一部著作:《祝由科》。那么,黄帝与《黄帝内经》是什么关系呢?黄帝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生活物资也十分匮乏,而且会经常遇到自然灾害并遭受到野兽的攻击。那个时候,氏族部落都以打猎为生,在打猎的过程中,也会有人不断受伤。因为没有人懂得如何利用药物去治疗疾病及日常的跌打损伤,只能生死在个人,谁也没有办法。看到经常有人因为受伤而死去,黄帝非常着急,寝食不安。一天,黄帝带人去山里打猎,突然一只老虎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射向老虎,因为没有射中要害,只是从虎皮上穿过去了,老虎便逃走了。几天之后,有人发现这只老虎在树林里吃一种长叶草,边吃边舔伤口处,这样它的伤口没有流血也没有溃烂。黄帝知道这件事之后,派了几个人去察看老虎的情况,并且叮嘱不能伤害它。这几个人回来后跟黄帝说,老虎吃了长叶草后伤口慢慢愈合了。黄帝听了之后大喜,立刻派人去树林里采了很多长叶草,分派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受伤的族人吃了以后伤口不疼也不流血了,效果非常好。黄帝夸赞动物的智慧有时比人还高,从此后人们便知道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草药是可以治病的。

    此后,黄帝在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实践后写下了《祝由科》,后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的检验,增补,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神农本草经》,系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的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书于战国时期。

    二)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医:

    1、医祖--扁鹊,战国时医学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他发明“望、闻、问、切”诊断法去诊断疾病,被称为“脉学之宗”。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烫液、热敷等方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2、外科鼻祖--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他还发明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用于强身健体,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与华佗相关的医学作品《青囊经》,但是已经失传。

    3、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东汉末年,出现了疫情,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情,而这其中死于伤寒的又占了百分之70,所以张仲景心痛黎民百姓,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该书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辩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4、针灸鼻祖—皇甫谧,魏晋医学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5、道家医生—葛洪(283—363)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

    6、药王--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7、儿科之圣—钱乙,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当初先以《颅卤方》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学士。曾任太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钱乙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乙小儿方》八卷,《小儿药症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症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该书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300年。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辩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症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8、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元朝医学家。他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这个平衡向阴虚的方面倾斜。一个人的阴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竭。人至年老,疾病多由阴虚形成。而经常进食一些热性食品、经常加班出差以及长时间过量服用壮阳药物,最容易引起心血肝肾阴虚,从而引起虚火上冲。这些“上火”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赤、口腔溃疡、口臭、唇舌肿胀、便秘、身体疲惫、心烦意乱、失眠等。

    9、药圣--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800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30年,三次易稿而成192万字的《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被后世尊为“药圣”。

    10、天医星—叶桂,清医学家。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名医。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随后视病情和患者的意愿,运用中药或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洪昭光教授是我国著名心内科、高血压、冠心病专家。他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积极致力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16字健康养生诀就是他较早前就总结出来的。他认为,健康人如能坚持这16个字,就能使高血压减少百分之55,心血管病减少百分之75,糖尿病减少百分之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且不花什么钱。

    他还总结了许多健康养生的格言,下面摘录如下: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花少量的钱预防疾病,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治疗费,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两个基本点:第一是糊涂一点,不要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二是潇洒一点,度量大一点,风格高一点,站得高,看得远。

    2、三大作风: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就能永葆快乐。

    3、四个最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4、起床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

    5、长寿的两大秘诀:一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脾气好;二是勤劳。要么爱运动,要么爱劳动。

    6、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分,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7、心态稳定的两个三:第一个三: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第二个三:第一座要看的山是八宝山;第二座要看的山是井冈山;第三座要看的山是普陀山。

    8、长寿诗: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我重点谈谈“戒烟限酒”问题。烟确实应该戒,因为吸烟的危害很大,烟草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成分。其中,焦油、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是致命物质。据专家统计,抽烟会使寿命平均减少10年。在40—50岁间死亡的人,百分之30是因患与抽烟有关的疾病而致命的。因抽烟而患肺癌、支气管炎的占总患病人数的百分之9;有百分之20的抽烟者患心力衰竭。但若在50岁前戒烟,仍可恢复健康。

    吸烟还导致环境污染,特别是火灾的发生。当然,在对待售烟、禁烟的问题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税务总局以及省地县卫生部门与税收部门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不过,地方政府、国家在对控制吸烟方面还是非常重视的。2010年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发了《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后,国内第一部由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法规。2017年3月1日,修改后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被坊间称为此间“最严控烟令”。当日起,上海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2011年,卫生部印发了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一规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限酒,也是对的。科学研究证明,适量饮酒,能舒张血管,刺激胃壁,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故饭前饮少量酒,可健胃驱风,增进食欲,少量饮酒可减少冠心病。但酒不宜多喝。酒中的酒精是一种有机溶剂,它能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并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使致癌物质极易被人体吸收。酒精能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促使致癌物质发生作用。此外,酒精还能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致癌物的活化。

    不容否认,酒可助兴。在社交场合,适当饮酒有助于感情的互动。但因每个人的酒量有差异,有的甚至很大,所以在喝酒方面不能搞“一刀切”。记得有一年,我到山东曲阜出差。一位导游讲,孔子在喝酒方面还讲过一句话呢!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导游讲,孔子曰:“饮酒无量,不及乱”。他解释说,孔子的意思就是饮酒的时候,不要去限制他的量,能喝多少就喝多少。比如一桌人就餐,你都规定每人一律喝三两,那么,有半斤酒量的人就没喝好,而不能喝酒或只有一两酒量的人就觉得喝多了。“不及乱”的意思就是指饮酒不要到了乱了方寸的程度。我也无从考证孔子是否真的讲过这句话。不过,作为文明社会的公民,我们还是应该提倡敬酒不劝酒。那种“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有句广告词说得好:“没有身体,哪儿来的感情啊!”

    我在职时,有两次出差,一次在吉林,一次在新疆,对方热情无比,又没有考虑我的酒量,开餐后一口菜都没吃,就要求先干一大杯白酒(大概是二三两的样子),我也不好薄对方的面子,结果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直至多次腹泻不止,后来不得已去医院打了点滴。

    我有个同事,嗜酒如命,退休后仍是如此。家里的酒被他喝光了,就到外面买,老婆将他工资卡拿过去,并搜出了他的现金,于是他就向酒铺赊账。他本来就患有糖尿病,退休前我看他就消瘦得很厉害,结果因饮酒过度,60岁多一点就走了。

    我局有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叫沈德贞,今年96岁了,身体状况、精神状态都非常好。她离休后便报名参加了国务院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了好几个班,其中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管局及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的展览并获奖。为了减少儿女的牵挂,沈老于2018年来到位于廊坊的燕达健康养护中心。6月9日,我与沈老通话,询问她的近况。她非常高兴,与我侃侃而谈半个小时。她历数了养护中心都有什么花,免费举办了什么培训班,她参加了哪几个班的学习等。听得出,她思维清晰,说话底气十足。

    沈老虽如此长寿,但她的长子却因饮酒过量而于68岁时猝死。长子崔先生1949年出生,终身未娶,与母亲住在一起。他性格比较内向,退休后被单位返聘从事文字编辑工作。2017年10月一天晚上回家后,他对母亲说,我今天不大舒服,家中可有解酒的药?母亲忙问其故。他说,晚上与同事一起吃饭,他们都劝我酒,我喝多了。母亲说,我也不喝酒,哪里有解酒的药啊?护肝的药倒是有,在药盒里。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沈老按照惯例到劳动关系学院打太极拳,七点多钟回家后发现儿子还没上班,进他房间一看,只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喊他,摇他,均无任何反应。这令她一时有些惊慌失措。年逾九旬的她还试着按压儿子的心脏,祈盼把他救过来,但根本无济于事。随后她打了120急救车。医护人员20多分钟便赶过来。沈老哀求道:“你们一定要救活我儿子啊!”医生看了看崔先生的生命体征,对沈老说:“您儿子四五个小时前就去世了。”据医生推测,崔先生估计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沈老难以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她在电话中十分动情地对我说:“他身边要是有个老婆呢,也不至于啊!他一辈子没结婚,而且平时特别节俭,太亏了!我越想越觉得他挺可怜的,啥也没享受。”

    酒后驾车更是危险。出生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洛桑.尼玛(1968.9.9—1995.10.2),是一个非常有艺术天赋的演员。他13岁便考入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1986年7月,毕业后又考入全总文工团任舞蹈演员。洛桑是舞蹈科班出身,但是,越来越胖的体型却让他的舞蹈生涯陷入了困境。正当洛桑为自己的前途烦恼的时候,团里的演奏员尹博林却发现了他的潜质。洛桑拜尹博林为师。1994年,中央电视台《正月正》晚会上播出了由尹博林创作并与其徒弟洛桑表演的《洛桑学艺》系列相声,即:《学相声》、《学音乐》、《学唱歌》、《学舞蹈》等。洛桑用口技模仿的几种乐器,模仿赵本山颇为搞笑的动作及李扬为《米老鼠和唐老鸭》中唐老鸭的配音,活灵活现,引起演艺界的关注,并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令人遗憾的是,1995年10月2日晚饭后,洛桑因酒驾,撞到了一辆停在路边而没有放警示标志的货车上,导致车毁人亡,终年27岁。一颗冉冉升起的艺术之星从此陨落。

    四)食疗: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种便宜而又有效的方法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以准确搭配及精心制作而发挥其天然功效;日积月累,便协助人体激发了自我痊愈的能力,从而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然健康。

    1、五代中医世家老师总结的食疗“三字经”和养生顺口溜

    “冠心病,吃银杏。吃鲜橙,防卒中。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葱,脑路通。蘑菇餐,防血栓。吃鲜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菊花茶,降血压。吃辣椒,消脂肪。乌龙茶,减肥佳。身材秀,吃土豆,气血虚,吃荔枝。要健脑,吃核桃。要安神,吃枣仁。葡萄甜,补血源。要润肤,樱桃补。常吃枣,不显老。燕麦汤,皮肤光。食蜂蜜,皮肤细。萝卜汤,治胃胀。红薯蒸,大便通。洋葱好,防流脑。枇杷果,治咳嗽。银耳烩,能清肺。椰子果,清肝火。吃苦瓜,胃火下。柿子霜,治舌疮。吃芝麻,养头发。吃芒果,呕吐止。吃胡椒,祛风湿。吃山药,益补脾。吃百合,益补肺。吃苹果,益补肾。吃葡萄,补肝肾。吃鲜桃,益五脏。

    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懒腰再起床。床边坐,别着急,半分钟后再站起。温开水,喝半杯,血脉通畅最宝贵。大小便,要排空,清肠排毒垃圾清。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营养好。日出后,晨练宜,空气新鲜利身体。指梳头,干洗脸头脑清醒驻容颜。洗洗鼻,揉揉眼,远离感冒和花眼。齿常叩,舌常转,生津开胃齿固坚。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处多。大步走,小步跑,一天万步比较好。循渐进,持之恒,常年坚持必然灵。戒吸烟,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午饭后,睡一觉,自我调节减疲劳。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晚饭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睡觉前,泡泡脚,按摩涌泉胜吃药。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数第一。有爱心,要牢记,淡泊人生有意义。葆青春,养天年,阖家幸福到永远。”

    2、长寿老人喜欢吃的10种食物:

    1)喝粥。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高寿至100岁,而其发妻张团妹(后马寅初为她改名张桂君)则活到了105岁。两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两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2)小米是最佳补品。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小米和有道理。

    3)玉米当主食。玉米,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做过普查,发现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有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医学家研究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4)天天喝奶。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尤其是居住在城市里的寿星更是这样。美国的百岁寿星,其中百分之80为女性。她们的饮食习惯是普遍喝奶。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的更多,所以,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

    5)每天吃一个鸡蛋。每天吃一个鸡蛋,已成为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百岁寿星、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根据营养学家的安排每天饮食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间吃一个大苹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学安排饮食,吃出了健康。

    6)偏爱红薯。吃红薯是长寿老人的一大喜好。医学家研究,红薯有五大功效:A、和血补中、营养丰富;B、宽肠通气,促进排便;C、益气生津,增强免疫;D、含抗癌物质,能防癌抗癌;E、抵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

    7)豆腐人人爱。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等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8)爱大白菜。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爱。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图,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并赞“白菜不如白菜”。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大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有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9)不离萝卜。长寿老人冬天饮食不离萝卜。他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写过一幅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就茶”是郑老先生的养生之道。萝卜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中医认为,它能化积滞、消食积、疗痰咳失音,治吐血、消渴、止痢、祛头痛、利小便等。生吃可以止渴、清内热、化痰止喘和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并有补益功效。

    10)胡萝卜。胡萝卜也是老人的心爱物。胡萝卜含有维生素A,有极为丰富的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胡萝卜能提供抵抗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所需的各自营养成分。胡萝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有经验的老人常把胡萝卜切成片或丝同油炒,这样,胡萝卜素的保存率可达百分之79以上。切片和肉一起炖,胡萝卜素的保存率高达百分之95。胡萝卜还有促进大脑物质交换、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读书学习前吃一盘炒胡萝卜丝,有利于巩固记忆。

    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少生气,不生气

    生气,对人体的伤害最大。正所谓“气大伤身”。研究表明,生气后两个小时,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是平时的4.47倍,脑卒中风险是平时的3.62倍,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也明显上升。《黄帝内经》讲:“百病生于气也”。《黄帝内经》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百分之90的健康问题,都和情绪有关。人,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心里有疙瘩时多向亲友诉诉苦,及时倾倒“情绪垃圾”。如果实在无法宣泄出来,则不妨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健康。人生在世三万天左右,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甚至是不公平的事情,处理方式的不同,会对事情的解决,特别是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时候,“生气,其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影响人的情绪有许多方面。从职场角度来说,一是职务的升迁和与领导、同事及友邻单位的和谐程度,二是收入上是否满意。从进与退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要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和“尽人事,听天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态度。升迁之事,难免有不公,要说遇到不公之事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圣人。但想多了,就会使自己焦虑、烦躁,影响了身体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有个同事,曾在我局一个部门任行政一把手,我们曾一起出国考察。他59岁的时候,局党组考虑他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便将他调整为该部门的党委书记,处于二把手的位置。他心里不痛快,还向下属发牢骚,后被领导知道后把他痛批了一通。待他60岁退休的时候,他本以为局一把手会找他谈话,结果领导忙,一位副局长找他谈话,他也向别人发泄不满。他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好像很开朗,实际上心胸并不开阔,遇到上面的事情就解不开扣了。其实他还学过医,当过医务室主任,但不注意保健,加上他比较胖,喜欢应酬,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所以在退休五年左右的时候突发脑梗,靠鼻饲和吸氧维持了一段时间,不久便去世了。他住院时,我曾去医院看过他。他去世时,我还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

    由此看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加之有规律的生活,很多疾病本来就可以不发生。紧张、焦虑、忧郁、沮丧等消极情绪则会使患者雪上加霜。

    再说经济收入方面的情况。没有人不想多挣钱。但挣钱一要来路正,二要靠本事。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人纷纷跑到国外,想法各有不同。有的是喜欢某些发达国家公平的竞争环境;有的是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回来报效祖国;更多的人当然是想去挣大钱。

    我去过的外国不多,但屈指一数,也有将近20个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德国、瑞士、芬兰、荷兰、瑞典、丹麦、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其中在美国、新西兰、泰国等地还是与家人一起自驾游。通过深入考察和与当地华人聊天,我得知,出国谋生者小有成就的华人主要从事以下三种职业:一、开餐馆;二、当导游;三、搞家装。真正能融入欧美日澳等国上流社会或当白领的不多。不过,在我熟知的同事或朋友的孩子中倒是有两位。其中一位在日本当医生,后来还娶了日本媳妇;另一位在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从事太阳能的研发及推广工作,拥有自己公司、厂房,并在富人区买了高档别墅。当然,也有去国外一趟没混出名堂又跑回国的。还有一批人,学历不高,不懂外语,又没有一技之长,那就只好从事刷碗、当保姆或清洁工之类比较低端的工作了。

    名噪一时的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有两句经典台词:

    “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美国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

    我曾见过一幅联:“在抱怨自己挣得少的时候,首先要让自己值钱。”

    上面的话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

    六)行善积德,有益健康

    回首一生,我既在连队、工厂这样最基层的单位历练,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这样的高等学府学习或进修,又在国管局这样的高层政府机关供职33年,相处、交往过的形形色色人不算少。我遇到过好几位“贵人”,他们对我的一生的成长和工作、生活上曾给予的帮助令我终身难忘,祈祷他们一生平安。我也遇到过个别“小人”,他们那种“气人有,笑人无”,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态及喜欢拨弄是非,处处给人“下绊”的丑陋表演,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增强了我为人处事方面的免疫力,对意志品格的锻炼也不无益处。

    实事求是地讲,好人,即严于律己,善良厚道、勤奋敬业之人还是多。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几位老副局长,如曹剑峰、赵文海等,他们的许多言行,确实是继承和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工作期间留下的光荣传统。因工作需要,他们在退休之后,没有颐养天年,而是根据组织的安排在协会当会长,继续发挥余热。须知,这个职务是没有经济上待遇的。按照级别和条件,这些老领导完全有条件车接车送,但是他们一般都是徒步、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班,与普通员工一起在机关食堂就餐,这种精神值得我敬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管局离休干部、原综合司司长白振刚同志。他1949年8月来到中南海警卫处工作,是最早参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办公厅和国管局工作的老同志之一。他非常注意积累资史料,撰写了习仲勋、齐燕铭、周荣鑫等国务院领导及数位国管局老局长和机关事务改革方面的文章,还与原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杨晓生共同主持了《国管局局史》的编辑工作,并担任了《中央国家机关房地产管理历史记事》执行主编。国管局原局长郭济和副局长赵文海深情撰写了关于白振刚的纪念文章,刊登在在纪念国管局建局65周年文集《在国管局的日子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我与白司长在学习、钻研、积累资料、撰写文章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所以交往比较多,可以称得上是“忘年交”了。2011年12月23日和2012年1月13日,白振刚将自己几十年精心收集、整理、编写的《机关事务史料》共23册430万字,分别捐献给国管局办公室和国管局离退休干部局,作为档案管理、史料收藏,两个单位分别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白司长从年轻时就开始在国务院机关工作,他非常钟情于机关事务工作,积累资料、分析研究问题。他离休后,经常去我的办公室,一是给我送去一些他的研究成果或参考资料;二是问我有什么好的学习资料送给他。我知道他有这个爱好,于是像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编辑的会刊、《简讯》、通讯录和协会理事会上各地的经验交流材料等,我都会留给他,为此他感到特别的高兴。老白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自己关系和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他去世前几个月,我去他家看望他,当时他已坐上轮椅。照顾他的女儿白云说:“我爸成天想的、看的、写的、搜集的都是他喜欢的机关事务工作,对我们子女工作上的事我爸根本不管。”老白听后并不反驳女儿对他的嗔怪,只是淡淡一笑了之。

    在发挥余热,行善积德方面,我注意向老红军王定国和老司长白振刚学习。

    2020年初,为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我在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周晋亮的带领下,与同支部同楼的几名老同志一起,在本小区当起了志愿者,戴起志愿者袖标,配合保安值守40余天,此善举受到街道、居委会及广大居民的赞誉,我们这个支部也因此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颁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奖牌。2020年7月,中共海淀区委甘家口街道委员会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甘家口办事处还向我发来感谢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豆杉微生态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功效和应用前景
·下一篇:我的健康养生观【上】(组图)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居家康养⑦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数字中国⑥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中医药发展⑤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乡村振兴④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疾控防疫③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 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②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 中医——历史的拐点①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构建全民健康管理系统 完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
·新时代:红色文化与时俱进概述
·中医是中国人的魂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