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代名医
张伯礼、刘清泉: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图)
2020-08-20 15:50:14
作者:张艳萍、熊文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中红网北京2020年7月20日电(原创:张艳萍、熊文爽/医师报)

    张伯礼简介:张伯礼,男,1948年2月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199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刘清泉简介:刘清泉,男,出生于1965年,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急诊科、ICU、急诊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等编委。曾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五四奖章、北京市首届群众喜爱中青年名中医等荣誉。

    他们临危受命,在湖北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中医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无一转重症;

    他们逆行武汉,义无反顾奋战80多天,制定诊治方案,令无数新冠肺炎患者转危为安;

    他们岐黄亮剑,始终坚守疫情防控最前线,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挑救国救民的重担;

    他们朝夕相处,吃住同行近三个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并肩作战、相互鼓励,为保护群众生命健康践行着白衣战士的光荣使命,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付的疫情防控任务;

    他们是同道,是战友,更是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

    他们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

    临危受命,掌舵首家中医方舱医院。

    对于刘清泉来说,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段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并初步拟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证治方案》(第一版),为全国中医药广泛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病患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任务艰巨,诸多问题接踵而至。幸运的是,他与随后而来的张伯礼院士相聚,二人在探索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应用上一拍即合,形成当时乃至整个医疗界最闪亮的中医搭档。

    彼时,武汉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一起,极易交互传染,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

    得益于17年前中医治疗SARS的成功经验和底气,张伯礼和刘清泉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以中医为主、中西药结合,“包舱”治疗轻症确诊患者的理念,江夏方舱中医医院也由此诞生,张伯礼任总顾问,刘清泉任院长。

    张伯礼和刘清泉二人无时无地不在交流工作方案。

    从筹备到开舱,张伯礼和刘清泉把江夏方舱医院当成了家。空气净化设备、三区两通道安排、床位的摆放,医务人员设置、各部门建立、管理措施,出入院标准、治疗方案、康复管理,二人事无巨细地对医院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进行探讨和制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尽心竭力。

    江夏方舱医院的建立缓解了病床不足的难题,开舱首日便收治3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张刘二人带领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等5个省市的360余位医务人员,采取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法,为方舱医院500多名患者进行治疗。

    “张院士坐镇总指挥,指导我们进行临床用药的调整以及把控科学研究的进展,我就负责干,构建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各项诊治防控工作。”三个月的抗疫时间里,刘清泉和张伯礼同吃同住同思考,在抗疫思维的碰撞中得到磨合和交叠,从而集合输出救人无数的岐黄良方。对于张刘二人来说,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也是医者仁心的守护。

    26天“三零” 实现降低病亡率目标:“新冠肺炎有点狡猾。”这似乎是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的一种共识。

    新冠肺炎的治疗无章可循,临床上更是没有特效药物可用,同时面对成千上万的患者,张伯礼率领的中医“国家队”压力山大。

    关关难过关关过。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体了解患者情况后,经专家组讨论,张刘二人决定在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使用西医设备检测)的治疗手段,对患者除了施以汤剂,辅之理疗、按摩、灸法等,同时还教患者练习太极、八段锦,以利疏经活血。
在此期间,武汉疫情进展焦灼,因病毒较为陌生,即使疫情得到一定的缓解,真正痊愈出院的患者却凤毛麟角。患者焦虑,医生着急,市民恐慌,疫情防控走向低迷。

    就在此时,在张伯礼和刘清泉亲自参与救治和指导下,2月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康复出院。2月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23位患者“组团”出院。

    两天31位患者的痊愈出院极大地鼓舞了医疗队员的士气,对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

    中西医协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新冠肺炎防疫治疗最关键的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建立了中西协同救治巡诊会诊专家组,12个专家组每组配有一名西医专家,一名中医专家和一名武汉当地专家,对武汉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巡诊巡查指导用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巡诊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张伯礼与刘清泉还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攻关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筛选与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六神胶囊/丸、连花清瘟胶囊等多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能够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冠肺炎。

    冬去春来,武汉樱花悄然绽放,武汉也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患者符合出院标准。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收舱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洒满大地。26天时间里,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据后来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用的病例高达九成以上,武汉方舱医院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中国没有特效药,但有特效的治疗方案。这是中西医协同救治的生动实践。”江夏方舱医院的“三零”答卷令刘清泉骄傲又欣慰。但他事后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回想起建舱之初立下的“零感染、零转重”的军令状,自己颇感压力。“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只想着赶快治病救人;事后仔细想想,要保证500多名患者零转重有很大风险,真的很不容易。”

    肝胆相照,为武汉“拼了”。

    “是我没有照顾好他。”讲到这里,刘清泉的眼里闪过一丝泪光。

    三个月的朝夕相处,除对张院士精益求精的医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之外,也让他对张院士医者仁心的付出既敬佩又心疼。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权威专家就是大棋盘上最举足轻重的“棋子”。作为“国字号”专家组的中医药成员,张伯礼和刘清泉更是身兼数职,重任在肩。

    采集患者资料、制定中医治疗方案、记录研究数据、巡诊、会诊……近90个日日夜夜里,张伯礼和刘清泉平均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因工作繁忙,张刘二人经常赶不上吃饭。一日,结束工作的二人又一次错过饭点,刘清泉熟练地拿出两盒泡面,准备当做二人午饭。这时,工作人员送来两个盒饭,饭已经凉了,快餐油很大,考虑到张院士的身体,刘清泉劝其不要吃完,先吃几口垫一下,后面看看能不能再找到其他吃的。然而,就刘清泉一个转头的功夫,张院士已经把盒饭全部吃完,边吃边嘟囔着:“不吃完不就浪费了吗?不能浪费啊。”

    由于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又投入工作,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医生说至少要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急了,说自己尽量听话,多给点药,最后住了一个星期就返回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上医治未病——专访院士仝小林(图)
·下一篇:葛洪简介(图)
·群众的需求与呼唤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一(
·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防疫方服务好有保障——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二
·北京周氏时珍堂的防疫方确实好——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三(组图)
·​周总理与几位名老中医的感人故事(图)
·国医:张先忠(组图)
·神农架的绿色宝库为解除民间寒湿疫献出“四大宝”——炎帝仙草露酒、富锶矿泉水、千年
·为什么狗有时候通人性?
·震撼!中医文化即将拯救全人类!(组图)
·朝鲜副总理函谢本会荣誉主席金日光教授爱心传授中国战疫经验(组图)
·仲景国医学校:大医之风 大爱情怀(组图)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